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山花儿正待烂漫时
分享到:
2010-02-26 16:51:09 【来源:宁夏新闻网-宁夏日报】 点击:

 宁夏六盘山(古陇山)地区,自古流传着一种在山野地域即兴而作的徒歌。到隋末唐初,中西亚的穆斯林(回族先民)陆续来华经商定居,中西文化碰撞,几经交融,于明代以后形成独特的复合性与多元性文化体征——“回族山花儿”。自治区政府参事杨少青日前告诉记者,中国最早意识到“回族山花儿”的艺术与学术价值的人是“西部歌王”王洛宾。

   1936年,王洛宾、肖军、洛珊赴西北参加战地服务团,途经六盘山下,由于迷恋花儿唱家五朵梅的山花儿,放弃赴欧洲深造机会,扎根西北,采集民歌。他当年搜集整理的大批山花儿作品多已散佚,仅留下一首典型的山花儿 《眼泪花花把心淹了》,是三句一叠的体裁,也是中国最早用现代记谱形式完整记录的山花儿。

    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宁夏文化文艺工作者搜集挖掘了一大批当地民歌(含山花儿),汇集成册,拯救了濒于消亡的“回族山花儿”。

   1980年,文化部与中国文联为编纂七套艺术集成与三套民间文学集成而实施了一次拉网式大规模普查与搜集整理战役,“回族山花儿”分别载入《中国民歌集成·宁夏卷》和《中国歌谣集成·宁夏卷》内。

    2000年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到各级政府议事日程上来,“回族山花儿”几经梳理包装,终于登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治区文化厅为保护传承回族山花儿,先后组织编辑了《宁夏民歌选》,创作排演了大型花儿歌舞剧《曼苏尔》(根据王正伟同名故事改编),《花儿四季》、《花儿吹绿西海固》,并晋京演出和赴福建巡演。

    作为“回族山花儿”主要流传地——海原县于2000年创演了大型花儿歌舞《花儿故乡》《海风吹绿黄土地》《花儿红、香山香》等,200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宁夏(海原)花儿艺术节”。

     据悉,自治区文化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申报要求,制订了详细的保护工作计划,并对今后5年内的保护工作做了具体保证。

     尽管“回族山花儿”艺术保护传承工作在全区已进入普及阶段,但因重视程度不同,以及经费开支困难、移民等诸多因素影响,“回族山花儿”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深度与广度,没有形成“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的境界与氛围。

    杨少青表示,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用信息化手段确认歌手资料,真正做到资源清晰,档案齐全;逐步恢复民间自然传承体系,对传承者施以必要的鼓励;编写回族山花儿乡土音乐教材,建立学校传承体系;增设“回族山花儿艺术研究所”,不定期召开花儿艺术研讨会和出版论文集;建立“回族山花儿”艺术网站;以法律手段确保自然传承与教育传承的合法性……

(责任编辑 贠苑)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花儿

上一篇:世博期间每天将有20余万人次观众参与演艺活动
下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组织修改清真食品管理办法草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