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执着”与“淡漠”(甘青新观察之三)
分享到:
2013-07-19 14:21:52 【来源:】 点击:

 



  

甘肃省永登县河桥镇马莲滩清真大寺给村干部的赠匾 王一婕/摄

 

  “青少年”的“疏离”

 

  年轻一代穆斯林对长辈们恪守的伊斯兰教教规及清真寺活动的疏远,并非始于今日。范长江先生当年在青海就注意到了这一趋向。他曾在《伟大的青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支撑点》一文中写到:“马步芳办理教育之结果,回族青年对于宗教之信仰,渐不如其前辈……”

 

  范长江还把当年回族青年疏离伊斯兰教的原因归结为“近代新式教育”与“各方环境之刺激”。他的看法颇有见地且言简意赅。

 

  在卡子沟村张书记看来,青少年对伊斯兰文化的若即若离,原因在于他们的“不懂”。

 

  卡子沟村张书记说:“整个卡子沟村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青年和一部分中年外出打工,现在耕地减少了,这就意味着种地的人不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环境的改变对年轻人在坚持信仰方面肯定是有影响的。”

 

  在黑石头村的情况也基本类似,对于外出打工的人来说,很多需要遵守的回族宗教习俗没办法“合情合理”地进行。在外开牛肉拉面馆的人也好,沿海工厂作坊上班的也罢,包括在建筑工地挣钱的人们,定时做礼拜,斋月封斋,洗浴,等等,都是很难实现的。

 

  真正的穆斯林不抽烟,不喝酒,不吃死肉,不吃大肉,然而实际上,回民中抽烟喝酒的现象已程度不同地存在,这些所谓的“不良现象”确实不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形象。

 

  “对于这种有些懵懂、迷茫甚至摇摆的青少年,老一代穆斯林和中年穆斯林一方面应该包容和理解,另一方面应该进行引导,这是最重要的。”张书记说。他坚持认为,青年人不懂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传承的希望,对于很多年幼的人来说,只要点拨他们,他们就能够领悟,并有头脑去掌握,说明他们的身体里边还流淌着伊斯兰教的血液。

 

  “宗教在伦理道德、人情礼节方面还是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张启宏这样说。

 

  高占元所在的黑石头村有248户人家,除了十几户是汉民外,其他全是回民,村里有专门的清真寺。

 

  “无论平时的卫生习惯,还是其他风俗,整个村里的氛围还是很好的。这其中仍有年长的伊斯兰言传身教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根深蒂固,很难丢掉的!”高书记说。

 

     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执着

上一篇:视频音乐:回族姑娘
下一篇:甘青新观察之一:裂地旅游与生态保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