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医理论:独特的生命认识观
分享到:
2014-03-20 11:46:50 【来源:】 点击:
  以元气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理论框架的回族医学。认为整个自然生化,从元气开始发露,经过六个连续运动过程,人类才化育而成。即“浑同品”(元气始觉有混沌之象),即此际位分;“起化品”,阴阳分;“广化品”,四象著(水、火、土、气‘四元’出现);“正位品”天地定也;“蕃庶品”(通过金、木、活三子),万物生也;“成全品”,人类出也。“六品备,而元气之能事毕矣”。可见“四元三子,萃精而成人身。全体大用,毕聚而成人性”。有天地之后,万物始出,“大成全品”之果,即人。

  回族先贤主张“人不能无天地而自立,天地万物亦不能无人而自有。万物为人之护卫,人为万物之枢机”。“天地万物本为人用,而人不知己之尊品,反自屈于万物,何以立人极乎?”或云:“极之为言,至也;谓人之所以为人,之妙至极,而无以复加也”。“人极大全,无美不备,既美其形,复美其妙。”关于“人极”如何化育而成,哲理古诗云:初惟一点,是为种子;藏于父脊,授于母宫。承继先天,妙演后天,胚胎兆化,分清分浊。本其二气,化为四液;黑红黄白,层包次第。四本升降,表里形焉,红者为心,黄者其包,黑者为身,白者其脉,身心既定,诸窍生焉。肝、脾、肺、肾、耳、目、口、鼻,体窍既全,灵活生焉。

  1.人生元始,一点种子,藏于父脊,授于母宫的生命观

  回族医学认为,天地是“大世界”,人的生命活动是“小世界”,它们是同源、同构、同步运动、和谐统一的动态实体。如果从“最初无称”谈起,“大世界”的化育,是从“无形”到“有形”,而“小世界”的元始,则是从“有形”到“无形”。但两者的“生化”内涵完全一致,都是从“元气”的化育开始。人身小世界的元始,是从“藏于父脊,授于母宫”的一点种子所化育。而“小世界之种子,即大世界之元气”。

  2.胚胎初化与阳内阴外

  授于母宫的一点种子,是得父母交感之气而成。由于父之阳动而生水,水挟阳气而授于母;母之阴动而生火,火挟阴气而纳此一点于子宫。起初,阴阳交而水火聚,故凝结为一。当胚胎初化,于是一分为两,成为“清”与“浊”不同的形态。如同天地大世界的生化,元气首分阴阳“两仪”。可是在母体内这种特定的条件下,清阳与浊阴的运动总趋向,恰好与大世界相反,即清阳向内而浊阴发越。清者反藏于内,其浊者自围于外。“本其二气”再分水火气土“四象”,“化为四液”,“黑红黄白”。回族医学认为,胚胎一个月,黑红黄白四液形成,接着人身小世界陆续按照自己特有的运动方式,完成化育之功。这种辩证地总结和认识阴与阳、浊与清、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实为回族医学的又一大特色。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理论 生命

上一篇:回族医学内科、皮肤科实用小偏方
下一篇:博物馆里的汤瓶八诊 存世的回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