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小说《回族人家》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吗?北京有个受人尊敬的何老师您知道吗?
分享到:
2014-11-21 21:09:52 【来源:】 点击:
原标题:《新天方夜谭》三十五

      认识何凤山老师是在京学习一年多以后,有一天,来自海南的道亮兄弟对我说:“你认识何老师吗?”“哪里的何老师?”“北京的啊,在菜市口那边住,一直去牛街礼拜的。”“我不认识。”说实话,在北京学习一年多了,北京的穆斯林认识的不多。“那我们今天去他家吧,你也认识一下。”就这样,与何老师相识了,并且成为我心目中、学院外的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信仰学老师。

      何老师是一名工程师,并非伊斯兰专业方面的学者,也未从事与之相关工作。之所以被许多青年穆斯林尊称为老师,是因为他虔诚奉教,对信仰有着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关注国内外穆斯林现实状况。尤为关心青年人的信仰教育与培养,经常受邀出席青年们的学习活动并讲课,在北京的许多青年人对此都有体会和感受。

      何老师体弱,但当内蒙河口女校请他担任辅导员,对学生予以信仰指导时,他义不容辞地前往。他的家也是许多穆斯林的第二课堂,经常有一些多思弟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此交流学习。对此,小说《回族人家》的作者元康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说道:“1996年开始,他经常去何老师家听课,学习认主学,学习洗大小净,学念古兰经短章。有一天,他听着何老师讲课,突然萌发出一个想法,我来这里听课,可是还有许多人没来听,如果写一部小说,用文学形式反映教门,读得人肯定多。”这就是《回族人家》最初的萌芽。

      无论在京念经学习期间,还是日后工作以后有事去京,我常受到何老师的指教。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谈到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各种运动风暴中,或在利禄荣誉中信仰异化、变节,以今世换后世,不仅出卖自己的信仰,还污陷、出卖他人,他甚至直接斥为职业回奸。我随口说道:“这是经不住考验。”何老师表情严肃地问我:“你怎么理解信仰的考验?”我看着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何老师嘣出了四个字“威逼利诱。”他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所有的考验几乎都不出这两个方面、四个字。

       何老师不愧为老师,他对信仰的认识和阐释并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源于自身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现实的深入观察,是生活信仰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很“接地气”。

      “生活信仰学”源于生活,回到现实。何老师的信仰认识对许多多思弟的生活有着更贴切的指导作用。“威逼利诱”的考验归纳即为一例,使我终生受用。

      正是有许多象何老师一样的民间穆斯林知识分子热爱教门,热衷宣教,弥补了清真寺宣教之不足,在一些清真寺彻底丧失宣教职能的地方,正是何老师们主动承担起了这项主命工作,我们有理由向他们致敬!祈求安拉回赐他们!

      行笔至此,小女告知,年近八十的何老师正在国外与华人穆斯林青年座谈、讲课。
祈求安拉赐予他晚年安康!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人家 北京 何凤珊

上一篇:牛街礼拜寺有个牛脾气的张大爷您知道吗?
下一篇:曾经的“瞎汉办教门”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