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由序言和四个章节组成,全书共六万言。其内容包括:中国概况;自汉唐至民国时期的中日关系;六十年来日本侵华之史实以及日本侵华之口实。以确凿的史实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使伊斯兰教国家彻底了解中日关系的渊源和日本独霸中国以至亚洲之野心。
他在序言中指出:“一九一一年大革命之爆发,清廷逊位共和归兴,革命之后百端待举,不久欧战爆发,世界纷纷暴乱,日乃乘我国家多事之列强无暇之秋,提出二十一条,逼我签字,终以青年学子抱以爱国思想,发动五四运动,竭力反对誓死力争,暴日迄未得如愿以偿。一九二三年日本大地震,遭空前劫运,中国以君子之风度不念旧恶,上至政府下至平民咸存悲天悯人之心,踊跃输将捐汇之款数千万,乃暴日不顾天良德以怨报,一九二六年乘我革命军兴出师横阻,而田中首相兴奏呈天皇,以灭中国为吞全亚之初步。”在撰写《告回教世界同胞书》时,他边写边逐日在埃及《金字塔》报上连载,引起伊斯兰社会广泛关注。其后又加印5000册向各地各界分发。
达浦生阿訇于1938年6月由沙儒诚陪同,到达印度加尔格达,《印度报》(中文)发消息称:“我国回族教育家抵加。”后来又前往孟买,在孟买停留二十天。在印度,他拜会了印度联邦议会议员、印度伊斯兰教领袖穆罕默德•真纳(即后来的巴基斯坦国父),他对中国的抗日斗争极为同情,愿协助将《告回教世界同胞书》译成印文,并印5000册代为发放各地。
回族在国家危难之时,所开展的国民外交活动,与国内抗日宣传遥相呼应,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因而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们出访与归来,均得到媒体的多方报道,引起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当阿訇访问归来时,全国各大报纸纷纷登载消息。1938年8月5日,武汉日报发消息,:“沪回教领袖伊斯兰教主达浦生,昨日由粤乘车来汉。”同日,新华日报载:为上海回教教长达浦生召开欢迎会,到会者五十余人。8日汉口《大公报》载:“上海回教教主达浦生漫游近东归来,回教抗敌协会昨日开欢迎会,达氏报告赴各国宣传经过。”是年10月3日,《新华日报》记者袁勃,撰文详细报道阿訇赴中东访问之经过,他写到,“于六十四岁高龄的达先生,经过八月的风尘奔波而获得之成功,印证了自己的志愿的实现,当然是欣慰之事。”9月21 日,他出席了在西安革命公园举行的西北回民拥护抗战建国献旗万人大会,会上群情激昂,决心维护祖国统一,誓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访问归来后,达浦生阿訇不愿回到仍在日本铁蹄下的上海,他向当局表示:“六十老人无所求,平生以回民教育为己任,今后将在大后方为恢复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而竭尽努力。”迫于抗战形势和浦生阿訇的社会声望,蒋介石不得不责成西北地区的胡宗南从西北行营拨给经费,以供阿訇在西北复建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只用。于1939年选定回民聚居的甘肃平凉黄家花园火柴厂旧址,将“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改名为“甘肃平凉伊斯兰师范学校”,阿訇亲自担任校长,因他与社会贤达交游甚广,因此能聘得一些名师任教。学校广辟生源,除从甘、宁、青、豫招生外,又从武汉难民所招收了不少失学的回族子弟,学生共计140余人。课程设置大体与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相同。在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抗日气氛浓厚,师生思想活跃,并利用假期组织宣传队深入陇南回族地区宣传抗日,影响很大。由于学校聘有共产党地下党员任教,政治上受到压力,宋美龄曾直接过问该校的政治情况。平凉附近发生了几次学潮,反动当局怀疑与平凉伊斯兰师范学校有关,因此对学校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下令将平凉伊斯兰师范学校改为国立陇东师范学校。阿訇因校务繁忙和精神苦闷,1941年患病达10个月之久,在养病期间,遂离开平凉赴重庆,以“社会贤达”名义参加了旧政治协商会议,结识了许多民主人士。
达浦生阿訇潜心著作《伊斯兰六书》,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又一重要工作。此书是他在平凉伊斯兰师范学校时,为教课而编写的教材,在此书的序言中他写道:“于主持校务以外,并自任伊斯兰教义一课,苦无成本,乃随编随授,直到简易师范四年级毕业,编成四册,草率成编,原不过期以造就一般具有科学知识兼通本教教义之师资而已,厥后参政中枢,事虽繁冗,尚能忙里抽暇,得以脱稿,深觉犹有未尽,复增二卷,并加润色,共成六帙,名曰《伊斯兰六书》。此书在增订、修改期间,阿訇迁至陕西宝鸡金铃堡一小山村中, 1943年日本侵略者向南进攻贵黔两省,同时扬言要攻打陕西西安,他又从宝鸡迁至甘肃天水张家川,半年后,又从天水返回西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阿訇才结束了多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涯,从西安回到了南京,最后到了上海,1949年在上海迎来了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达浦生阿訇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之职,完成了他一生为伊斯兰教培养人才的夙愿。2003年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五十年之际,他所精心著作的《伊斯兰六书》,终于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全数近30万字,使他的心血没有白费,也算是对达浦生大阿訇最好的纪念。
(注1)卜氏:西汉河南人。畜牧主出身。屡以家财捐助政府,武帝任为中郎,借以鼓励其他富商大贾出钱,后封关内侯,官御史大夫。以反对盐铁专卖,不久被贬为太子太傅。
(注2)文内所引均为达浦生阿訇手记:“中东访问记”
原文作者:达慧中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原载:河南省社科院伊研中心《伊斯兰文化研究》2004年
《陕西穆斯林》2004年第1期
上一篇:兴教育才、德学昭远的哈德成阿訇
下一篇:争取穆斯林国家援华抗战的著名阿訇——达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