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之旅:这个穆斯林国家
分享到:
2010-07-29 08:19:13 【来源:携程旅行网】 点击:

     沙特阿拉伯王国,意思是沙特家族的阿拉伯王国,伊本.沙特于1927年建立这个王国时就这样定下国名。沙特奉行伊斯兰教的瓦哈比派教义,虽然不断地“与时俱进”,政教合一的基本原则不可动摇。除去政府有一套行政体系外,宗教也另有一套组织体系。例如“穆陶威”,俗称宗教警察,一样拿着警棍收拾治理那些有违教规的行为,在这种治理中,军人、警察也只得听从。有点像我们的“纪委”,有权法外施政的。前国王费萨尔说沙特要“体现伊斯兰教律的不朽的、伟大的目标”,与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目标不动摇”有异曲同工之妙。

 

    飞吉达的航班是沙特的海湾航空公司。这家公司我早就坐过,空姐们都不是沙特人,沙特不许妇女工作。除了专门对付女人的行当之外,例如女子学校的教师,妇产医院的医护人员。本航班空乘大多都是男士,少有几位空姐。令我吃惊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空弟”居然能说一口漂亮的京腔普通话。

 

     吉达机场是世界最大的机场,据说有十几条跑道。虽然扣去时差,我们抵达时天已经快黑了,可是从降落的飞机里望出去,一点壮观的灯火也没有,险些误以为迫降在什么小镇的公路上。从登机楼梯下到地面,等候的汽车也很破旧,载着我们跑了许久,才到了一溜平房跟前。原来吉达机场实际上是许多个机场拼合起来的,为的是接待每年那些赴麦加朝圣者,曾经发生过挤死数百人的惨案。于是我毫不客气地讥笑这愚昧的行动。翻译小杨立即警告我,万一有听懂中文的,麻烦就太大了。

 

     出关大厅也破烂不堪,各种不同服饰的工作人员,不知怎么的就让我想起那些“法塔赫”战士。四面墙壁上都贴着禁烟的标志,可他们并不在乎,叼着烟卷跑来跑去。我记起插队时贫下中农的教导:“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作俺咋作。”也拿出香烟来欲解馋,小杨又制止我,我指着满地烟蒂辩解,小杨便跟我争。谁知一个沙特工作人员主动过来,说可以抽烟。接着拿过我的烟盒,大大夸奖一通“骆驼”是好烟,抽出一棵烟叼在嘴里,其余的便毫不客气装进他自己兜里去了。

 

     隔着单薄的隔离栏杆,老王看见守候在外边的老沙。我还是第一次见此人,一副阿拉法特式的头罩,白色的,也是白色的阿拉伯袍。他对着我们招招手。我当时想,亲王办公厅主任还挺规矩。不过这规矩很快就不存在了,我们那些样品被海关要求征税,老王急了,此时老沙闯进来,警卫拦他时,只见他掏出一个卡片,那警卫立即成了缩头乌龟,殷勤地让他走进来。然后听见他哇啦哇啦说了些阿拉伯语,那海关官员也就让步,甚至还来帮助把那些纸箱搬上推车。我问小杨老沙嚷了些啥?小杨告诉说,老沙说这些是给亲王带来的礼物,关税也就拉倒。

 

    出了机场关闸,先期到达的另一位翻译小刘迎候在外边。一部破旧的面包车装上人和货,老王跟老沙唠叨半天,我们都奉命在车上等候。然后,老王也上了这部破车,我瞧着老沙上了他那部崭新的“沙漠王子”,自己开车走了,这部破车便载着我们,兜了许久才出机场,进入市区也没有看见什么高楼大厦,转来转去到了一间据说是四星级酒店,大门开在背街一面,也算是开了眼界。

 

    在房间摆置好物品,下楼吃饭。餐厅里供应地道的阿拉伯西餐。除了那些阿拉伯薄饼还算可以,其余都是世界上最难吃的西餐。唯独阿拉伯语翻译小杨,他是宁夏人,虔诚的伊斯兰,夸赞不已,还把我们咽不下去的那些鬼东西扫荡了个干净。看着我讥笑他的吃相,他告诉我,这是最正宗的饭食,在中国是吃不上的。

 

     回到房间不一会,老王来叫我过去,原来是中国驻吉达李总领事和夫人来探望。我看见领事夫人一身黑色的袍子,不禁奇怪,外交官夫人怎么也罩这么个袍子?李夫人抱怨说,所有女人都必须这样,外国女人唯一得到的优待就是不用罩头巾和面罩。李总领事告诫我们,千万别喝酒,前两天一支中国电力施工队在运到吉达的施工机械的集装箱里藏了几箱中国白酒,被发现了。这可不得了,按照伊斯兰法规处罚,好像是得鞭刑还要拘押的。领事馆费劲不顶用,最后是找老沙拿了亲王的条子,免了。全队驱逐出境。老王说,上哪儿找酒去?领事告诉说,以后想喝到领事馆去,那儿随便喝。

