左起:中国清真网西南分公司云南站站长优素福•马国权,中国清真网西南分公司总顾问艾布达乌德•米祥仁,技术业务总监阿里•白李林。
很荣幸中国清真网西南分公司正式邀请到米老师作为公司总顾问,这是中国清真网西南分公司的荣耀,也是米老师对于公司的大力支持和肯定。米老师将与清真网西南分公司团结一致,专业打造西南区穆斯林电子商务平台,为广大穆斯林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下面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米老师的感人事迹,希望我们穆斯林同胞都能向米老师学习,做一个优秀的人。
他是一个极普通的人,却创下一个极不普通的记录———在过去的13年里,他所在的供电所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及事故隐患;没有接到过一次群众投诉。七一前夕,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党委授予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page]
他叫米祥仁,平凉市崆峒区电力局柳湖供电所所长。
他是一名回族党员。他说,不管是做一个一般的公职人员,还是做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尽自己的所能,替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人们都叫他“电把”这些年,老米工作做得好,赢得“电黄牛”“电保姆”等许多诸如此类的雅号,也获得全国、省市多项荣誉称号,但周围的乡亲们还是习惯叫他“电把”。
这个称呼使人们联想到曾经流传很久的、饱含贬义的“电霸”一词。
但一字之差,内涵却相去甚远。天门村村民祁贵材说:“老米是个好‘把式’,再难办的事,在他手里,没有解决不了的。”天门宾馆史经理说:“有老米这样的‘电把式’把守用电关,咱们用电放心,用得安心。”柳湖乡的老百姓将他们生造的词汇演绎得如此丰富,是米祥仁和他领导的柳湖供电所十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并以此重塑自身形象的结果。柳湖供电所辖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少数民族聚集、人员流动频繁,电力供应和管理存在许多矛盾。
1991年供电所成立后,老米被调到这里任所长。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变压器都是安装在田边地埂的渗油漏油的“油疙瘩”,随意拉接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让人眼花缭乱;几百公里长的线路,老化破败,线损十分严重。当时,所里只有6位职工,老米领着大伙,没白没黑地苦干,对用电设施进行拉网式的全面整改。他们一根基杆一根基杆地挪,一台变压器一台变压器地修,一条线一条线地改。经过一年多艰苦的努力,辖区内线网状况得到根本改观。所有的变压器都修好了,蜘蛛网似的线路都理顺了,老百姓用电顺畅了,安全了,也舒心了。乡亲们说:“几十年都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老米一年多就解决了,没有老黄牛的精神,根本做不到。”1995年随着平凉旧城改造,老米及时总结管户经验,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农村用电“一表一户制”和“延伸服务到灯头”活动,供电所的形象和威信又一次得以提升。我们前去采访的时候,恰巧碰到这样一件事。因拆迁搬走的陇东木材市场给老米送来一块大匾,匾上用朴素而诙谐的顺口溜道出了人们对老米的敬慕之情:“说你是电霸,真想把他骂。一只老鼠掉汤锅,坑苦一大家。说你是‘电把’,竖指把你夸。严格把好用电关,服务千万家。我称你‘电八八’,不是奉承话,慈祥仁爱人人夸。世间有酒吧,叨来咪卡拉。等我下海挣了钱,为你建‘电吧’。” 五百多面锦旗五百多个故事柳湖供电所有一多,锦旗牌匾没处搁。
老米任所长13年,辖区内老百姓送来的锦旗和牌匾有583面(幅)。
正应了那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柳湖乡上坝村郑家沟社有位一级伤残退伍军人,名叫张志荣。患糖尿病多年,双目已经失明。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老米听说后,立即上门为其改造线路。张志荣起初很不情愿,说:“连盐都吃不起,还改什么线!”老米说:“不收你钱。”张志荣说:“那也不行,我管不起饭。”老米说:“饭也不吃。”说话间,便动手拆线、立杆、开挖埋线沟。张家没有劳力,老米掏钱雇人来干,没钱买电线、开关、电表,也是老米掏钱买。张志荣感激得直掉眼泪,此后逢人就说:“老米是个好人。”。后来,“连盐也吃不起”的张家,却花钱专门做了面锦旗,送给老米。
为老米送锦旗的还有水桥沟70多岁的老人田龙。田龙原来一直住在福利院,成家后在偏僻的山塬下开了窑洞住下来,独自开山造林。由于离村子远,一直没有拉上电。老米听说后,主动找上门去,想方设法从附近的电源点专门为他拉了一条线路,使孤独而残疾的老两口结束了十多年夜晚摸黑的生活。景家沟有位回族老人,因为是外来户,也是十多年用不上电。
老米设法为他拉上电线后,老人不知如何感谢,专门炸了馓子、油?,送到供电所。
老米后来把油?、馓子还了回去,临别时又给老人放下几十元钱。
像这样的故事,多得数不清。崆峒区四中逸夫教学楼建成后,原有的线路需要改造,米祥仁和同事们冒着瓢泼大雨架杆拉线,连续干了好多天,每天都干十多个小时。老师们很感动,完工那天非要请他们吃碗羊肉泡馍。为留住他们,校长令人把校门锁上。老米他们硬是偷偷从后门溜了。[page]
2002年5月初,泾滩一社旱情严重,乡亲们打了一眼机井,但因供不上电而焦急万分。告急电话打来后,米祥仁二话没说,马上到附近的工厂进行协调,很快接上了电源。后来,乡亲们敲锣打鼓、打着锦旗、放着鞭炮,来到电力局为老米请功。
