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伊斯兰的社会活动家马天英
分享到:
2013-01-22 21:23:24 【来源:】 点击:

    献 身 伊 斯 兰

 

    1949年以后马天英谢绝了各方邀请,结束了他的外交生涯,在新加坡居住。1960年马来西亚建国不久,英籍入教兄弟穆宾频频致函,邀请马天英赴马商议成立马来西亚伊斯兰宣教机构的事宜。该机构成立后,以东姑阿都拉曼为首,(后为马来独立后首任首相)马天英与穆宾为成员,后来他又担任马来华人回教徒协会主席。从此马天英全部身心投入到伊斯兰教的事业中,尽心竭力地奋斗了三十余年。

 

    马天英从青年时期起,在国内就曾与当时各种侮辱伊斯兰教的行为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时,他在马来的威望和独具魅力的人格、善于演说的才能,都使他在宣教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马天英能用中、英、法文演说,甚至用他不大熟悉的马来语,也敢上台一语惊人,获得四座雷鸣般的掌声。他多年在大马广播电台主持伊斯兰教宣讲,自己又筹资,自写、自编中、英文《回教之光》报刊,发行于东南亚各国。他不辞劳苦,远赴沙捞越、沙巴以及马来半岛各地进行宣传。他深入、透彻的宣讲,使听众明白伊斯兰教义,相信伊斯兰是劝人为善,积极向上的宗教,纷纷加入伊斯兰教,有时效果最好时,入教的华人一次有五百人之多。他鹤发童颜,美髯飘飘,一派真挚谦和的老者风范,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有人是被他的人品所征服,认为他说好的宗教一定就是好。他还经常到吉隆坡监狱中宣讲,使不少犯人改过自新,虔诚入教,甚至由于行为良好而获得早释。他有时去监狱演讲,常和家人开玩笑说:“我下周又得进监狱了。”

 

    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当地有许多人称它为“马来教”,当时有人问:“你们什么时候入的马来教?”他回答:“我们一千多年前就入教了。”此语使他们十分惊奇。马天英向他们解释中国伊斯兰教的传入是自唐朝始,而马来是由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时,将伊斯兰教传入马来。他的中、英文伊斯兰教著作,在各地流传。由于他对马来西亚和伊斯兰教的卓越贡献,1972年曾获得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颁布的JSM勋章。

 

    结束语

 

    马天英先生虽然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事业,但是他魂牵梦绕的仍是他可爱的祖国,他日夜思念着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怀念着千山万水隔不断的亲情。

 

    1976年春,他回国探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回到了自己曾住过的上海石库门的房子,拥抱着患病的弟弟,彼此都唏嘘不已。他又来到了自己熟习的出生地——北京,看着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虽然已很陈旧,却透着中国风情,摸一摸好像还散发着昨日的温情。他拉着妹妹们的手久久不忍放开,一个个泪眼涟涟,说不完的分离之苦,倒不尽的思念之情。他贤德的夫人一生曾为他孝敬父母、教育子女,虽在北京土生土长,却没有游过颐和园,这次他一定要给她圆上这个愿望。在骨肉亲情的簇拥下,他们游览了十三陵、颐和园、故宫等北京著名的名胜古迹。在故宫的太和殿前,他虽年过古稀仍挺胸而立,无限眷恋地凝视着宏伟的紫禁城,感慨地说:“我走遍了世界各地,哪里的古建筑也比不上北京。中国真伟大!”

 

    马天英先生作为世纪同龄人,在世界动荡的二十世纪中,度过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的大女儿艾骊马琳在她为父亲写的传记中,最后写了这样的一段话:“父亲在世八十二个寒暑,爱国、爱教、爱家,确实竭尽了毕生努力,但绝无做作,天真无邪,赤胆忠诚。他具有伊斯兰所标榜、所崇尚的‘清’——廉洁——‘真’诚挚不欺的精髓,一生言行一致,就这点已够我们子女穷一生时光,追随其后了。”马琳女士说得很对,在马天英先生的教诲和影响下,他的子女也颇具他的风范,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大女婿仝道章先生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极其虔诚地翻译出《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注译本》,受到国内穆斯林的普遍欢迎。

 

    这位世纪老人于1982年7月23日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回归真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尔亲自前往吊唁,马来各大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都播出消息,马来“新明月日报”这样报道:“这位在我国华人回教徒社会中声名显赫,受人尊敬的宗教领袖今日凌晨开斋节前夕静悄悄离开了人间。

 

    原载:《回族文学》2003年第4期

 

    (陕西)《伊斯兰文化研究》2003年第4期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献身 伊斯兰 社会活动

上一篇:古河州走出的新闻发言人
下一篇:穆罕默德·阿里·冯福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