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方夜谭》92:一心真诚向主,无端遭遇猜疑
分享到:
2015-02-01 11:07:10 【来源:】 点击:

       《古兰经》 :“他们只凭猜测,他们尽说谎话。”(6:116)

       《古兰经》:“关于罪恶的密谈,只是由于恶魔的诱惑,他欲使信道者忧愁,不得真主的许可,他绝不能伤害他们一丝毫;让信士们只信托真主吧!”(53:8)


        深秋游羊城,秋阳暖人,几位兄弟连番请客,席间尽情畅谈,气氛融洽。一日晚餐,时兄弟做东,早到的兄弟说,一会有个老朋友要来见你。老朋友?脑子里搜索着一个个可能的名字,却又一一被排除了。广州的老朋友这几日似乎都已见面了,他会是谁呢?

       不一会,来了位年轻人和一位中年女士,互说“赛俩目”后,女士微笑着问道:“阿訇还好吗?还记得我吗?”瞬间,这个声音、这个形象在脑海里象过电一样穿越到二十多年前一个清秀的女生,“吴娟!是吴娟吗?”毕竟二十多年未见,阿訇也不太肯定。“阿訇记性真好,这么多年都还记得。”

        1992年初春的一天,寺里来了位女大学生,说要找阿訇入教。阿訇将他迎进教长室,与她攀谈起来。她自我介绍说,自己是福建人,正在读博士,在学校认识了一些穆斯林留学生,交往中,她逐渐了解了伊斯兰信仰,并被深深吸引。为什么这么好的文化自己原来一点都不知道呢?为什么中国人对伊斯兰是如此陌生且误解呢?于是她决心皈依安拉,并萌生了去穆斯林国家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愿望。此番来上海是一位熟悉的留学生介绍找阿訇主持见证入教,以便办理留学手续。面对她如此坦诚自白,向往信仰,阿訇欣然为她见证入教。

       两年后的一天,收到一封来自巴基斯坦的信,字迹绢秀,署名吴娟。信中除了讲述她在巴基斯坦的学习,主要是向阿訇反映一个情况。原来,一名女博士入教,且放弃国内优越条件到巴基斯坦学习伊斯兰,让一些老回回的穆斯林留学生对她的身份、动机产生了怀疑,可能是谍战片看多了,猜疑她是卧底。尽管她一再解释,却让人觉得有越描越黑之嫌,这令她苦恼不已。她希望阿訇能亲写一封信给她,以便为她入教作证,希望借此打消同学们的怀疑和非议。思考再三,阿訇在回信中陈述了所了解的真实情况。

       据后来白贵老师说,原因可能和她比较活跃有关。白老师一行在伊斯兰堡大学参观交流时,就是她陪同翻译,英语极好,与校领导关系也熟,是不是这些引起了一些同学的猜忌,毕竟,她不是传统穆斯林。

       此信之后便再无联系,听说她的弟弟后来也入教去留学,她又与一位苏丹留学生结婚成家。慢慢的,加置在她身上的怀疑渐渐烟消云散。

       几年前她和丈夫回国定居,已经是祖母了,她利用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专长开办了家庭儿童学习班,希望为当地穆斯林少儿信仰教育发挥一点作用。

       一别二十多年,变化是巨大的,但不变的是她依旧的开朗和热情。说起当年那些猜忌给她带来的苦恼和伤害,她并无耿耿于怀,而是大度的予以了谅解,一笑而过。我想,这正是穆斯林应有的原谅与宽容。但是,那些曾经因猜疑、非议伤害过这位穆斯林姐妹的人,你们不觉得欠这位姐妹一个道歉吗?没想过要个“口唤”吗?

       在一个功利性文化泛滥的时代,真诚常常招致非议和怀疑。猜疑者并不小心求证,而是执拗于自己的想象。当事实与真相经历时间的磨砺而大白于天下时,善意的怀疑者会有愧疚和悔意,会向主忏悔,请求受伤害的兄弟谅解。而也有一些背谈、歹猜者,则如同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或许他们业已习惯于此等秽行了,忘却了歹猜是大罪,非议兄弟犹如吃兄弟的肉。如果说谅解是值得称道的美德,背谈、歹猜后要个“口唤”又何尝不是信德呢?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新天方夜谭 新天方夜谭92 一心真诚向

上一篇:《新天方夜谭》91:留学深造谋发展,信仰栽培宜当先
下一篇:《新天方夜谭》93、善意揣度穆民兄弟,歹猜之错需要”口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