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三亚穆斯林
分享到:
2013-03-24 02:48:11 【来源:】 点击:

     引言:

 

     这是一群生活在海南岛最南端的穆斯林,他们不是当地的原住民。长期以来,人们称呼他们为番客,关于他们的身世,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他们大都来自哪里?

 

     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亚凤凰镇,走近这片穆斯林圣地,一起探索、品读三亚回族这个被称为“占人”、“番客”的特殊群体。

 

     走近穆斯林

 

     在驱车前往天涯海角的路上,你一定会路过这样一个地方,那里建有醒目的三亚穆斯林幼儿园、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回族小学,用阿拉伯语标识的回辉加油站以及高耸的清真寺……仿佛来到了穆斯林的天地,让你忍不住想停车驻跸。这种有别于海南的异域的风景,就是著名的海南回族主要居住区——三亚市凤凰镇(原名“羊栏镇”)的所在地,它主要有回辉村、回新村两大村落组成。

 

      作为海南省四大民族之一的回族以其独特的宗教信仰、服饰及经济文化习俗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驻足停留。这块方位之地也吸引了我们的脚步,在一位回族导游的带领下,一整天里,我们走村窜户,深深为这一片掩映在椰林下的回族村落所吸引。

 

    三亚回族——见证历史的变迁

 

     说到三亚回族的历史来源,这名回族导游兴奋地对我们说起了他们祖辈们的辛酸历程。相传,他们的祖先原是“西域人”(阿拉伯后裔),唐朝时由于大食内乱移民占城(今越南中部南海岸的广义、平定二省)。到宋元年间,他们多以海外捕鱼为生,因台风所逼,船只被漂泊至海南岛海滨各地,此外来到这里的还有部分唐宋时期沿“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穆斯林的后裔及大陆的内地回族。大约在明末清初,这些人们络绎向三亚地区迁徙,在那里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特征的回族社区。

 

     1943年日本军队侵占三亚,占用回族居住的地方建机场,回族被赶到现在回辉的地方居住。其实儋州、万州在历史上也曾有回族居住,但因分布零散,逐代被汉族同化了,只有三亚凤凰区的回族较完善地保持着入迁前的信仰和习俗。

 

      三亚回族就是历史的生动见证。在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市和陵水县交界的福湾海湾地区,发现了三处伊斯兰教古墓群。调查发现有五十三座古代墓葬,墓茔座北朝南,墓碑正向西方,碑文刻有阿拉伯文,葬式具有伊斯兰教的典型特征。目前古墓群毗邻的三亚市回辉村、回新两村人口有近八千人,纯属信仰伊斯兰教,既有传统节日,又有特色的民族风采。为此,以前海南邻近地带的人们都将他们称为“蕃人”(蕃客)。

 

     三亚回族——地域影响下的民族服饰

 

     三亚回族妇女的服饰多为斜襟、镶黑边的蓝色圆摆布褂,胸前围系黑肚兜,下着黑色长裤,头围印花毛巾。初次见到她们时,我想她们定是世代打鱼过来的,因为那个黑肚兜像是仿油布质地不易渗水的。

 

    来到这里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年以上的妇女几乎都是这样的色调和穿着,有的会为了防晒戴一顶斗笠。年青的妇女则穿着不同花色的斜襟衣裳,(胸前不系肚兜),配上鲜艳的大花头巾,透出年青的朝气与多姿。少女的衣着与北方回族少女一致,只是用头巾把头发严密地围在里面,在服饰上没有特定的样式。

 

     其实三亚回族男、女的服装非常简朴,一般都喜欢穿白、蓝、黑等素色衣服,平时都不喜欢穿上花红的衣服。男子服饰在—般情况下与当地汉族一样,但在礼拜寺会礼时又有区别,头戴礼拜白帽,身穿着白色衣裤,外面则爱套无袖对襟上衣。而现在,阿訇仍头缠白布巾,身穿黑或白的宽袖布长衫。他们头戴白色的小圆帽,帽前正中用金黄色绣花线刺着“阿拉伯文”经文,有的刺绣“清真言”或“真主至大’,并在帽四周刺绣着美观花纹。

 

     而妇女服饰上衣都为右斜襟大褂,右顶襟边有五枚银纽,肋下扣上三枚。两袖均为驳袖,胸背均开中骨。穿上这样的上衣后,还要在胸前系上一幅黑良绸胸褂。裤子多取黑布,很少穿裙,头上会披戴着不同颜色的盖头。老妇戴着黑色盖头,中年或未婚姑娘则喜欢戴上一块彩色的头巾。盖头长垂至肩后,只露脸部、头发、两耳、脖子均遮掩在内。年老妇女依旧喜欢穿暗色衣服,未婚姑娘和年轻妇女头上喜欢梳妆着头发,并插上各式各样的银铜质首饰,然后戴上盖头。特别是姑娘结婚时,头上最喜欢插上式样繁多的银、铜首饰,以及各样浓郁艳丽簪花,酷似孔雀开屏。女孩两耳下端各穿一耳孔,幼童挂着耳环,未婚少女是挂上耳珠或金耳环,已婚妇女则挂着耳附。老少双手都喜欢挂着金银或玉石琢的手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走近 三亚 穆斯林

上一篇:“最美小城”凤凰县规范旅游管理 重治欺客宰客
下一篇:中国洛阳第31届牡丹文化节4月5日开幕 持续一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