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北角
重走西北角【专题】
兰州大学 汪军 张明芳 王一婕
甘青小分队在卡子沟村采访穆斯林群众 张民华/摄
范长江在做“祁连山南的旅行”时对回族与伊斯兰教的问题十分关切。他还在青海“详详细细地看了一个回族过年”。在《中国的西北角》中范长江曾写到:“记者对于《可兰经》教义,毫无所知,不敢有所列论。但对于回族问题颇感兴趣。”
我们此次的甘青之行,到访过几个当年范长江采访报道过的青海省的大通、门源等回族自治地方以及永登县团结村、门源县卡子沟村、黑石头村等一些回族聚居区。既见到过一些回族村干部对清真寺建设及活动的关注。也听到一些年长的穆斯林感叹年轻人因忙于生计而不能坚持经常作礼拜的事。有人甚至认为年轻的穆斯林在宗教信仰方面有一种“淡漠”与“疏离”的趋向。
凡此种种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在甘肃永登、青海门源等地做了一些走访,也与一些不同年龄段的穆斯林做过一些交流。感觉不能简单地以作礼拜的多少来判断年轻穆斯林对清真寺的“亲”与“疏”,也不能简单地用“淡漠”来概括年轻穆斯林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态度与表现。
“老年人”的“坚守”
在范长江当年走访的一些回族聚居地,总能见到或大或小、不同规模的清真寺。还见到或听到过一些清真寺举行的祈祷活动。在甘肃省永登县河桥镇团结村,有一座颇具规模的清真寺,我们在寺里见到的大多都是年长的穆斯林,中年穆斯林也有一些,却较少见到青少年。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阴田乡卡子沟村,是一个全由回民聚居的行政村,村里的老人除了每周五都集中在一起做礼拜,每天都会按时做5次礼拜,时间分别在日出前、上午、日中、下午和晚上日落后。
卡子沟村村支部书记张启宏告诉记者,到清真寺做礼拜的多为老人,主要是留守老人,因为他们对整个伊斯兰教的信奉体系非常了解,经年累月便表现出一种执着,形成一种习惯。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样做?他们心里都很清楚。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黑石头村村支部书记高占元,正在接受我们采访时突然听见村里的清真寺的“召唤”,便匆匆结束了介绍并向我们道别:“该做礼拜了,我们这一帮老的都一直在坚守着,娃娃们不大懂,年轻的又都不在家。”
记者问他:“您是党的干部,也要每天做礼拜吗?”
“我个人认为,在正义、关爱、守法、行善等方面,我们共产党的许多主张与《古兰经》倡导的精神是相通的。我们做基层工作就是为大家谋幸福,干部也不能脱离群众嘛!”
上一篇:视频音乐:回族姑娘
下一篇:甘青新观察之一:裂地旅游与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