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四大阿訇之马松亭阿訇
分享到:
2010-06-04 18:02:48 【来源:《宁夏政协》】 点击:

马松亭阿訇,1895年生于北京牛街故居。阿訇家世代为伊斯兰教经师,其堂兄马静生阿訇(名寿仁,寿90余,于1982年去世)亦系著名学者。阿訇原名寿龄,后以字行。幼年承家教,即有志于宗教、文化事业。稍长,先后在牛街清真寺达浦生阿訇所主持之中阿大学读经书。继就学于北京花市清真寺,随王友三大阿訇求学,学成挂幛后,先后在北京西单、河北涿鹿及北京花市任开学阿訇。其时正值清末民初,各种新的思潮纷至沓来,社会各方面都呈现一种启蒙和竞进情势。在王浩然、达浦生等大阿訇的倡导下,从北京逐渐向全国掀起一场初步的回族伊斯兰教的新文化运动。松亭阿訇在这种形势激荡下,憬然认识到,中国回族历史近千年,过去囿于积习,不读汉书,教育落后,民智闭塞,甚至民生凋敝,整个民族处于落后状态。阿訇对回族当前情况,归纳为贫、愚二字。从而立定宏愿,愿毕生从事于克服回族贫愚,锐意于发展回族文化、教育,以期有裨于整个国家、民族之复兴。
 
  1925年,阿訇受聘于山东济南西关清真寺(俗称穆家车门清真寺),该寺首席乡老穆华亭先生及法静轩先生等,亦均为回族中有志之士,与阿訇朝夕过从,对阿訇之振兴教育以克服贫愚之倡议,极为赞同。阿訇乃更具体倡议曰:“时势推移,至今日各族竞进时代,苟不吸收时代学术知识,必将事事落后,而无以图存。图存之道,固在于民族之自立图强,然不通过开明经师阿訇之因势利导,必将事倍而功半。故选就开明师资,既据有教义之依据,又益以开明之见识及时代之知识,进而领导本族人民群众,打破积习,接受新知,其为势便而收效速且巨。质言之,即急需造就一批既具有阿文经学学识,又能精通汉文并且有各科时代知识,实为当务之亟。”当地老乡,皆韪其议。
 
  时唐柯三(仰檩)先生,正膺任山东济南道尹。柯三先生回族簪缨世家,祖父静徽先生,官至翰林学士,素有卫道之誉。柯三先生早年毕业于京师优级师范,学识湛深,素具宏扬回族文化教育之伟愿,早在京都肄业时,即曾于牛街族中先进安镜家(铭)先生金兰同契,各出私资,创立清真小学堂于牛街地区之教子胡同。虽不久即以经费不足而停办,然在回族近代教育史上,亦当不容泯灭。柯三先生既与松亭阿訇共具同心,故一经晤谈,立成相契,达成协议,决心创办兼重中阿文化的伊斯兰师范学校于济南,复与教中先进会商,询谋合同,柯三先生建议定名成达师范学校,取“成德达材”之义。公推柯三先生任校长,并与诸先进乡老各出私资,置办校教各具,只数月而规模初具。惟创办学校,首需办学专门人才,适益都刘柏石(名抡英,已于1983年逝世于宁夏银川市)先生,曾毕业于北京大学,时正在山东大学任教。柏石亦族中志士,一经柯三及松亭阿訇相召,乃决然舍去优厚的大学教职,就职成达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筹谋规划,制定教导规章制度。在济南、泰安、益都等地,招收回族学员一班,于当年4月24日开学上课,此即屹立于旧社会20余年,与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并称于世的北方伊斯兰学府之所由产生。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强行占据我山东省会济南,使得开学未及一年的教育弱苗受到扼制,暂时停课。为了复课并谋求学校之发展,松亭阿訇认识到,济南虽系名城,但毕竟有地方性的局限。在北方,只有素称文化古都的北平,才具有全国特别是华北的领导示范意义。于是,在校务会同意之下,松亭阿訇只身来到北平,进行在北平复校的活动。当时就得到以侯松泉为首的中国回教俱进会以及各寺坊首事的同意和支持。同时更得到马福祥(当时马福祥正在蒋介石和冯玉祥矛盾时期暂以航空督办的名义息影于天津)的支持资助。成达师范学校乃礼聘马福祥为董事长。马氏乃出巨资,交由回族富商代为经营商业,以盈利补助学校经费。多年前,马福祥为了创办蒙回学校,曾在北平东四牌楼清真寺后院,建有平房20余间,有南北讲堂、宿舍等,恰可充作教室、办公及学员宿舍之用。于是,松亭阿訇通过马福祥及东四清真寺董事会的同意,借用此处作校舍,于1929年将济南成达师范迁来北平,继续开课。从此,该校即名为北平成达师范学校。
 
