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寿坊清真寺的记忆—上海一座自建、自养的清真寺
分享到:
2013-12-18 18:36:16 【来源:】 点击:

阿訇聘用:尊经革俗  任人唯贤

    阿訇是聘请的。一般的三年为期,连任者一般不超过两任。阿訇能不能连任就看乡老对他的评价了, 实际上当阿訇在大殿上通知大家他的任期要到的时候, 大家早已商量好了,如果大家希望他连任,就会说:“阿訇不能走”、“要留,要留啊!”;如果不想他连任的话,大家就不吱声了。

    当时的清真寺是很穷,但是再穷也不会让阿訇穷,一来是尊重阿訇,二来阿訇是我们教门的形象,所以清真寺很注意阿訇的日常费用的需求。但是阿訇就是管教务,而不管行政事务。行政事务全部有乡老管理。

    鸿寿坊清真寺曾请过的阿訇有:王笃生、马孝廉、马忠孝、刘志三、马儆吾、定子彦各位阿訇。王笃生、马忠孝两个阿訇就像是外国人,马忠孝阿訇是甘肃的,他容易激动,讲着讲着就会流眼泪,很感人。

    定子彦来的时候就呆在阿龙,在阿龙当阿訇,我父亲特意到阿龙那里把他请来的。我们请的阿訇都是伊赫瓦尼的,就是吃了不念,念了不吃的。当初王笃生来的时候鸿寿坊还是老派,什么都来的(指老派的礼仪)。我们中国的穆斯林从明朝起,因为长期的封闭,很多地方都汉化了。 后来就是因为马儆吾老人家到了西寺之后, 他老人家是马果园老人家的学生,所以就在西寺讲解伊赫瓦尼的教理。马果园老人家本来也是老派, 后来朝了汉志, 在那里一看,啊呀是这个样子的?!原来我们中国的穆斯林有许多地方是错误的!以后把沙特的伊赫瓦尼的教派带了进来。但是受到老派的打击,所以马果园老人家的处境也的确是艰难的。以后伊赫瓦尼在中国兴起来了。你们不要看鸿寿坊那些人,他们不识字,但是不等于不识“事”。你看他们讲起话来人品都很高的。马儆吾老人家在西寺的时候,鸿寿坊清真寺的许多乡老,每当主麻的时候,就一伙一伙地到西寺小桃园清真寺听他讲“沃尔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鸿寿坊就转变了,他们接受了伊赫瓦尼的教理。当第二次请王笃生来当阿訇的时候,就跟他讲好了,我们现在是伊赫瓦尼了,你能不能改革以前的陈规陋习,能不能按照我们的要求(伊赫瓦尼的要求)办,要不然,我们另请他人。 这叫做阿訇听从乡老的。 阿訇必定要有乡老的监督,没有乡老的监督是不行的,因为阿訇也是人。后来王笃生就改了,以后请的马孝廉、马忠孝、刘志三、马儆吾、定子彦都是按伊赫瓦尼的行事。

    刘志三是马儆吾老人家的学生, 是被回民收养的汉民,三十岁才开始学经,据说他还是前清的秀才。马儆吾老人家到鸿寿坊来的时候,鸿寿坊那个热闹啊!只要下了拜有空,大家就会聚集到他的房间里,他坐在床上,大家用凳子围坐在他的周围, 提问题,问教法(侯坤)。有个人的外号叫“买赛来篓子”,此人名字教李成义。这说明这些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记得许多教法,都成了“篓子”了。马儆吾他老人家过世的时候,大家争相抬着他的遗体,步行着送到日晖港(回民公墓),以表达大家对他老人家的爱慕敬仰之情。那个场面是相当壮观的。

    鸿寿坊清真寺还建立过中国回教宣传所。 聘任过:汪乐天、刘复初、李叔度、刘志三等阿訇为宣传主任。中国回教宣传所都是挂了牌子的。每天晚上召集附近老少居民到寺里听讲。有一个讲台,讲台的正面中间是新月图,两边分别写着“敬主”和“爱人”。“敬主爱人”这四个字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沪西清真寺。

    一般的情况都在二楼大殿上礼拜。 上面挤不下了,就到楼下客厅里礼拜。到了尔代节,像开斋节和宰牲节的时候,还会挤到弄堂里做礼拜。

    开斋节的麦子钱,是聚礼以前就开箱点清,当场就发放给穷苦人的。 穷苦人排好队当场领取。绝对没有什么分给什么管事的和帮忙的人的事情。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清真寺 记忆 上海

上一篇:韩道亮:清真寺及其功用
下一篇:哈达铺清真寺被命名为“全国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