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回族和伊斯兰教简介
分享到:
2013-01-24 13:17:40 【来源:金宝兴 】 点击:

  三、青岛回民的工商业及教育卫生事业情况
 

     
   

  1.回民饮食业
 

  1925年回民饭馆开始在青岛出现。首创两家是石小坡经营的河南路真一斋饭馆和王万芳兄弟在天津路开设的双盛馆早点铺。两家经营了近20年。继之而起的是1936年北京人铁子珍开设的馅饼粥饭店。这是一家纯北京风味的回族饭馆,厨师全部由北京聘来。这家饭店经营的饭菜品种颇受回汉人民的欢迎,曾经名噪一时。该店一直保留至今。建国前后,还有四五家回民饭店及小吃店。如即墨路的会源楼、聊城路的同和轩、中山路的味香园等,开业时间都不长。另外,还有若干个体饮食业户。1984年,为解决清真饮食网点问题,市饮食服务公司在中山路开设了清真海味餐馆。改革开放后,继续增加了数家个体回民饭店,但规模都不大。
 

  2.回民食品店
 

  建国前,青岛是没有回民食品店的。回民要吃糕点只有托人从北京、上海、济南往青岛捎带,极不方便。北京回民陈德忠原在青岛经营古玩店,有鉴于这种情况,便转业开设了志成食品店(中山路173号),专门生产京式糕点,前店后厂,自产自销。公私合营后,成立市南糕点厂,设立了清真糕点车间,随后分出独立,改称清真糕点厂。为了方便回民群众,商业部门又在市内各区增设了几家清真食品店。
 

  建国后,政府为了解决回民牛羊肉供应问题,在市场三路设立了清真牛肉店。
 

  3.古玩业及其他商业
 

  建国前,回民在青岛经营的商业,除了饮食行业外,要属古玩业比较发达,这是回族传统的一个行业。当时有怡和商行(后改为雨辰商行)、义和号古玩店(又称北京商行)和志成古玩店,在当时青岛古玩业中是三个大户。这三家共有二三十名职工,经营范围较大。抗战胜利后,这里古玩业曾经盛极一时。从北京来这里经营古玩业的不下二三十户之多,绝大多数是回民。公私合营后,北京商行、雨辰商行均合并到旧货公司,志成古玩店改为清真食品店。
 

  此外,益都回民马寿卿兄弟在海泊路开设永华鞋料商行,经营各种鞋料。均由上海进货,具有一定的经营特色,合营时并店撤销。
 

  4.复真小学
 

  抗战胜利后,青岛市回民有鉴于回民教育落后,他们为了普及回民教育,提高回民文化水平,以争取提高回民社会地位,向当时市政府当局申请,获取了常州路5号清真寺对门旧房一所,内有平房10余间,作为校址,于1947年秋季正式招生开学,命名为“青岛市私立复真小学”,有学生近300人,回汉学生兼收。麻灿章、王鉴明先后担任校长。1956年,该校由市教育局接办。
 

  5.和平医院
 

  建国后,为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照顾回民就医,由曾耀先、米正卿、沙雨辰等人发起,筹办了和平医院。当时,由沙雨辰提供房子,米正卿提供良大川诊所医疗设备,在龙口路正式开业。以后业务发展,房舍不敷应用,随即迁到肥城路新址。该院设有内外科,并增设住院部,添置病床30张,还附设回民伙房,规模逐渐完善。当时在市南区除私人开业医生外只此一家医院,并以治疗肺结核病闻名。合作化时,该院并于市南第一医院。
 

  四、近现代回族人物简介
 

  郭隆真 女,回族,1894年生,祖籍河北省大名府金沙滩镇。1912年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学生和各界人民急起响应,郭隆真等一开始就成为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领导者之一。郭隆真和邓颖超等组织了“女界爱国同志会”,组织发动妇女参加斗争。她还是周恩来领导的“觉悟社”创始人之一。郭隆真1920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1923年在法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一直在京、津、上海、东北等地从事地下斗争。1926年她搞妇女宣传工作,办《妇女钟》、《妇女之友》等刊物。她冒着危险把稿带到天津印刷,再送北京发行。她还在北京西城创办“缦云女子学校”,掩护革命活动。1927年一度被捕。1928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不久改任山东省委委员。1929年任青岛市委宣传部长。1931年在青岛纱厂进行革命工作,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4月5日在济南英勇就义。在回族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青岛 回族 伊斯兰教 青岛穆斯林

上一篇:西宁的穆斯林
下一篇:沙特阿拉伯女性的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