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
分享到:
2015-11-06 10:15:34 【来源:】 点击:
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是一种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还包括两河流域、波斯、埃及、中亚及我国新疆部分地区,其内容主要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也包括波斯、叙利亚、中国和印度等民族的医学体系。阿拉伯伊斯兰医学曾经在当时是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体系,也是欧洲近现代西方医学得以复兴的根本基础。是世界医学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出现于8世纪,定型于10世纪,经历两次兴盛时期,是将东西方各种医药知识融合为一体的一文种新型的医药文化。 它以伊斯兰哲学原理作为指导思想,以阿拉伯医学为主体,通过持续百年的翻译运动,吸收、消化了大量的异域医学文化,从而创造了一个独具阿拉伯特色的伊斯兰医药文化新时代。


伊阿拉伯斯兰医学的经典著作有阿尔·拉齐斯的《医学集成》和伊本•西拿(阿维森纳)的《医典》。从唐宋时期,随着海上及陆路丝绸之路的繁荣,大量穆斯林经商而来,伊斯兰教随之传入,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也同时进入中国。在元明时期,随着元明军队中的伊斯兰军团最后定居中国,并形成中国斯林——回族的前驱。伊斯兰医学与中医药相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回医药学。

 

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的经典著作有阿尔·拉齐斯的《医学集成》和伊本•西拿(阿维森纳)的《医典》。

从唐宋时期,随着海上及陆路丝绸之路的繁荣,大量穆斯林经商而来,伊斯兰教随之传入,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也同时进入中国。在元明时期,随着元明军队中的伊斯兰军团最后定居中国,并形成中国穆斯林——回族的前驱。伊斯兰医学与中医药相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回医药

 

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发展的极盛时期公元812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医学非常发达。当时,就医学领域而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化学、药理学和制药学等实验医学方面成绩斐然。当时的化学,启自于“炼金术”。其目的是:(1)变贱金属为贵金属,(2)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关于阿拉伯炼金术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自埃及,一说来自中国。因为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炼金术最早,且有充分证据证明拜占庭的希腊人和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中世纪初与中国有往来,并且炼金术的术语与中国道家多共同之处。

 

伊斯兰医学缔造的伟大医学家

伊本·西那(ibn Sina,西方人称为阿维森纳Avicenna,公元9801037年)公元980年出生于中亚的历史名城布哈拉附近,是代表阿拉伯帝国医学最高境界的里程碑。他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0?年)、罗马的盖伦(Galen,公元130~200?年)并称医学史上的三位鼻祖,被尊为“医者至尊”(Doctor of Doctors)。伊本·西那学识渊博,除了医学之外,他在其它方面也颇有造诣。

伊本·西那的医学成就主要体现于一部极其著名的百万字医学百科全书——《医典》。他在《医典》的开篇中说:“医学是这样一门科学,它告诉人们关于机体的健康状况,从而使人们在拥有健康的时候珍惜健康,并且帮助人们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恢复健康。”《医典》一书全面而系统,全书包括五部分,分别讲述医学总论、药物学、人体疾病各论及全身性疾病等内容.

《医典》从12世纪被译成拉丁文起直至17世纪的数百年间,始终被欧洲的医学院校用作医学教科书,仅在15世纪的最后30年内,这部著作就被用拉丁文出版过15个版次。它对西方医学的影响胜过任何一部医学著作。著名医学教育家奥斯勒(William Osler18491919年)博士对《医典》的评价是“被当作医学圣经的时间比其它任何著作都要长”。《医典》是现代医学产生的重要基础之一。

他一生大约写了450部著作,它们不仅是关于医学的,还有专门论述哲学、心理学、地质学、数学、天文学、逻辑学与音乐等学科的,其中传世的有240部左右(关于哲学与医学的分别为150部与40部)。例如影响力仅次于《医典》的《治疗论》一书,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给世界带来光明--阿拉伯医学的眼科学家

