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良——巴以冲突症结分析
分享到:
2014-02-25 11:51:36 【来源:网络】 点击:
     
      每当我们翻翻报纸或打开电视关注国际新闻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几乎天天出现,似乎成了一条永恒的新闻,即巴勒斯坦问题:一方开着飞机、坦克,狂轰滥炸,横冲直撞,一方不是举着标语游行示威,就是向对方坦克投掷石块,偶有所谓“自杀性爆炸事件”发生——面对强敌,巴人青年身怀炸弹与对方以死相拼,同归于尽。这就是巴以冲突的一幅典型场景。为了解决巴以冲突,国际社会出台了谁也数不清的方案,包括美国等四方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都无济于事,问题依旧,冲突不断。有人说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是冲突的根源,也有人说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抵抗活动是冲突的真正内因,还有人说美国扶以抑阿的中东政策才是问题久拖不决的深层原因。那末,人们不禁要问: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巴以流血冲突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笔者观察中东问题多年,想就此换一种视角谈谈个人的浅见,并由此看看中国穆斯林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一、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巴勒斯坦问题源于犹太复国主义,而犹太复国主义源于犹太民族的特殊历史。
      公元前1800年(距今约4000年)前,犹太人在其首领、古代先知伊布拉欣(亚伯拉罕)的率领下从两河流域移居巴勒斯坦。后因天灾等原因前往埃及生活。先知穆萨(摩西)由于不堪忍受埃及法老的迫害,率领族人(犹太人)过红海经西奈半岛回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先知达吾德(大卫)和苏莱曼(所罗门)当国王的时代是该王国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到了公元前586年,两河流域新崛起的新巴比伦帝国灭了犹太王国,并将数万名犹太人押回巴比伦城,史称“巴比伦之囚”,开始了犹太人第一次大离散的时代。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横扫亚非欧,迫使犹太人背井离乡,流落到南欧、北非和中亚各地,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残酷迫害并镇压犹太起义者,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巴勒斯坦,从此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的生存历史,开始了第三次大流散时代。
       伊斯兰教兴起,先知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公元638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与守护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大主教进行谈判,从此整个巴勒斯坦归穆斯林国家管辖,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受到保护。这种状态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十字军东征时除外)。
       自巴勒斯坦成为穆斯林国家的一部分以后,陆续迁入的阿拉伯人与当地的土著人(迦南人、腓力斯人)和后来迁入的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互相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人。1000多年来,巴勒斯坦人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他们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主体民族,而犹太人由于多次的大流散,其民族主体与这块土地失去联系,留在这里的犹太人所剩无几(如公元1170年左右,只有1400多名)。
       到了中世纪中期,犹太人已成为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波兰等欧洲国家的重要少数民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即20世纪初)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共有1300万。
       生活在奥斯曼哈里发帝国(公元15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初)境内的犹太人和生活在西方的犹太人的境遇大不一样。在奥斯曼帝国,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生命财产得到保护。而在西方基督教国家,犹太教被视为异端邪说,犹太教徒被当作祸水。129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下令将所有的犹太人逐出英国;在此前后,法国三次驱逐犹太人。1492年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把不愿改宗的20多万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境。此前约100年,约有7万犹太人被迫害致死。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慷慨地接纳了大批被西方各国驱逐而又无家可归的犹太人。
       被西方世界迫害、驱逐的悲惨遭遇促使一些犹太人思考其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出路,而沙俄的排犹运动成了犹太复国主义产生的催化剂。1881年,俄国犹太医生利奥.平斯克写了一本名为《自我解放》的小册子,指出,犹太人的出路只有一条:复国。受其影响,产生了第一批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圣山热者”和“比路”。1896年,匈亚利犹太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出版了《犹太国》一书,指出犹太人必须集体出走到一个犹太人自己的国度。第二年,他在瑞士的巴塞尔组织了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通过了纲领:“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所保障的家园”。
       单凭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回到几千年前的故土建立国家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先后得到英、美等大国的支持。英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而美国是后起的超级大国,这两个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都想称霸世界,都想控制拥有重要战略资源和具有战略地位的中东伊斯兰世界,而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则是实现这一战略意图的最佳途径。1917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并建立犹太国家。在英国对巴勒斯进行所谓“委任统治”时期(1920——1948年),大批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涌向巴勒斯坦,尤其是希特勒实行残酷迫害犹太人政策期间,几十万犹太人离开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移居巴勒斯坦,至二战爆发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达445457人,占居民总数的百分比从1918年的7%上升到29%。[1](329)
       二战结束后,美国想取代英国来控制中东,称霸世界。于是在它的操纵下,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即181号决议。该决议将巴勒斯坦的57%的土质较好的区域划归人口比例低于1/3的犹太人,而将33%的土质较差的区域划归人口比例高于2/3的阿拉伯人[2](361)。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犹太人的复国梦变成现实。16分种后,美国宣布承认以色列,阿拉伯各国自然不承认这个极不公正的决议,不承认这个国家,于是与以色列之间先后发生了四次大的战争,结果以色列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但保住了1947年联合国划定国土,而且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还侵占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西奈半岛、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等大片阿拉伯领土,所侵占的领土超过了联合国划定的国土的4倍。后来联合国先后通过了上百个有关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但以色列置若罔闻,拒不撤军,而且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从而造成既成事实,试图使其成为大以色列国的一部分。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通常,一国侵占别国的领土,被视为非法,国际社会在联合国的框架内会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武力)迫使其撤出所占领土,如1990年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将伊拉克赶出了科威特。可是,在以色列的问题上,美国却采取了另一套标准——不但不制裁它,反而给予大规模的经济、军事、科技援助和舆论支持,以色列有恃无恐,国际社会无可奈何。
       面对美国武装起来的具有绝对军事优势的以色列,阿拉伯各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武装斗争接连受挫的情况下,无奈地选择了通过政治谈判解决阿以冲突的道路,并在谈判中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的让步和妥协,如默认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不公正的决议和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以前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只要求以色列遵守联合国242号决议,撤出1967年第三中东战争以来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然而以色列寻找种种借口,或拒不撤军,或拒不执行双方业已达成的有关协议,拖延撤军。被占领土上的阿拉伯人目睹家破人亡、山河破碎,悲愤不已,眼看军事对抗实力不济,和平谈判遥遥无期,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一些不愿做亡国奴的人,身怀炸弹,直奔对方,以死相拼,同归于尽。反映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心态。
     
      二、巴以冲突的症结何在?

巴以冲突(确切地说是阿以冲突),如果从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算起的话,至今已有50多年了,期间双方打打停停,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尤其是阿方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联合国就此问题作出的决议有上百个,国际社会提出解决方案多得谁也数不清,可是问题依旧,冲突依然,谁是谁非,众说纷纭。人们不禁要问:巴以流血冲突为何没完没了?联合国决议为何得不到执行?其症结何在?对此,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巴以冲突

上一篇:墨西哥天主教徒归信 在伊斯兰教中寻求精神救赎
下一篇:青食协筹委会与省市民宗委领导共商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