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强:女人智力不如男人?
分享到:
2014-03-05 13:37:48 【来源:】 点击:

 

    几位穆斯林学生到某清真寺参加主麻聚礼,阿訇讲卧尔兹时引用一段圣训讲道,女人的智力不如男人。拜后,一位女生问其他男生,为什么说女人的理智不如男人?这岂不是性别歧视?几个男生吱唔无语,不知如何回答。其中一个男生打电话请教我。

    “你们学校里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我问

    “男生多。”

    “为什么?”我问。

    “因为我们学校以理工科见长,男生相对比女生理解能力强,所以考入我们学校的男生比女生多。”

    “这不就是答案吗?”

    “可是刚才提出质疑的师姐理解能力超强啊,我们几个男生都不如他。这该怎么解释?”

    “你刚才不是说了嘛,‘男生相对比女生理解能力强’,‘相对’就是大多情况下,男生智力强于女生,不是说所有的男生都比女性强。嫦娥卫星升天时,航天中心大厅里,也有几位女性科学家啊,国家元首也有女性担任的,企业老总也有女性担任的。这些女性的智力是高于一般男性的,但她们毕竟是少数。当你告诉这些高智商女性,‘女人智力不如男人’时,她们当然不认可,因为你把这一相对的问题绝对化了。如果你说,相对来讲,多数女性的智力不及男性,她们或许能够接受。真主相对地创造了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不能把相对的问题绝对化。

    “若是这样,男女平等从何谈起呢?”他问。

    “女性也有男性不可及的优势啊。为什么以人文学科见长的院系里,男生少的犹如鸡立鹤群?因为相对于女性细腻多彩的情感世界,男生则显得粗糙与空旷。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绝对地说‘男人的情感、悟性不如女人’,不然的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就要提出抗议了。”

    “可否说,男人重理性,女人重感性。”男生问。

    “这也是相对的说法,男女各有侧重,说明人生需要理性和感性,二者合一,才能培养出洞察正信之光的灵性,这或许是真主创造男女的奥秘之一吧。这一差异的存在是为了互补,说明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离不开男人,正如《古兰经》所说的:‘男女是相生的’(3:195),我们伊斯兰所说的平等指的是互补性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式的平等,而不是等齐划一式的量化平等。”

    “刘阿訇,我明白了。” 不知那位女生能否接受这一解释。

    关于智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提出的定义是:“智力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的综合的或整体的能量。”①

    周川、黄辛隐在“男女大学生智力差异分析”一文中指出,学者们通过大量调查测验研究表明,大多表明儿童早期男女智力相等或者女超过男,但随着年龄的发展,男孩渐渐超了上来。到青年时期,男女的智力水平己经发生了大的变化,男生基本上超过了女生。特别是在知识的广度与观察能力方面更加明显。在抽象思维、空间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面等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在机械记忆力方面女生稍优于男生。在智力活动的方式上,男生一般表现出独立性、灵活性、深刻性的特点;;女生一般表现出依赖性、刻板性、表面性的特点。女生优于男生有两项:“数字记忆”和“数字符号”,它们都反映短时记忆能力和机械记忆能力,不过女生的优势不明显。但在语言能力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智力不如男性并不是天性使然,而是男权社会制度建构的不平等结果。周川认为,事实表明,在我国及所有的发达国家中,社会制度对于促进男女智力的发展并无明显偏向,教育机会是均等的。婚姻、生育可能不利于女性才能的发挥,但这不能说明在未婚男女之间早己存在着的差异。②

    但也有学者指出,女性到了初中学时代,性别意识越来越明显,旧的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心智模式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女生智力的发展。

    总之,不要把相对的问题绝对化,否则易导致偏执、对立甚至是极端。在两性问题上,有两类人易犯绝对化的错误,一是大男子主义者,他们头脑中存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思维定势,生活中他们强势地对待女性,洗衣做饭,伺候人就是女人干的事。如此男权压迫下的女性,其性格慢慢的婴儿化了,只会言听计从,丧失了独立思考,决定自我的能力。若以如此被男权文化建构出来的婴儿智力和男人相比,自然得出绝对化的结论,即女人的智力不如男人。而这是不客观、不公正的。这样的两性观必然给伊斯兰两性关系蒙上“夫者妻之天”“三从四德”等封建阴影。单从指挥骆驼战役的圣妻阿依莎的独立性格中,我们可以发现,伊斯兰两性观与封建社会两性观有着本质的不同。

    另一类就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为了追求绝对化的平等,不惜否定自己的母性价值。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舒拉米斯•费尔斯通认为,妇女因她们的自然特性如为人母、分娩、家庭主妇等而成为下人。她建议,妇女为摆脱这种下人的状态而逃避为人母、逃避发挥作为一个母亲所发挥的作用和所承担的义务。她主张:应该通过研制人造子宫将妇女从‘在性和生育活动中备受专制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其实所谓的绝对化的平等,究其实质还是以男性标准为追求目标,为了达到男性标准而丧失女性特征的平权行为,只会给女性造成双重剥削。文革期间,中国女性又被强性纳入“男女都一样”、抹杀性别差异的“非性化”轨道,妇女陷入“无性”的可悲处境,非但没有提高妇女的地位,而且加重了妇女的负荷。

    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给一个庄稼汉和一个木匠一人一把锤子让他们干活,他们确实得到了相同的机会,但是并不公平。

     男人女人同根同源,但禀赋不一,性格有别。强调阴阳合和,内外互补,是两性关系的中正之道,正如《古兰经》所言“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30:21)因此,一味的追求权利、机会的等齐划一,只会导致形式平等下的不平等,导致阴阳失调,两性关系对立冲突。

萨利赫·刘
写于朱仙镇清真寺
2014、3、5

① Materrazzo,J。D《WeehslersMeasurementAndAppraisalofAdultIntelligenee》1976年版,第79页。

②②《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男女大学生智力差异分析”作者周川、黄辛隐。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刘学强:穆斯林伪娘——转基因文化中的性别扭曲
下一篇:刘学强:一位收捏提的老阿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