 

     次日早晨,老沙开着车来了。那些样品一打开,他唠叨个没完,大意都是太差了。珠海那个钟老二带来的不锈钢餐具,老沙说是垃圾。接下去便是服装、日用品、鞋帽等等,老沙没一句好话,唯一可以听的就是:“我在北京看见那么多好商品,为什么你们一件也没带来?”争论一通后,老沙拉上我们,直接上卖不锈钢餐具的商场里去了。那品类繁多的餐具,来自德国、美国、瑞士等国家。钟老二看呆了,再仔细对照他自己带来的样品,不再出声。我仔细对比一下,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家那些产品,细节上简直无可挑剔。

 

     然后老沙说,巴黎最时髦的时装,上午刚刚发布,下午就出现在吉达的商店里。我忍不住抢白了他一句:“你们那些女人一年到头只能穿黑袍子,哪有机会穿时装?又穿给谁看?”小杨认为有辱他的宗教信仰,拒绝翻译,小刘用英语翻给老沙听的是:“沙特妇女在什么场合可以穿时装?”老沙哈哈大笑,然后说,在家里穿给老公看。

  

   在酒店里我的房间窗外,每天可以看见巴士车拉来一车一车的“黑乌鸦”,从头包到脚。过了几天才知道那是女子学校,大约相当于我们的中学。女教师与女学生都是一色的黑袍。再过几天,发现俄罗斯来的穆斯林可以穿花袍,只包头巾不遮面纱;还可以沿街卖杂货。我问老沙,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每天从天亮开始直至天黑,各清真寺的高音喇叭要哇啦五次,大约广播的是祷告的通知。真有点像我们当年各单位高音喇叭宣传“三忠于”,我看见大街上有人就跪下祷告起来,不过多数人并没有这样。我们的翻译小杨,每天清早和傍晚那次祷告,他都要沐浴更衣,然后到酒店不远处清真寺里去祷告的。有次我想跟他去看热闹,把他给吓坏了,接着说了许多吓人的话不让我跟着,毕竟这里是沙特。

 

     吉达对面隔着红海就是苏丹的苏丹港,我们在吉达港快船码头看见许多沙特男人等候渡过去。当时并没有特别在意,后来酒店的印度经理告诉我们,苏丹港灯红酒绿,沙特那些纨绔子弟每到周末都要过去寻乐子。据他说沙特人到苏丹港去是无须签证的,因为那边需要这些家伙们去掏腰包。在红海边的沙滩上,每到黄昏就会开来美国式的大汽车,以越野车为多。一个男人带着两三个女人和几个孩子,下车后在沙滩铺上一块布,放上一堆食品饮料,看黄昏海景。大约五点半,海中国王的行宫前,一股世界最高的喷泉就开始喷放,在夕阳和灯光照射下颇为壮观。按照教规,这里的男人最多可以娶四个老婆,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看上去那些女人还挺友好,丝毫没有争风吃醋的迹象。后来问老沙,他说在沙特,有身份地位的男人还是一夫一妻的,例如他自己。

 

    他们在沙滩上呆够了,又收拾东西上车,找一家大规模的超级市场,女人满足购物的欲望,孩子在那里玩各式玩具。吉达有几家这样的超市,一到下午六点半,没有女人陪伴的男人是不许入内的,门口有“穆陶威”守卫着。我们几个就被阻拦于门外,老沙派来陪伴我们的那个沙特人跟他们说了些什么,于是那宗教警察领着我们从另一边一个旁门左道进去了。市场的规模很大,儿童游乐区有专门的妇人照顾那些玩耍的孩子。我们瞎逛时才发现,那些女人购物的兴头起来,几乎全都把面纱给摘掉了,难怪不许无女伴的男人进来。在沙特,大约只能在这里可以看到沙特女人的芳容。称其为芳容并非礼赞之辞,几乎每一张脸都端庄秀美,眉清目秀,成天包裹在黑色的面纱里,怎么说也是在暴殄天物。到女子服装区,任何男人都被拦截于外边了,大概是教规所致。本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逛商店,用不了半小时,一定腰酸背疼。但老王他们得考察市场情况,我也只得陪着。走得累了,商场里有许多休息区,里边的椅子空着也不能去坐,那牌子上写着,仅限家庭使用。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沙特阿拉伯 之旅 这个

上一篇:利雅得,阿拉柏的“庭院”
下一篇:日光镇没有迷途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行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