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Hunayn ibn Ishaq,公元809873年,欧洲人称之为Joannitius,兼翻译家与数学家,基督徒)写了多部眼科学专著,诸如《眼科问题》、《眼睛的结构》、《五彩斑斓》、《眼科疾病》、《眼病治疗》、《眼科疾病的手术疗法》……其中以《眼科十论》影响最大。

阿拉伯医学非常注重眼科疾病,医生们好像大多都对这方面的病症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具有很高的诊断与治疗眼科疾病的技艺。几乎所有的医学著作都有专门的篇章论述眼科疾病,但是最全面的关于眼科疾病的论述是以专著的形式讲述的。

 

穆斯林医学之父--阿尔·拉齐斯

阿尔·拉齐斯(alRazi,欧洲人称其为Rhazes,公元865925)年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与哲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学识深邃而广泛,一生写作了200多部书,尤以医学(与化学)方面的著作影响巨大。拉齐曾先后担任雷伊(位于伊朗德黑兰附近)和巴格达医院院长,并从事学术著述,被誉为“阿拉伯的盖伦”、“穆斯林医学之父”。

 

中国回医药的鼎盛时期

 

元代是西域方药东渐中原最鼎盛的时期,《明史·西域传》称:“元时回回遍天下”。“回回”是中原人对西域信仰伊斯兰教人的统称,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维吾尔人、回纥人等。

1204年,铁木真命畏兀儿人塔塔统阿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创造蒙古文字,史称“回鹘式蒙文”,揭开阿拉伯医学大批传入序幕。至元十年(1273) 始立元秘书监 专门收集伊斯兰医学书籍,现可考有13部,《回回药方》及《忒必经》就属这类书籍。至元十四年(1277)始置“尚膳院,秩三品,以提点尚食、尚药局”,由回回人掌事,主持皇家药膳及制药、制香工作。至元二十九年(1292)在大都、上都始置“回回药物院二,秩从五品,掌回回药事.

大德元年(1297),“诏遣使伺民疾苦……置各路惠民局,择良医主之”,多由阿拉伯医生执事主持。

大德六年(1302)“丙子,升广惠司秩正三品;掌回回医药”。“掌修制御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元朝先后专设6个机构研究和推广阿拉伯医学,这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蒙元时期回医药的创始人之——艾莎(Isa,公元1227年——1308年),出生于医学世家,著名的阿拉伯名医。他曾被忽必烈命名主持广惠司(相当于国家卫生部)。

艾莎利用广惠司的平台充分将阿拉伯伊斯兰医药与中医进行交融汇通,形成独具特色的回医药医学体系。并在中国大都(北京)创建首家阿拉伯式的回回医院——京师药物院当时的回回生能治愈多种疑难杂症,并且都能进行外科手术。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元大都的回回医生曾为一小儿做过开额切除毒瘤手术。所以,这个时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历史的真真开端!

活跃于民间的回回医生,也叫胡医、铃医,因其医术高超而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回医药学是回回人在继承古代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的基础上,汲取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医药学,它与伊斯兰教宗教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回医药学是东西方医药学经过两次东西合璧高度结合的产物:第一次东西合璧的产物是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第二次东西合璧的产物是回医药学。

 

根据研究,回回医学是以“人天浑同”与有机整体思想为主导;以元气一元论与阴阳七行学说为基础;以动态和谐与过程论的观念,探索人的生命活动中身体和心性健康的整体规律,以及其与疾病失序的关系;以辨质为主结合辨证、辨病、辨经,论证养生、预防、治疗、康复为特点的一门综合性实用学科。

回医理论非常深奥,为了便于分析,用以下“公式”来表述:

真一(单另独一,绝对实体)——元气(第一物质,万有之始)—阴阳(阴“静”阳“动”,是万物生化的依据)——四元、七行(水、火、气、土,是天地定位之基)---三子(金、木、活)——万物始生——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

