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回族和伊斯兰教简介
分享到:
2013-01-24 13:17:40 【来源:金宝兴 】 点击:

  马福祥 字云亭,回族,甘肃河州人(今临夏市),1876年生,早年入兰州武备学堂。
  1895年,马福祥在家乡组织安宁军,后为董福祥收编,任骑兵营管带。1900年7月奉调入卫京师,不久补为甘肃靖远道副将。1904年升西宁镇总兵兼阿尔泰护军使。1912年底调任宁夏镇总兵,1921年任绥远督统,1925年春委为西北边防会办后,被迫退出绥远地盘,后补航空督办,闲居北京。1928年归附蒋介石,先后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候补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北京政治分会委员、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1929年4月任青岛特别市市长。1930年初任安徽省政府主席,7月改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因病辞职,8月病故。有《观澜亭记并诗》、《龙珠山云亭记并诗》刊行于世。

 

  1929年马福祥接青岛市长任,莅任伊始,即饬令公安局督率警队尽力弹压罢工运动,并派员与日本领事交涉恢复谈判。日领事提出“关于九厂复工之了解事项十一条”,公然侵犯中国主权。青岛市政府提出“九厂开工之事了解事项十二条”,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国家主权和保障了工人合法权利。
 

  为避免外交风波,以邦交为重,11月23日,马福祥与日本驻青领事藤田荣介达成妥协的“中日双方议定之办法”五条,其第一条就是将日商久欲开除而不果的各厂罢工骨干250名,由市政府劝告自动辞职。27日停业各厂陆续开工,青岛工潮告息。
 

  马福祥在青岛期间曾协助本市回民捐资购买了常州路9号房屋改建清真寺,并在11、13号地兴建了十几间平房,分别租与回民居住,自此青岛市回民才有了自己的清真寺。不久,他又帮助捐资购买了四方区湖岛市一块土地,起名“胶澳回民公墓”。
 

  马福祥热心回民教育事业,成达师范学校迁至北京后,担任该校董事长,并发起创办《月华》杂志。《月华》杂志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家伊斯兰教杂志,主旨在阐扬教义,兼及穆民教育与穆民生活,抗战期间,曾以唤起回民一致团结,参加抗战及国际反日援华为宗旨,发行量最高达4000份,行销国内外。
 

  马福祥还与上海回绅哈少甫、马晋卿、蒋星阶等捐款在上海创办上海伊斯兰师范,敦化小学。
 

  赵玉田 回族,1924年生,原籍北京市。九三学社社员,青岛医学院教授,病理系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与实验病理系杂志及青岛医学院学报编委。
 

  赵玉田自幼年时期即热爱祖国热爱学习,曾就读于育英小学及辅仁大学附中。因不堪日伪压迫统治,1943年夏由沦陷区到大后方成都求学,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1951年毕业时响应国家急需高级医学师资的号召,放弃个人多年的儿科志愿,自此长期致力于病理学的教学,临床病理诊断及科研工作。特别对妇产科及新生婴儿疾病毕生进行着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讨,写过许多论著、译著论文和译文,参加过许多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有的并获得奖励,其中几篇主要论文均为英文论文,发表在国际医学交流的英文医学杂志。论著有《病理解剖学讲义》第一、二版,《妇产科病理学讲义》第一、二分册,《阴道脱落细胞学》第一、二版等4种。译著有《卵巢肿病》、《外科病理学》、《感染性心内膜炎》,均系个人独译,被国内一些著名医学中心、医学院选作毕业生进修教材。赵玉田除从事上述科研之外,还培养了数名研究员,通过鉴定毕业,担负着重要研究和教学任务。他的名字被载入山东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胡振华 1931年正月初九出生于青岛市一个回族铁路工人家庭,1948年青岛扶轮中学高中毕业,后去南京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学习阿拉伯语。1949年6月27日参加革命入华东大学学习,后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在山东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学习,1951年11月20日山东大学保送中央民族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留校工作。3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我国民族语言文学教育研究工作。胡振华在山东大学期间积极参与青年进步活动,1951年发起组织青岛市回民青年联合会,任主任委员,青岛市青年联合会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现在是中央民族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少数民族文学学术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导师、教授。
 

   社会工作有中国突厥语研究会副会长,新疆柯尔克孜语言文学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会等学会理事,宁夏社会科学院东方伊斯兰国家研究所、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的特邀研究员。1933年曾应邀赴法国讲学,1985年应邀赴日本讲学,被日本岛根大学授予“教授”称号。1986年至1987年,应邀赴土耳其讲学,安卡拉大学文史地学院为他颁发了功勋证书;1987年底再次赴日讲学,1989年5月又应邀赴苏联进行学术交流。主要著作有《柯尔克孜谚语》、《柯尔克孜语言简表》、《伊犁维吾尔族民歌》、《高昌馆杂文》、《高昌馆课》,主编了《回族当代文艺人物辞典》等书,学术论文上百篇。

 

 

 

  马立彦 男,回族,1930年10月26日生,青州市人,文化程度小学。马立彦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身残致疾,行动不便,家境困难,生活条件极差,但是,他身残志坚,积极与疾病作斗争。自幼爱好文学艺术,经过艰苦努力,奋发学习,终于成为一名诗人。曾参加中国诗学会,是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青岛作家协会会员、民革逸仙书画社社员。
 

  从1957年1月起正式发表诗歌作品,曾在《青岛日报》、《大众日报》、《联合报》、《山东文学》、《海鸥》、《诗刊》、《新月》、《新疆文学》、《宁夏文艺》、《河州民族文学》等报刊发表诗作700余首。有的选入《回族文学作品选》、《少数民族诗人作品选》、《山东三十年短诗选》、《淮海战役诗词选》等诗集。青岛市伊斯兰教协会曾编印马立彦的诗词作品《新声集》、《采叶小集》油印本。
 

  1986年,马立彦曾获得青岛市新春诗词比赛二等奖,1987年获“新疆回族文学评奖”散文三等奖,1988年“首届全国屈原杯诗歌大奖赛”诗歌一等奖。
 

  他的名字已被载入《中国残疾人名人辞典》。1994年他被评为青岛市首届“五优老人”。马立彦于1995年12月10日因病逝世,终年65岁。
 

  周金凯 男,回族,58岁,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四方机车车辆厂调研员。历任设计科副科长、援坦赞铁路工厂专家组副组长、副总工程师及生产经营副厂长等职务。1988年,被评为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1973年3月至1977年8月,他参加了两期援助坦赞铁路的建设项目,为坦赞两国分别建立一个综合性机车车辆工厂,第一期在赞比亚车辆厂任技术生产组长,第二期在坦桑尼亚机车车辆厂任专家组副组长。在两期援外活动中,他经历了建设厂房、设备安装、培训工人、建立生产秩序、正常生产、正式移交阶段,转向专家组工作,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非洲人民服务,在援建坦赞铁路建设中为祖国争了光。
 

  1982年,周金凯参加铁道部企业管理学习班,回厂后负责组织贯彻推广生产定点作业的先进经验,首先在厂内组织培训干部,负责制订了各种产品定点作业网络图,分厂级控制、车间级控制,还制订了奖惩等相应的规定,在全厂贯彻执行。

                        
 

责任编辑:西宁的表情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青岛 回族 伊斯兰教 青岛穆斯林

上一篇:西宁的穆斯林
下一篇:沙特阿拉伯女性的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