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希杜丁·汗:伊斯兰中的跨信仰对话
分享到:
2019-04-05 03:26:47 【来源:伊评网】 点击:

[印度]毛拉•瓦希杜丁•汗 著
王立秋 译


毛拉•瓦希杜丁•汗(Maulana Wahiduddin Khan, 1925),印度伊斯兰学者、和平活动家。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今天,每个人都想知道关于一切——包括宗教——的越来越多的事情。结果,在今天,在宗教这个主题上,人们比以往更见多识广了。

同时,我们又生活在一个差异的——多-宗教、多-文化、多-伦理社会的——世界之中。为消除差异,人们互相争斗,却没有意识到,差异是不可能被消除的。某位改革者曾经正确地指出,自然厌恶一致。这就是说,“差异”是自然的一部分,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学会“管理差异的技艺”,而不是消除差异的技术。因为,谁又有权力去消除差异呢。

我们如何管理差异呢?通过对话和讨论。对话在古代的君主制度中没有位置,因为无论何时,只要差异产生,人们都习惯于冲突对抗。他们只知道一种解决争端的方式——而那种方式,就是战争。民主时代来临后,人们,在政治和非政治的层面上,都开始自由地参与对话,这就把人拉出丛林文化,带入和平文化。对话的目标是寻找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也正是对话,把人类从野蛮的时代,带到了文明的时代。

我们也应该理解,差异不是一种诅咒,而毋宁说,是一种祝福。历史表明,意见的差异会引起对话,而对话又会带来智识的发展,这个结果,对所涉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好事。意见的差异也会引起高度的思考,而后者,是开启所有人类进步之门的唯一钥匙。

今天,在宗教领域,差异只有通过世界各大宗教信众间的有意义的、积极的“跨信仰对话”才能得到管理,而对话的目标,则是搁置差异,为争端寻求和平的解决方案。宗教和文化中会有差异,但在尊重和荣誉方面,人与人之间绝对不应该有差异和歧视。

对话,或者说和平的协商,也是伊斯兰所规定的道路。伊斯兰基于达瓦之原则,达瓦,是和平协商的另一个名字。伊斯兰的先知于公元610年开始履行他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通过与人们交谈,聆听他们的反对并试图通过论证的手段来说服他们接受他的观点,来向人们传播他的思想。最初降示给他的经文中的一条,说的就是真主给先知的思想,应该由他来传播给人民。 先知的思想基于一神教,而他同时代的阿拉伯人则信仰多神教。因此,他的使命应该以双边协商为条件,这是很自然的。他会对人民传达他的观点,聆听他们的反应并因此而给他们进一步的解释。这样,他的使命才成为对我们如今所谓的“对话”在实践上的展示。为使这一对话富有成果,古兰制定了一些准则:

“信奉天经的人啊!你们来吧,让我们共同遵守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我们大家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他,除真主外,不以同类为主宰。”

我们从古兰的这段经文学到,在双方进行对话的时候,讨论的主题应该是什么。也就是说,对话不应始于争端。因此,讨论的顺序应该是从同意,到意见的差异,再回到同意。

“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秀的态度与人辩论。”

从古兰的这段经文我们理解到对话的方法。在关于某个争议性主题的对话在双方之间发生的时候,维持一种友善的气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属于对话双方的人开始挑起仇恨、散播敌对情绪的话,那么,这样一种不利的气氛就会被创造出来,对话也就不会有任何成果了。在这种场合下,古兰给出的方法是“凭智慧和善言”。

从以下引述的出自早期伊斯兰历史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话,是传达一个人的观点的成功方式。这一事件发生于公元614-615年,所涉及的双方,是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的基督教国王,尼格斯(the Negus,这是一个对他们的统称——译注),和先知的同伴之一,贾法尔•伊本•阿比•塔里卜。彼时先知的同伴们到阿比西尼亚躲避反对伊斯兰和先知的古莱氏的迫害。在他们迁徙到阿比西尼亚后,古莱氏也派出代表,要求把穆斯林引渡回去。古莱氏的一个代表对尼格斯说,“哦国王啊!许多来自麦加的无知庶民在你的国家寻求庇护。他们叛离了他们人民的宗教,也没有加入你们的宗教。他们信从一种新的宗教,那种宗教既不为我们也不为你们所知,是他们创造的。”

