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孩子的教育(八)
分享到:
2015-09-30 22:57:48 【来源:】 点击:
 
第二章:对孩子的情感
 
                                                 情感是指:父母表现出安拉寄存在他们心中对孩子的爱。
(1)父母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自然天成的。尊贵的《古兰经》给这种真切的父母情怀设了最美好的譬喻,有时把子女比作是生活的装饰:“财产和后嗣是今世生活的装饰。”(第18章46节)

       有时又把他们看做是主的极大恩典:“我以财富和子孙资助你们,我使你们更加富庶。”(第17章6节)
       有时把他们当成是安慰,他们说:“我们的主啊!求你以我们的妻子儿女为我们的安慰,求你以我们为敬畏者的典范。”(第25章74节)

        安拉如此造化父母心里对孩子的爱是为了让父母尽心尽职地教育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  “(并谨守)安拉所赋予人的本性。安拉所创造的,是不容变更的。”(第30章30节)

(2)爱是安拉赐予的恩典

        安拉赐予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教育和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父母冷酷粗暴无疑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致使他们心生叛逆,易受社会不良的影响和罪恶的诱惑。伊斯兰提醒我们重视对孩子的爱,并敦促父母、老师和社会工作者视爱为美德。

       使者(愿主福安之)曾强调父母对孩子的爱,并肯定父母的爱是高贵的品德和情操:

       ―艾布·达伍德和铁尔米兹自阿慕尔•本•舒艾卜自其父亲自其祖父传述,安拉的使者说:“不怜悯孩子,不尊重长辈的人不是我们的同道。”

       ―布哈里在《单礼》中自艾布•胡莱赖(愿主喜悦他)传述:有人带着一个孩子来见先知(愿主福安之),先知(愿主福安之)问他:“你爱孩子吗?”那人说:“是的。”先知说:那么安拉比你爱他更加爱你,他是最仁慈的主。”

       使者(愿主福安之)如果看到他的圣门弟子中有人不爱孩子,便会严厉批评,教育他爱对于家庭和睦和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布哈里在《单礼》中自阿伊莎传述:一个游牧人来见先知(愿主福安之),他说:“你们喜欢亲吻孩子吗?我们可从不亲吻孩子。”先知(愿主福安之)说:“安拉从你心中夺去了对孩子的爱时,我对你有什么办法呢?”

        布哈里传述,艾布•胡莱赖(愿主喜悦他)说:“有一次安拉的使者亲吻哈桑•本•阿里,当时艾格拉•本•哈比斯•泰米敏就坐在他旁边,艾格拉说:“我有十个孩子,我从不吻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安拉的使者看了他一眼后说:“不爱人的人也不得不到爱。”
  

        布哈里在《单礼》中自艾奈斯•本•马立克说:有一个妇女向阿伊莎(愿主喜悦她)乞讨,于是阿伊莎给了她三颗椰枣,她就给她的每个孩子一颗枣,给自己留了一颗枣,两个小孩吃完了枣,看着妈妈,于是母亲就把最后一颗枣掰开后给她的孩子每人一半。先知(愿主福安之)回来了,阿伊莎就此事告诉了他,他说:“安拉已经因为她对孩子的爱而慈悯了她。”

        先知每当看到夭折的孩子时,便难抑悲伤而泪如泉涌,这就告诉我们怜悯和慈爱属于美德。

         布哈里和穆斯林传乌萨迈•本•栽德(愿主喜悦他俩)说:先知(愿主福安之)的女儿派人去告诉先知:“我的儿子快要去世了,请你赶快到我们这里来。”而先知派了另一个人去代他问安,并说:“收回和给予都是安拉的权利,万物的大限由安拉掌握,让她忍耐,祈求回赐。”她又让人去请,并发誓一定要让先知来。先知起来同萨阿德•本•乌巴德、穆阿兹•本•杰巴勒、乌贝•本•凯阿卜,栽德•本•萨比特等人一起来了,人们把孩子递给先知,他便把他抱在怀里,他心如乱麻,眼泪汪汪,于是萨阿德说道:“安拉的使者啊!这是怎么啦?”他就说:“这就是安拉在他的仆人心中赋予的怜悯,怜悯别人的人,安拉从他的仆人中只怜悯心地慈善的人。”

         爱若扎根于父母的心里,他们就会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履行对孩子的义务。

(3)歧视女孩是可憎的蒙昧时期的陋俗

        伊斯兰要求对男孩和女孩应给与相同的关爱,安拉说:“你们当公道,公道是最近于敬畏的。”(《古兰经》第5章8节)

        伊玛目艾哈迈德,本•杏巴尼自努曼•本•巴希尔传述的圣训:“你们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你们的孩子!你们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你们的孩子!你们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你们的孩子!”

       重男轻女是纯粹的蒙昧时期的习俗,是可恶的社会传统,安拉说:“当他们中的一个人听说自己的妻子生女儿的时候,他的脸黯然失色,而且满腹牢骚。 他为这个噩耗而不与宗族会面,他多方考虑:究竟是忍辱保留她呢?还是把她活埋在土里呢?真的,他们的判断真恶劣。”(《古兰经》第16章58—59节)

        这归结于信仰的薄弱,他们对安拉给他们分配的女孩不满,而他们及其妻子以及大地上的万物都丝毫不能改变安拉的创造,难道他们不知道安拉造化生命的定然、意欲以及他绝对的命令吗?

       “天地的国权,归安拉所有。他欲创造什么,就创造什么;欲给谁女孩,就给谁女孩;欲给谁男孩,就给谁男孩;或使他们兼生男孩和女孩;他使他所意欲者,成为不能生育的。他确是全知的,确是全能的。”(《古兰经》第42章49—50节)

       有一则传说,一个名叫艾布•哈姆宰的阿拉伯亲王,希望他的夫人给他生个儿子,结果她生了个女孩,他极度失望而离家住到朋友那里。一年之后他经过她的房子,突然听见她在吟诗:

艾布•海姆宰怎么不来了  
却呆在我们朋友家里
他因我没有生儿子而生气  
指主发誓我对那事无能为力
   我只是接受安拉给我的

 
就这样,她给他上了一节信仰、知足、坚信课之后,他推开家门,亲吻着妻子和女儿,他懂得了要知足于安拉定然的馈赠。


       穆圣(愿主福安之)将重男轻女这种蒙昧时期的陋习连根拔除,规定了男女平等,命令父母和家人善待她们,关心她们,这样他们才有资格进入天堂,得到安拉的喜悦。

下面是先知关心女孩,重视她们的教导和例证:

       穆斯林自艾奈斯•本•马立克(愿主喜悦他)传述: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谁要是把两个女孩抚养成人,到了复生日,我和他就像这两根手指—他并拢了他的手指—一样(同居乐园)。”

          伊玛目艾哈迈德在其《圣训传述系统》自欧格白•本•阿米尔•朱海尼传述,我听安拉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谁有三个女孩,而他忍耐了,抚育她们长大成人,她们将成为他与火狱之间的屏障。”

        胡迈迪自艾布•萨义德传述,先知(愿主福安之)曾说:“谁有三个女儿或是三个姐妹或者两个女儿或是两个姐妹,而他善待她们,容忍她们,敬畏安拉,他就入乐园。”

       所以家长们要想入住与天地同宽的乐园,得到至大安拉的喜悦,在万能的安拉那里享有一席之地的话,他们就应好好承担起照顾女孩的责任,以及在男女平等上谨守先知的教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孩子

上一篇:穆斯林孩子的教育(七)
下一篇:穆斯林孩子的教育(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