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强:一个月饼引发的思考
分享到:
2014-09-09 15:31:51 【来源:】 点击:

 

    今天是中秋节,早上打开电脑,收到一位曾经在一齐学习过的牧师同学发来的图片,一个月饼,上边写着“耶稣爱你”四个字,图片下边一行字:祝您中秋快乐!“耶稣爱你”四个字看起来霸气十足,它仿佛将月饼所表达的团圆、思亲之情,以及嫦娥、玉兔等神话传说都淹没在了耶稣的救赎宝血(借用基督教语境)之中了。有来无往非礼也,拿什么图片回复牧师?找张印有“清真月饼”字样的图片?太低俗了点儿。无奈只得回复:愿真主引导你,祝你中秋快乐!

    看着那张“爱你没商量”的基督月饼,想起了去年中秋节,学校里一位东北的大和尚送给我们几位阿訇一人一盒写有“××禅寺”的清真月饼。这是他在一家清真食品厂特制的。精美的包装盒内侧是其寺庙的简介和相关法会的活动日期和内容。看着眼前的清真禅月饼,我的心情比月饼的原料还复杂。如果那时再去讨论,此月饼能不能吃,则未免太短视和肤浅了。

    “月饼”与“耶稣”,“月饼”与“佛寺”八杆子打不着的两组概念,被刻意拼在了一起。显然,这是一出不同文化场域之间的“草船借箭”。说的再大点,这叫“借船出海”。

    打开中穆网,有关“穆斯林能否过中秋节”的争论还在激烈进行中。每年这个时候,中穆网都象赶庙会似的热闹一阵子。争辩的内容还是老一套。反对者翻出老黄历,说吃月饼有祭月神之嫌,要吃也得避开八月十五,否则必定招嫌。另一方则说,不就是一块糖饼嘛,不过就是表达一下团圆的心情,何必上纲上线------。到了端午节,擂台会再一次打响。对于上述两种观点,本人理解第二种,但支持第一种,因为它最安全。

    作为一种弱势文明,面对强势文明的高压侵袭时,防守、拒斥是一种本能。先知宣教初期也是采取这一防御措施,正如《古兰经》“不信道者”章所述:“不信道的人们啊!我不崇拜你们所崇拜的,你们也不崇拜我所崇拜的;我不会崇拜你们所崇拜的,你们也不会崇拜我所崇拜的;你们有你们的报应,我也有我的报应。”

    但保守、防御不是目的,旨在积攒能量,择时待发。如若一味的拒斥、退守,固执地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导致的结果可能是越拒斥越退守,越退守越萎缩,越萎缩越孤愤,越孤愤越抗议―――这一恶性循环的最终结果是被彻底边缘化。

    那么先知穆圣在防守之余,做了一些什么?除了信仰攻坚之外,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

    贾比尔传述,穆圣禁止用‘鲁根耶’(吹杜阿)治病,阿目尔·本·哈宰目的家属来见穆圣说:“主的使者啊,我们曾用‘鲁根耶’镇蝎子蛰之痛,而你禁止使用鲁根耶,怎么办?”他们把鲁根耶呈交穆圣,穆圣看罢说:“我没有发现有伤害之词,你们谁能医治同胞,就让他医治吧!”(穆斯林圣训实录)

    奥夫·本·马立克传述,我们在蒙昧时代曾用鲁根耶,我们说:“主的使者啊,你对此有啥看法?”穆圣说:“你们应把鲁根耶的祷词交给我审查,没有举伴主之符词可用。”(穆斯林圣训实录)

    “鲁根耶”原是蒙昧时期,阿拉伯人用于驱邪治病所念的一种符咒,这一迷信形式已经家喻户晓,根深蒂固。先知为圣后,采纳了这一形式,但更换了其内容。必须以《古兰经》经文以及相关正确的祈祷词来做祈祷。即,要求鲁根耶的内容不能包含非法的成分,如邪术、库夫尔的言辞等。另外,还要谨防以非阿拉伯语或以不懂其意的、不是经过正确途径而来的阿拉伯语内容来做鲁根耶[1]。

    看来,“草船借箭”、“借船出海”等智慧之策,从先知时代就开始了。

    在我国,随着“文化强国”理念的提出,昔日淡化的传统节日被重视披上了文化的盛装。在各种文化盛装的展示中,基督教,佛教都在争先展示自己的文化元素。我们呢,还要继续无休止地把精力淹没在口水中吗?

    如果我们没有“借船出海”的气魄,应有“草船借箭”的胆略,再不然,至少应有“借鸡下蛋”的勇气。

    希望明年的中秋节,不要再出现下列争辩:这不是我的鸡,这是你的鸡---------。

     毫无疑问,伊斯兰的法定节日只有两个,没有第三个。我们应讨论一下,明年中秋,我们应为伊斯兰做些什么?


萨利赫·刘

写于朱仙镇清真寺

2014.9.8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月饼

上一篇:刘学强:城市里的留守子女
下一篇:刘学强:婚庆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