尼格斯派人找来穆斯林,于是国王和雅法尔开始了一场对话。国王问穆斯林,“这种使你们与你们的人民分离,既不同于我们的宗教,也不同于任何已知宗教的宗教是什么?”这时,雅法尔站起来对伊斯兰的教义做了一番简短的描述。尼格斯要求他复述一些他们的先知声称的是真主降示给他的启示。于是雅法尔就给尼格斯背诵了古兰的部分内容。听到这些启示,尼格斯被伊斯兰的积极教义打动了,并同意给穆斯林提供保护。作为对话的结果,穆斯林们在尼格斯的国土上得到了庇护。

伊斯兰的先知描述侯代比亚和约的圣训给出了对话的另一个原则。这个条约是在伊斯兰的先知与古莱氏之间长期协商之后签署的。这是历史的记录:这个条约的签订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先知单边地接受了古莱氏提出的条件。

在伊斯兰历史上我们还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伊斯兰不仅奠立了对话的原则,还在实践上给出了对此原则的展示。

在麦加执行使命的时期,伊斯兰的先知反复地实践对话的原则。比如说,古莱氏曾派出他们的领袖,欧特白•本•拉比亚,作为他们的代表,来与伊斯兰的先知会晤,这样,通过在双方差异主题上的协商,和平才能得以实现。有圣训告诉我们,欧特白耐心而专注地聆听先知的话,并把他的话转达给了古莱氏。

类似地,在他的舅舅,艾布•塔里卜的邀请下,古莱氏的代表们到先知家里开会并在那里就争端进行和平的协商。

再一次地,在伊斯兰的先知在场的情况下,三个宗教——伊斯兰、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代表,也曾在先知在麦地那的清真寺里进行过三边对话。这个在礼拜圣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表明了在伊斯兰中,和平对话被赋予的重要性。

于是这点就变得明显了,即,伊斯兰(管理差异)的方法,是和平对话。古兰也告诉我们,和平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

有一则圣训也是这么说的:“不要欲望或寻求与敌对抗,要向主求和平。”

伊斯兰的目标是带来神圣的革命;邀请人们来礼拜真主;为一个珍视精神的、伦理的和人道的价值的社会而奋斗。伊斯兰倡导这样一种氛围,其中,和平、宽容、爱与祝福蔚然成风;伊斯兰提倡这样的一种气氛,其中,争议不靠使用暴力来解决。这时伊斯兰所欲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只有通过和平对话才能达成。

因此,有这样一种推动对所有大的宗教信仰的更好理解——这样宗教间的和谐才会成为常态——的不断增长的需要。考虑到我们多-宗教的世界,与诋毁他人的信仰相反,我们必须培养灵性的超越的天赋,如此,相互冲突的对某个宗教的忠诚,才不会引起任何民族国家的社会-政治架构的解体,或把国民的能量向错误的方向疏导。

必须强调不同宗教的基本的真理,这样,对彼此经典的肤浅的阐释才不会被有意地或无意地用来加剧各团体之间的张力。应该这样来阅读经典,不是要找它们的缺陷,而是要把握潜在于经典之下的灵性。必须深刻理解各宗教传统。必须体验,以认识它们。

而且,我们必须避免用信众的行为,来评判任何一部天经。比如说,与用穆斯林或基督徒的行为来评判古兰或圣经相反,我们应该去看看他们的经典为他们规定了什么。在严格意义上说,对所有其他的信仰来说也应如此。首先,我们需要以足够的宽容,对彼此的经典和共同体做出回应。对此,古兰是这样说的:“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也就是说,所有信仰的信众都必须遵从他们的宗教信仰,同时,他们也应该尊重其他人的信仰。因此,双方都能够通过遵循这一原则而组织有益的对话。

