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通婚不是问题,问题是穆斯林的一方是否做得更好
分享到:
2014-12-15 19:19:32 【来源:】 点击:
原标题:《新天方夜谭》五十七
      《古兰经》:“信主的男女互为保护人,他们劝善戒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服从真主及其使者,这等人真主将怜悯他们。真主确是万能的,确是至睿的。”(9:71)​

       《古兰经》:“凡行善的男女信士,我誓必要使他们过一种美满的生活,我誓必要以他们所行的最大善功报酬他们。(16:97)”

       S哈吉生长于南方都市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自幼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不仅孝顺知礼,也得教门熏陶。他从小就怀着好好学习,考进大学,报效国家的愿望。但时不遂愿,先是文革爆发,停课闹革命。接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田间修地球。在那非常岁月里,他与一位汉族女知情相恋相爱走进了婚姻殿堂。她为爱而接受了她感觉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则紧记爸爸的不断叮嘱,守护着信仰的底线。

       在各地知青的强烈要求下,国家适时地终止了上山下乡运动,知青们成群结队地开始了大返城,他们带着孩子也回到了父母身边。

       他看到年迈的父亲一直坚持着教门生活,礼拜、把斋,在先人的纪念日里炸油香,请阿訇来家开经、接“杜阿。”这一切都是他儿时的记忆,自然、亲切,所不同的是,原来都由父母亲自操办,现在则由他张罗、负责。但对于他的妻子,S家的儿媳来说,这犹如天方夜谭,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鲜的。她感觉到有时候老公公似乎对她不甚放心、满意,例如炸油香时,老公总是将她支开,让她买这买那。几年下来,她似乎感觉出点什么了。这是一个非常知书达理的女性,她并未因此而不满,甚至生事。“我怎样做才能让真正融入这个家庭,被老人们接受呢?”她问丈夫。“爸爸早就和我说了,说了好多遍了,让你也要学礼拜,一起把斋。”“可你以前只是要求我不吃这个,不吃那个,你没说过这些啊!”“唉,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再说了,那时搞文革,我都做不到,我怎么可能要求你嘛!我也没想到还会返城,还有今天啊!”她沉默了许久,毕竟她看到公公婆婆和老公每天晨起礼拜,一个月里白天不吃不喝,她怀疑自己是否能做到,即便能做到,又是否能坚持下去。

       在她犹豫不决时,丈夫体贴而诚恳地提出先看看书,深入地了解伊斯兰的信仰,不急于先做。毕竟,这是信仰问题,得从“心”开始。于是,从阿訇那里借来的一本本伊斯兰书籍到了她的手上,书中的道理慢慢进入了她的心里。

       在丈夫的指导下,她开始将每晚的洗漱改成了小净,将洗浴按大净要求洗。在每晚小净后跟着丈夫礼“获夫坦。”慢慢地,下班回到家先做“沙穆”拜,接着晨礼,慢慢可以五时拜了。在主的佑助下,在老公的耐心、温情的期待中,她开始了信仰的生活,而不再是早年那个“吃”教的规矩了。终于,在那年的斋月里,她把了那个曾令她害怕、恐惧的斋戒。她和公婆、丈夫一起走进了清真寺,第一次戴上盖头的她,第一次走进寺里,并没有任何的不适。阿訇,乡老们接纳、欢迎,给予了她一份特别的亲情。迈出了这第一步,有了这第一次,从此,她和丈夫便常在寺里走动,成了大家熟悉的“老”乡老,成了比不少回回媳妇更有回“味”的媳妇。

        异族通婚不是问题,问题是信仰的相同。不是对方的问题,问题是穆斯林的一方是否做得更好。

上一篇:想要“开天眼,一窥宇宙生命之奥秘”不幸走上了歧途
下一篇:您见过蒙文版的《古兰经》吗?一位麦地那青年的伟大举措让您震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