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清真寺:神奇地恐雀木
分享到:
2014-05-13 19:20:06 【来源:】 点击:

 
  北京南城有两个回民聚居之处,一个是牛街,一个是花市。两个地方都有清真寺,而且都是极具特色的建筑。北京自古以来便是个移民城市,尤其是宋、辽、金、元、明初和清初,战争频繁,政治中心南北漂移,带动民族迁徙和人口流动,北京作为历来的必争之地,不断有移民涌入,但从建筑上给北京留下印记的,恐怕只有回族了。

  花市回民是明初来京的。元末燕王扫北,元朝贵族和军队从大都撤离,一下子抽空了北京。明成祖朱棣发动政变后建都北京,不得不下令从各地移民到北京进行补充。据说,花市居民就是那时来北京的,其中,最有名的当推明朝回族大将常遇春和胡大海。

  关于花市清真寺的建寺地点有两个说法,一是常遇春搭弓射箭,便以这“一箭之地”作为清真寺的范围了。另一说法是胡大海将自己的宅地捐出建寺。现在来看,清真寺方圆百米,东西向要长些。在花市大街上,就能看到它的大门,显然已不是原物,但伊斯兰风格还是一望即知的。寺门朝北,整个大院却是坐西朝东的。寺为二进院,前院有盥漱厅,是沐浴场所,后院大殿巍峨,才是作礼拜的地方。

  花市清真寺有好几个骄人之处。在大院里,你会看到从清代留下的几块碑,从碑文可以得知,清真寺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还可知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该寺曾遭火灾,目前的寺院就是那次大修留下来的。正对着大殿有御碑亭,但奇怪的是御碑却不知怎么跑到南侧假山那边去了,“皇恩浩荡”的大字还可看清。牌匾则是寺中的另一个大项,可惜许多都在“文革”中不知去向,到后来落实政策时仅剩下三块。现在,清帝康熙亲题的“清真”御匾高悬在大殿正梁上,标示着这座清真古寺的规格。还有一块“清真”匾更为漂亮,它是清第一代毓亲王书赐,大匾四周雕有镂空盘龙,虽然盘龙已残,但神韵犹存。

  更该好好看看的还是大殿。大殿坐西朝东,五楹前廊,极为宽敞,南北廊墙上刻有阿拉伯经文。殿内极深,约有十间屋子的深度。进得殿来,你先别急于往里走,你一定要抬头望一望殿顶的大梁——它叫“恐雀木”,重要的是,它有一种奇特的功能:殿门大开,却从未有鸟雀飞入殿内,更甭提筑巢搭窝了。据说,鸟儿门被这根大梁镇住了。

  大殿最里面是高出许多的窑殿,这也就是从花市大街老远的地方就能看到的有着琉璃屋顶的楼阁。窑殿是清真寺普遍采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呈两层楼的高度,往往是全寺的致高点,而里面与殿内相接,可使纵向极深的殿内增加采光,而不致黑洞洞地一片迷蒙。另外,又使寺院有一种高低错落的美。

  殿内非常整洁,地砖上是排列有序的白毡,这是供人们做礼拜用的。最西方的墙面上有一扇绘出的门,并有醒目的一句阿拉伯经文。站在这里,犹能感到从四周升腾起来的一种气息——那是庄严。

  大殿外有假山,以前,北京没有楼房,登山可以远远看到牛街礼拜寺开斋的信号。遥想每年开斋节之际,以这种类似“峰火台”的古典方式传播开斋时刻的到来,乡老欢腾,一片喜气洋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实习编辑:小伊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花市 清真寺

上一篇:济南小淮里清真寺
下一篇:济南孙家村清真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