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世纪初,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迎来了新的主人——从甘肃西迁而来的乌孙人。他们不仅在这里繁衍生息长达500余年,还建立了当时西域的第一大国——乌孙国。特克斯是我国古代公主远嫁而来有名的地方(汉朝解忧、细君二位公主均嫁入乌孙国),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赛马场——“汗草原”所在地,还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建立“牙帐”(都城)最多的地方。当伊斯兰文明进入这里后,逐渐被这片土地上的民众接受。乌孙人是今天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乌孙人的生活习俗被延续了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便是这里的“天马文化”。
“八卦城”特克斯县城里的穆斯林。 唐荣尧摄
在当地,有着这样的说法:公元前104年,乌孙王向西汉王朝求婚,呈送给汉武帝的千匹良马,就是从当时特克斯赛马会中挑选出来的乌孙马。或许是马肉有益于恢复肝脏机能,能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在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众多民族中,乌孙人熏食马肉的习惯被他们的后代哈萨克族继承了,这也是哈萨克族吃马肉的原因之一吧。
伴随着哈萨克族同胞的歌声,约20万头牛羊幸福地生活在喀拉竣草原,食用着这里生长的105种优质牧草。尤其是每年的9月,各种牧草、鲜花在青、绿、黄、红、紫等色彩中绽放着美丽,使这里赢得了“五花草原”的美誉,生活在这里的主人便是哈萨克族穆斯林。
“八卦城”外,7000多名柯尔克孜族同胞的生活
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阿合奇县采访时,笔者就曾特意留心柯尔克孜族的生活,并一直在寻找他们在其他地方的身影。从特克斯县城向西南方行驶37公里,就到了笔者要找寻的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民族乡,这是整个北疆最大的柯尔克孜族聚居地。
特克斯县境内一片片美丽而富饶的草原上,生活着7000多名柯尔克孜族牧民。当笔者漫步于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时,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饰的柯尔克孜族同胞,尤其是年轻的妇女和孩子,更是秉承了柯尔克孜族喜欢红色的传统。妇女们大多头上裹着一块方头巾,穿红色连衣裙,外套一件坎肩。也有妇女头上戴着圆形红色的帽子,上面多绣着金丝。一些接受内地服饰文化的女性,则在连衣裙外穿件女式西装。男子们的衣服也很有民族特色,上衣为直领、对襟,领口、袖口绣有花纹,两襟竖边绣花纹,钉银制纽扣。
笔者正好赶上柯尔克孜青年玉素甫的婚礼。第一天,玉素甫和朋友带着宰了的羊和其他礼品到新娘家去迎亲,女方的亲朋好友会骑马迎接。男方将带去的羊扔到女方家的帐篷门前,女方也将一只宰了的羊扔到男方马队前。然后,双方进行了一场短暂的“叼羊”比赛。比赛结束,双方下马,女方家人会给玉素甫及朋友的身上、脸上撒些面粉,表示同意这门亲事。第二天,在阿訇的主持下,玉素甫与新娘正式举行婚礼。当阿訇念经祈祷后,宣布新人结为夫妻,然后将沾有盐水的油果或馕分为两半给新人吃,其含义是表示同甘共苦,永不分离。第三天,在新娘的嫂子和几位女性亲人的陪送下,新娘随玉素甫一起回婆家。按柯尔克孜族的规矩,沿途遇到的人们都会祝福新人。当新人经过别人的毡房时,主人会在房前燃起一堆火,让他们从上面跨过,以示祝福。
来源: 中国民族报 作者:唐荣尧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