 

 

天人浑同的“真一”内涵妙质元气,元气两仪阴阳,阴阳化而生火,水火交错,万物化生,水得火而生“气”,火暴水而生“土”,土与水合而生“金”,气与火和而生“木”,水、火、气、土四者共合而生“活类”,金、木、活三者在天地化育中称为“三子”,而当三者形成后万物莫不靠它而资生,所以又称三母。

在自然生化过程中,万物按一定生成次序先后问世,先者为其胜,为其名,但这只是就其主流而言,其实金、木、活三者相互交错,三气无所不至,万物而生。 回族先贤认为,在自然形成的过程中,若金气胜,金气流行,山得之为玉石;水得之为蚌珠;土得之为五金之矿;草木得之为草木之情;一切万物得之,而各成其坚明定固也。

“木气胜,木气流行,山得之为嘉植;水得之生萍藻;沃土得之生禾稼;瘠土得之生草毛;四植之中、禀土胜者为坚质;禀气胜者为囊空;禀水胜者多繁花;禀火胜者多果实。而要皆得此木气以化育者也”。

“活气流行,生于山者为走兽,其形体与丘陵似;生于林者为飞禽,其毛者与枝叶似;生于水者为鳞介,其鳞甲与水波似;禀气土胜者性温;禀火土胜者性烈;禀气水胜者性贪;禀水火胜者性暴,而要皆得此活气以化育者也”。

由上可以看出,无金则木不生,无木则鸟兽不育。抑万物之主,皆从地出,自下而上也,故金藏土中,木见土外,鸟兽则飞行于空中,可见金、木、活“三子”堪称万物母,它与四元(四奇形)化育之功相同,皆为人和万物的基本物质。

对方位及天空,回医先贤认为,当四元、气、水、火、土形成的同时,方见四方,即气位为东方,土位为西方,火位为南方,水位为北方。空中天地者,近于地者“温际”;上于温者“湿际”;再上者“冷际”;近于天者“热际”,此乃四际分空之论。这四际分空又是气火水土“四元”聚结而成,温际属土,其气和平;湿际属水,其气稍冷:冷际属风,其气肃冽;热际属火,其气炎热。四际之气皆为人与万物所仰藉,并使之因时而得而所。

回医先贤认为:“人不能先天地而自立,天地万物亦不能无人而自有,万物为人之护卫,人为万物之枢机”。也就是说人类的进化和大自然的形成是同步的。回族医学对人类的进化也是用以元气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理论框架来解释的,认为从大自然元气发露至而成人身必须经过六阶段,即:

①“浑同品(是元气发露始有的浑论之象)

②“起化品”,阴阳分(相当于元气两仪阴阳阶段)

③“广化品”(相当于阴阳开始广化万物的阶段,象著于水、火、土、气四元出现)

④“正位品”(相当于水、火、土、气四元形成后,灭地定位,万物始化阶段)

⑤“蕃庶品”(相当于水、火、气、土、金、木、活,此四元三子相互作用变生万物的阶段)

⑥“成全品”人类出也(相当于人自然形成之阶段)。此六个阶段无不体现了 人天原始浑同的统一及进化过程的和谐,虽属古朴,但较概括而形象。

回医学理论的病因学、病理学、病机学、脏象学等,仅从现有的历史资料中难以释全,但从《回回药方》残卷中所提及的关于人体医学、病理病机学、病变部位来看,盛于元代的中国回族医学是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特点主要是:回医学将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改造为“黑、红、黄、白”四液,并将其纳入元气,四象理论中加以运用。此外又将“冷热干湿”说改造为“温际、冷际、湿际、热际”说,并与四元配合作为病因病理学的组成部分,这也说明了回医学是东西方医药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阿拉伯 医药学

上一篇:回药艾灸疗法的起源 早在远古时代
下一篇:中国回医药学首部系统性著作问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