穆斯林-基督徒对话

由于基督徒和穆斯林一起构成了世界人口的一大半,他们之间的切实可行的关系,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世上要有有意义的和平的话。在这种情况下,穆斯林-基督徒的统一是建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共同的努力,就不会有大的成效。而且,为维持一种稳定的平等关系而寻找这两大宗教共同体之间的共通点,也不仅仅是特定的领袖在宗教问题上的礼尚往来。

我们发现,穆斯林和基督徒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属于同样的宗教家族,所信仰的宗教都是启示宗教,都有着共同的先祖——先知易卜拉欣/亚伯拉罕。这样的相似之处很多,且它们对穆斯林-基督徒统一的有利氛围之形成来说,是必要的。

对古兰的研究表明,古兰也特别重视在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建设良好的、热情友好的关系。在伊斯兰的经典文献中,有许多对尔撒/基督和基督教的赞美。古兰称尔撒/基督为“真主的精神” ,在谈到麦尔彦/玛丽亚的时候,古兰说:“那保持贞操的女子,我把我的精神吹入她的体内,我曾以她和她的儿子为世人的一个迹象。” 在说到尔撒/基督的时候,古兰又说:“我又继续派遣麦尔彦之子尔撒,我赏赐他《引支勒》,我使他的信徒们心怀仁爱和慈悯。”

在另一个章节中,古兰这样说道:“对于信道者最亲近的是自称基督教徒的人;因为他们当中有许多牧师和僧侣,还因为他们不自大。”

穆斯林圣训实录中也有一则圣训展示了早期穆斯林对基督徒的正面评价。

先知的同伴之一,穆斯塔里德说,先知曾经说过:“直到基督徒的人数超过其他人那天,审判日才会来临。”先知的老伙伴之一,阿穆尔•伊本•阿斯,也支持这条圣训:

“确实,你是对的。基督徒有四种品格。他们是逆境中最宽容的;他们不容自己的精神被破坏,并做足了从一切挫折中恢复的准备;他们是在退却后最先冲锋的;他们还是最关照穷人、被压迫者和弱者的。阿穆尔接着补充说,还有第五个特征,这个特征是最好的。那就是,他们阻止他们的国王施不义和压迫。”

因此,我们发现,温和与善行为统一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在古兰的另一段经文中,真主命令穆斯林要遵从尔撒/基督的追随者的道路。这段经文如下:“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做协助真主的人,犹如麦尔彦之子尔撒对他的门徒所说的:‘谁是与我共同协助真主的?’那些门徒说:‘我们是协助真主的。’”

那么,问题来了,要让社会变得更好,穆斯林和基督徒应该迈出怎样的步伐呢?顺着我的思考来看,第一位的、最重要的要求,是为彼此不断的互动提供机会。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众所周知,教育是所有进步的基础。我相信穆斯林和基督徒应该以百分之一百消除文盲率为目标,并开始朝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在和谐两个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上,这种共同的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方面,另一个要点是强调两个宗教共有的积极的道德价值。这一关联之基础将为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良好关系铺平道路。伊斯兰也很强调同情和向善。通过回避教义学上的差异,我们必须努力在共同的道德基础上建设一个共同的(对话的)平台。

结论

通过上文的讨论,结果很明显:伊斯兰(管理差异)的方法是和平对话。古兰告诉我们和平之道是最上乘之道(4:128)。另一段经文则告诉我们,在处理争议性的问题时,要采纳协商仲裁的方式(4:35)。伊斯兰的目标是带来神圣的革命,邀请人们来礼拜真主,为一个珍视精神的、伦理的和人道的价值的社会而奋斗。伊斯兰倡导这样一种氛围,其中,和平、宽容、爱与祝福蔚然成风——伊斯兰提倡一种不用暴力来解决争端的气氛。而这,只有通过和平对话才可能发生。

[注]译自Wahiduddin Khan, “Interfaith Dialogue in Islam”, in Islam and Muslim Societies: A Social Science Journal, Vol. 7, No. 1 (2014), www.muslimsocieties.org. 译文仅供学术交流,转载请标明译者出处。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瓦希杜丁·汗 伊斯兰 跨信仰对话

上一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到曼哈顿清真寺慰问穆斯林
下一篇:埃及总统与联合国秘书长商讨中东地区局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