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
分享到:
2013-07-09 16:21:09 【来源:】 点击:

 

    大食  中国唐代史籍对阿拉伯帝国的称谓。其后演变为对阿拉伯人及伊斯兰化了的波斯人的泛称。系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音译。1世纪后,阿拉伯部落之一“塔伊”(Tayyi,Tai)迁徙到邻近波斯地区。“塔尹”在中波斯语(婆罗钵语)中作Taeik,在近代波斯看中作Tazi,“塔吉”就成为波斯人对“阿拉伯族”或‘阿拉伯人”的通称。

 

    中国早期多从波斯而知阿拉伯,故因袭其称译为“大食”。初见于唐垂拱年间(685~688)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大塞”,其后《唐大和上东征传》及《册府元龟》作“大石”,《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作“大食”。也有学者认为“大食”系两汉史籍中“条支”之对音。651年,阿拉伯哈里发帝国征服波斯后,宋代汉文史籍如《宋史》、《宋会要辑稿》、《辽史》等都不再为波斯等国立传,而视其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列入《大食传》或《大食国传》,大食的含义遂扩大为含有穆斯林之意。

 

    11世纪70年代,中国喀什著名学者马哈茂德·喀什噶里所著《突厥语词典》及另一著名学者优素福所著《福乐智慧》中,既有Tazi又有Tazik。据后采学者指出,突厥文献中的Tazi系指狭义的阿拉伯人,Tazik或Tajk系泛指包括波斯人在内的各穆斯林民族。此外,在中国汉文史籍中将伍麦叶王朝称为“白衣大食”,将阿拔斯王朝称为“黑衣大食”,将法蒂玛王朝称为“绿衣大食”,这是根据其旗帜的颜色而区分的。

 

    唐宋时期,大食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香料之路”交往频繁。651年(唐永徽二年)八月,大食国使者在唐首都晋见了唐高宗。至789年(唐德宗贞元五年),大食遣使至唐通好达37次之多。755年(唐天宝十四年),受唐朝邀请,大食曾派兵助唐平定了“安史之乱”。宋代从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至1168年(南宋乾道四年),大食使节来华达49次,并经常派使节前往与宋并存的辽朝。

 

     据《辽史》载,应大食请求,契丹族王室曾遣嫁公主与大食王子通婚。大食商人纷纷到中国东南沿海商埠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及长安等地经商,人数多时曾达到数万,史称“蕃客”、“蕃商”或“胡贾”,并在广州建有“蕃坊”,自选“蕃长”管理内部宗教事务及帮助中国地方当局收取赋税。

 

    大食商人在中国经营的商品有宝石、珊瑚、象牙、丁香、玛瑙等,从中国运购的商品有蚕丝、丝绸、瓷器、茶叶等。不少大食人留居中国不归,有“家资数百万缗者”,有居官至“左班殿直者”,甚至还有留居“五世”的,史称“土生蕃客”、“五世土生蕃客”。

 

    他们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礼拜寺,如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圣友寺)等。宋代,大食与中国的贸易更为,频繁,除传统商品外,还运来各种香料药物如乳香、没药、芦荟、血竭、阿魏及腽肭脐等名贵药物等。唐代以来大食的火油及猛火油相继传入,并逐渐用于战争。

 

    中国的造纸术,怛逻斯之战后即传入大食,后又从阿拉伯传入埃及、西班牙和欧洲。罗盘针传入大食,继而传入欧洲,促进了近代航海事业的发展。中国人关于大食的见闻录如唐代的《经行记》、宋代的《岭外代答》、《诸蕃志》等,对伊斯兰教及大食帝国的风土、民情、地理、物产等都有翔实的记录与叙述。大食人撰述的《中国印度见闻录》、《道里与郡国志》等,也都留下了大食人对中国的亲身了解和珍贵的历史资料。

 

 

    来源: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M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大马士革清真大寺
下一篇:大世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