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强:馒头的味道
分享到:
2014-07-20 17:08:48 【来源:】 点击:
    一虔诚的穆斯林老太太住在非穆斯林社区,因周边没有清真馒头,每隔十天半个月,都要乘车前往回族区某清真寺门口购买成袋的清真馒头,背回来冻在冰箱里慢慢吃。一天老太太的儿子找到我说:我妈太认真了,馒头都是机器做的,还分什么清真不清真呀。每次看到她背一大袋馒头回来,我就觉得可笑。年轻人想让我劝劝他妈,不要这样舍近求远了。

    我给年轻人分析老太太的心理,她平时谨守五时拜,定期履行副功斋,阿訇所讲的圣训:“一口哈拉目食物入腹,四十日功修不被接受。”已经内化为一种防微杜渐的防范心理。尽管社区门口卖的馒头是机器做的,但非穆斯林的经营者是难以避免“哈拉目”成份的介入的。这一可能性对于老太太,一闭眼就能想象得到。舍近求远买清真馒头,虽麻烦,但吃着踏实,睡着安稳,不管怎么说,礼的拜,封的斋能保证安全。

    如果让她吃家门口的馒头,方便省时省事,但吃着窝心,晚上躺在床上老是想,汉民卖馒头的吃过肉洗手了吗?他们用的器具盛放过其它东西吗?我礼的拜,封的斋能守的住吗?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吃不下、睡不着。总之,她舍近求远买来的是踏实和安稳,就地取材换来的却是忧愁和恐惧。同样的馒头,一样的价钱,吃出的却是不同的心情。

    “那《古兰经》不是说,真主给人容易,不能人困难吗?”年轻人说。

    “这里的容易与困难,因人而宜,对你来说,指的是外在的方便和繁琐。对于老太太而言,指的是内心的安宁与回赐的流失。你和你妈的境界不一样,‘人非鱼焉知鱼之乐’是你们母子俩的境界差异。所以,你不要以你的标准强求你妈,反之,你妈也没必要以她的标准强求你,这就是伊斯兰教不致人难的哲理所在。”

    “也有道理。”

    “容易与困难要辩证地看,《古兰经》中说:‘与困难相伴的确是容易。’(94:5)面对困难是为了迎接容易。一味地回避困难,或许面对的永远都是困难。经常礼拜封斋的人,会经历一些困难,但困难之后的恬静与愉悦是妙不可言的,是没有经历此困难之人难以理解和体会的。所以,你要学会换位思考。

    年轻人点头表示认可。送走年轻人,想到两段圣训:

    先知(愿主福安之)对外孙哈桑说:“放弃令你疑惑之事,去做令你不疑惑之事。”先知(愿主福安之)还说:“善,就是心安理得;恶,就是忐忑不安。”(伊本·哈巴尼辑录)

    可能有人会问,刘阿訇,你是不是想让我们学习那老太太舍近求远,馒头冻着吃?看管计较、防微杜渐当然是信仰的一种极致状态。但圣训并未要求将此种状态普及化、大众化。圣训记载:一些圣门弟子请教穆圣:“真主的使者啊!信仰伊斯兰教而不太遵循伊斯兰教教义的人,给我们送来一些肉食,我们不知道他们宰时是否念了“真主之名”怎么办?”穆圣说:“你们可以念‘真主之名’而食用。”(伊本·马哲辑录)

    因此,无论是机器馒头、回民馒头、穆斯林馒头、寺门口的馒头。无论是舍近求远,还是就地取材,无论是外孙哈桑,抑或那老太太,还是普通穆斯林大众,疑者不吃,吃者不疑。只要心安理得,莫要忐忑不安。

萨利赫·刘
写于朱仙镇清真寺
2014.7.15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馒头 味道

上一篇:刘学强:女人的声音是羞体吗?
下一篇:刘学强阿訇:穆斯林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