几年来,老米跑遍辖区内的大街小巷,村社农家。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老米说:“有些事,看来是小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却都是大事。我们办不好,老百姓就要受罪。反过来,我们的形象甚至是政府的形象就要受损。”“人心换人心,黄土变黄金”年过半百的老米职位不高,充其量是个手下只有十多名职工的班组长。但却管着方圆10平方公里,5万多人的用电。在他的辖区内,没有人不认识他,而他也几乎认识所有的人。
在基层供电所,收交电费是件难事。
而在老米这儿,收电费根本用不着犯难。
老米常说,和电打交道不难,只要遵循规律,就不会出差错;和人打交道很难,万人万性,没有规律可循。要做好供电工作,就必须做好人的工作,要以心换心,真诚面对,否则,你的工作就很难做。
“只要你打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我们来办”。几乎所有的窗口服务企业,都在使用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然而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
2002年大年三十晚上,天门村与麻伍乡之间的一个变压器发生故障,附近乡村陷入一片黑暗。老米接到电话已是晚上9点多钟,当时大雪封山,天寒地冻。所里的司机回家过年了,而故障地点相距有40多公里。
老米和值班员白磊二话不说,拦了辆出租车就往外赶。沿途他们一段一段地检查线路,最后终于排除了故障。而当他们回到家时,已是半夜1点多钟。
1995年9月的一天,一位盲人来供电所交电费,大家都很纳闷。俗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啊!一问,原来这位盲人家里只有哥俩,哥哥忙农活抽不开身,只好让盲弟摸黑来交电费。送走盲人,老米心里不是滋味,他对大伙说:“盲人来交费,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家。这样的人,我们以后要上门服务。”从此,供电所为辖区80多户困难家庭建立了帮扶档案,为他们提供各种实际的帮助和服务。
十多年来,老米与用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群众中很有人缘。不管遇到什么矛盾,只要老米出面调节,矛盾麻烦迎刃而解。这些年平凉城区搞城市扩建,出现大量的拆迁矛盾,而拉闸断电又是拆迁工作的第一步。人们都说老米这下可遇到难题了,但没有想到,老米他们根本就没遇到任何阻力,不仅按时拉了闸断了电,而且还顺利地收上了电费。市拆迁办的同志说,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但老米他们做到了。而老米说:“我们和用户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好得就像一家人。一家人会难为一家人吗?这就叫人心换人心啊!你对老百姓好,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关键时刻就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奥运火炬手---- 米祥仁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北京奥组委分配给国家电网公司系统20个奥运火炬手名额。国家电网公司将通过提名推荐、初选、网络投票和最终审定四个环节产生奥运火炬手,在国家电网系统55个单位推荐的103名人选中,米祥仁顺利进入前30名,离最终奥运火炬手就差一步之遥。
米老师这样说到:
当获悉成为一名残奥会火炬手的时候,我深感万分高兴与激动,我想这份荣誉一定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表奖与激励。
成为火炬手,这不仅是对我多年辛勤工作的认可,也是作为一名电力人的荣耀。北京奥运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成为残奥会火炬手并参与其中让我感到无比振奋和骄傲。圣火传递是一次弘扬奥运精神的和谐之旅,作为传递圣火、传承奥运精神的使者,我时刻谨记自己代表国家电网、代表甘肃电力的形象,我不仅要把具有“天地人”和谐理念的残奥圣火传递下去,而且要把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传递下去。传播残奥会精神,传播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宣传北京残奥会,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残奥圣火增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力弘扬国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秉承和发扬“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精神,以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为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供电公司增砖添瓦,切实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承诺。
中国加油!残奥加油!
以上关于米老师的一些介绍,消息转自新浪网。[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