  自1929年成达师范迁校北平,至1937年年底北平沦陷,成达师范迁校桂林的6年期间,松亭阿訇以整个身心,投入成达师范学校的建校和扩校工作。在唐柯三校长的全力支持和松亭阿訇的积极奔走下:第一,学生名额除在山东招收的原有第一班外,又继续招足学生4班,学生名额最高数达到130余人。第二,创办富有时代精神的宗教与民族的综合性刊物《月华报》。第三,成立成达出版部,印行许多经书及伊斯兰学术著作。第四,成立福德图书馆,并组织以顾颉刚教授为首的董事会,使这个图书馆成为近代中国伊斯兰教最大的图书馆。第五,两次出国到埃及遣送留学生。第一次是在1933年,为了使成达师范第一班毕业生中的优秀学员得到更好的深造,松亭阿訇受学校的委托,亲自带领5名毕业生到埃及,会见了独立后的埃及国王福瓦德一世和开罗爱资哈尔大学校长祖瓦西里,得到他们的同意,由埃及公费接受这批学员入爱资哈尔大学受业。第二批是l936年,松亭二次亲到埃及,得到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及爱资哈尔大学校长穆拉额的同意,接受20名中国学生到爱资哈尔大学学习,预定于1937年组成“法鲁克中国留埃学生团”去埃及。因为“七七”事变发生,直至1938年,始由成达师范阿文教师庞士谦阿訇担任团长,率领学生l6名到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入学,直至1946年,才由庞士谦阿訇率领这批留学生回国。截止现在,除庞士谦、韩宏财、金殿桂、马宏毅、金德宝等均已物故,其余的历次留学埃及的毕业生,大都在宗教界、教育界,政治界、文化界中服务。他们都分别做出了有益的贡献。第六,聘请埃及教授来华任教。在1933年,松亭阿訇第一次出国到埃及保送留学生的同时,商得埃及政府的同意,派遣两位宗教学识丰富的教授来华讲学,一位名叫达理,一位名叫易卜拉欣,于1933年到达北平,在成达师范专门教授阿拉伯语文及《古兰经》、圣训和教法等学科。第七,松亭阿訇参加北平72名教授发表《抗日宣言》活动。l936年,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节节退让,把以北平为首的华北一带组成“冀察政务委员会”,使冀察广大的国土成为日寇前哨的特别区,国人对此莫不义愤填膺。当时,松亭阿訇邀请北平各大学知名教授顾颉刚、冯友兰等,在成达师范学校筹组“福德图书馆”董事会时,在董事会讨论之余,由顾颉刚教授倡议发表教育和学术界的抗日宣言,呼吁国民党政府和全国人民共同奋起抗日。经联络签名结果,连同当时成达师范负责人唐柯三、马松亭、刘柏石、赵振武和笔者等数人,适为72人,并印传单发表。当时北平各报刊,亦竞相披露,给南京国民党政府以很大的震动。这就是“七七”事变前夕,在北平发表的有名的72教授《抗日宣言》。在这个运动里,松亭阿訇起了很大的发动和组织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北平沦陷,为了避免成达师范落于敌手,松亭阿訇乃飞赴南京,与唐柯三校长商讨如何将学校迁移后方。商定将学校迁到广西桂林。借用桂林市西关清真大寺作校舍。由松亭阿訇、校董常子椿、赵国栋率领留校学生近100人,避开日寇的阻拦,取道武汉,转至桂林,l938年元月,成达师范在桂林复课。
 
  1941年,重庆十八梯清真寺被日本飞机炸毁,l943年经中一国回教救国协会重建落成后,聘请松亭阿訇任教长。与此同时,因桂林沦陷,成达师范又倍经艰难,迁往重庆。   松亭阿訇就任重庆十八梯清真寺教长职务时,接着又创办了一所回教经学院,继续致力于回族教育事业。当时他邀请重庆的著名学者郭沫若、马寅初等来学院讲学。
 
  日本投降后,松亭阿訇于1945年返回北平,与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联系,保送重庆回教经学院的部分学生到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阿拉伯文组肄业。松亭阿訇安置了这批学生以后,随即又在北平东四牌楼清真寺原成达师范校址,聘师招生,又成立了中国伊斯兰经学院,并恢复了《月华报》的报刊行。松亭阿訇这种锲而不舍,老而弥坚的精神,受到了人民的尊敬。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发动内战,祖国大地烽烟四起,民不得安,松亭阿訇被迫赴香港暂避。在很短的时间内,国民党政府土崩瓦解。全国解放了,于1949年10月全国万众欢腾中,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翌年,即由周总理派人邀请松亭阿訇回国。为祖国民族文化教育辛劳大半生的马松亭阿訇,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从此,松亭阿訇加强了政治学习,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回族的文化事业服务。1957年,松亭阿訇被错划为“右派”,后来得到改正。
 
  在史无前例的l0年浩劫中,松亭阿訇作为民族文化界的权威,同样受到了批斗和屈辱。在党中央一举肃清“四人帮”后,松亭阿訇多年屈抑得到昭雪,重新受到党和人民的礼遇。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松亭阿訇被推为副主任。人民政府为他的晚年,安排好了生活。松亭阿訇在他年逾古稀的时候,精神矍铄,在党的领导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撰写《古兰经要义》,在《中国穆斯林》杂志上发表。
 
  松亭阿訇现在已届90高龄了,他是近代回族伊斯兰教著名的四大阿訇中幸存于世的著名学者。我们祝愿他健康长寿!

责任编辑 依布蒂哈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訇 伊斯兰教 回族 马松亭

上一篇:近代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四大阿訇之达浦生阿訇
下一篇:马永升——巍巍乌蒙情深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