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朗伊斯兰革命看穆斯林国家现代化与传统
分享到:
2014-12-07 22:37:33 【来源:】 点击:
原标题:《新天方夜谭》四十九

      伊朗自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成功后,异常重视非主流的伊斯兰各教派的交流,发起召开了伊斯兰团结大会,每年在伊朗举行一次。在伊朗领馆的安排下,我于2001年出席了该年度大会。会议期间,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参观伊玛目霍梅尼故居和陵墓。
霍梅尼故居就在德黑兰的一处居民区中,陋巷简屋,按今天的上海旧居改造标准,早该将其纳入。巷道内,人来人往,除众多前来参观的人外,还有居住在此的普通民众。霍梅尼自己的故居其实在他生活、工作四十余年的圣城库姆。德黑兰的这处房子是他一位朋友的,当伊斯兰革命成功后,霍梅尼需要在德黑兰居住以便处理国务大事,而他不愿搬进王宫等所有政府设施内。但他自己在德黑兰没有一处房产,为此他的这位朋友便将自己这所简陋的房子赠送给伊玛目。但霍梅尼坚持自己出租金租用这所房子,而不接受在他拥有了国家权力之后的任何人的馈赠。

      霍梅尼很满意这所房子,就在底层的百姓中,这符合他一贯的人民为重的理念。他曾说过:“领袖的生活必须同社会中最普通的阶层保持一致,甚至应该比他们更艰苦。”他的这些思想,从后来的内贾德总统身上体现出来。拒坐总统专机,坚持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不入住总统府等等,保持一贯的平民形象。

      国家圣、俗两界的领袖与百姓为邻,体现了亲民、贵民的先知们的传统。但在革命时代,领袖的安全保卫也是一件要紧的事。如果戒备森严,则不仅不亲民,实为扰民。为此,霍梅尼的房前就只有两名卫兵,绝不扰民。

      这处狭小、简陋的二层住宅一百平米左右,几乎容不下百人。楼下一片空地是霍梅尼在此接见民众的地方。楼上两间小屋,前间是会客室,里间是卧室。会客室只一个沙发,一台收音机,陈设极为简单。就在这十几平米的会客室里,霍梅尼接待了众多国家的领导人和贵宾。据闻,当时苏联外长谢瓦尔德内泽前来会见,进到屋内发现只有一只沙发时,只得席地而坐。他没有想到,这个有着巨大影响力和名望的领导人对生活起居的要求竟如此的简单!

      晚餐后,我信步来到宾馆的画廊观赏,一幅“蔷薇园”的画作吸引了我。“蔷薇园,”波斯语“古丽斯唐尼”——宫殿之意。早期,波斯诗人喜以此名作诗集名,我国经堂十三本经中就有一本“古丽斯唐尼”的波斯诗集。画廊女主人看我驻足赏画,便交流起来。交谈中,说到波斯穆斯林对中国伊斯兰传播的影响,在中国穆斯林中至今还说着的那些波斯古词,包括这幅“蔷薇园”——“古丽斯唐尼。”画家似乎被中波古老的传统渊源所感动,将此幅画作以低价出售给了我。

      她的哥哥也加入了我们的交流,话题转到上午参观霍梅尼故居上来。这兄妹二人都真诚、动情地说,他们的家在国王时期属于较富裕的阶层,所以很不理解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在德黑兰万人空巷欢迎霍梅尼回国时,他们都闭锁家中,以示抵触。
他们是在霍梅尼去世多年后,才带着孩子们去参观霍梅尼故居的。虽然此前也有听说,但当他们置身这简陋的环境中时,他们还是被震撼了。毕竟,他们了解国王的住所——绿宫和白宫的奢华。那次参观后,他们开始认真的了解伊玛目霍梅尼的思想,慢慢的,他们接受了他,从心里接受了他。

      但令我匪夷所思的是,生前如此简朴的伊玛目,死后墓地却修建成豪华的陵园,故居与陵园形成了视觉上的巨大反差。

      霍梅尼生前曾嘱咐,陵园的修建不准动用国家资金,只接受民众的募捐。由于民众对他的爱戴与崇敬,纷纷将黄金首饰、存款捐建陵墓。但由于工程规划浩大,至今尚未竣工。按规划,建成后的陵园占地二十平方公里,包括文化中心,大学,购物中心和清真寺等建筑群。安葬霍梅尼遗体的墓地上方是镀金圆顶,圆顶有八根大理石柱支撑,地板和墙面由大理石铺就,大理石地板上再覆上精致的波斯地毯。

      虽然,为逝世的伊玛目建造陵墓、陵园由来已久,若从人类历史看,则为伟大人物建造陵墓更为久远,金字塔,秦始皇陵等等,不一而足。固然,为伊玛目建造陵墓、陵园不仅为后人追思,还有向伊玛目祈祷的功能。

      对此,不作争论。但我想,即便如此,如果伊玛目霍梅尼的陵墓象他身前所居一般的简朴,会影响什叶后人向他祈祷的效能吗?如果他的墓地如故居一般的简朴,则不更体现穆圣身前与死后的一生简朴吗?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新天方夜谭

上一篇:文革故事|海爱红先革“名”,后革“尸”,革了阿訇父亲的尸体
下一篇:雷伊圣训学院将什叶与逊尼两家的圣训全部输入电脑进行研究来弥补分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