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对话中的马善亭阿訇
分享到:
2010-03-03 20:25:08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 点击:
   三、中年宗教对话中的马善亭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社会的“非基运动”和基督教本色化的进程,基督教传教士和部分教徒进一步认识到了与各大宗教之间交流、对话、共存的重要性,而此时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活动频繁。作为北京知名的阿訇,马善亭受到基督教徒和传教士的多次邀请,为他们演讲伊斯兰教的教义、教理。1930年4月30日,受时任华北协和华语学校校长裴德士的邀请,马善亭赴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创办的穆贞女校为广大师生作题为《对于宗教的观察》的演讲,并回答了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该会创办的《穆贞半月刊》对此次演讲作了报道,穆斯林创办的《月华》杂志也全文刊登该演讲内容。同年11月30日,受裴德士的邀请,马善亭赴华北协和华语学校作《回教五功之所以然》的演讲,在传教士中间产生了轰动,传教士莱曼·胡佛将该文翻译成英文,在《教务杂志》上发表。1932年受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的邀请,马善亭作了关于伊斯兰教的主题的演讲。年底,受邀请在宗教美术展览会上作题为《说回教》的演讲,受到一致好评。1935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开展“宗教生活运动大会”,邀请三义庄清真寺的安静轩阿訇作演讲,安阿訇因年事已高,就委托马善亭代表自己出席,为基督教青年会作《回教与认识》的主题演讲,该文刊登于《月华》杂志,后又出单行本在穆斯林中流传。

 马善亭演讲的内容,大致可以为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关于伊斯兰教,第二是关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对于前者,马善亭是“以宗教的眼光,平心静气,而不夹杂其它色彩观察回教的宗旨与教义,”主要是让基督教徒系统、全面地认识伊斯兰教的真谛。他指出:伊斯兰教的本来名字是“伊斯拉目”(即伊斯兰教),其意是取和,即以忏悔与真主求和,或以和平与世界取和,或与人安宁,或与人类求安宁。他回应了当时传教士所持的“穆罕默德一手拿着《古兰经》,一手拿着宝剑”,以武力传播伊斯兰教的观点。他指出穆罕默德拿着《古兰经》是引导人类于正道,使用宝剑是为了自卫。那时候,在麦加周围,除了少数人接受他的主张之外,大部分人都被异端邪说所迷惑,对于穆罕默德迫害有加,穆罕默德先退让,以避免冲突,而后,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宝剑自卫。总之,伊斯兰教不是靠武力传播的。伊斯兰教是开天古教,是集前代圣人之精华,导人类于至善之境界,而获得两世的福利。伊斯兰教的原则是认识真主,敬畏真主,以约束自己的身心与行为。在此基础上他先后介绍了伊斯兰教的五功(念、礼、斋、课、朝)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又详 细论述了伊斯兰教的婚丧、礼仪风俗、衣食起居等方面的教法规定。他还对伊斯兰教的多妻的教义主张作了诠释,他认为伊斯兰教的这一主张一直被世人所误解,尽管伊斯兰教法规定有四个妻子,但前提条件是男人必须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稍微有不公道,则教法是不允许多妻,而只娶一个。对于回教与人生的关系,他认为人的功用就是认识真主,至于如何认识真主,他认为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认识真主。真主派遣了穆罕默德作为先知,启示给他《古兰经》,让他教导世人认识真主。最后他指出伊斯兰教的信仰是真信,不是迷信,伊斯兰教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

  对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关系,马善亭认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一样都起源于先知阿丹(亚当),阿丹之后,教统一直延续,到了先知尔萨(耶稣)又延续教统,当时耶稣的诞生地是罗马帝国的属地之一,该地民不聊生,耶稣传教布道,立志救世,博爱群生,唤醒民众脱离苛政羁绊。进而招致罗马帝国的忌恨,欲谋杀耶稣。但他仍然履行自己作为真主的使者的职责,明知有人加害于他,但他丝毫不介意,仍然坚持不懈宣传真主的教导,以期世人都能得到真主的灵光,皈依真主的道路,作为世人修身养性的法宝,使天下安定。耶稣去世后,罗马帝国使用武力控制基督教长达两百年之久,致使基督教的一些教义发生变化,夹杂了人为的思想,先知耶稣的教统失真,异端邪说纷纷四起。此后六百年穆罕默德出现,他奉真主的命令,继承耶稣之志,驱逐邪说,复兴阿丹及诸位先圣的纯粹古教,以完成先圣未完成的使命。对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本质,他认为两教都是以道法为原则,以认识创造万物的造物主为要素,以修身养性为依归。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并不是仇敌,而且是一个来源,其宗旨大致相同,唯有不同就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强调认主独一,但基督教在此基础上又强调三位一体,这与强调认主独一是相矛盾的,所以他要求在场的基督徒认真研究这一问题。最后他指出,基督教徒传教布道之热心,教务研究之详细,信仰的人数之多等方面都令人敬佩,值得学习。相反,晚近以来,穆斯林却良莠不齐,多半不知伊斯兰教精神之所在,单独重视形式,而不注重教务的研究,所以造成现代人心涣散、一盘散沙的状况。同时,他也指出晚近以来,基督教受了政治的影响,甚至成了政治的工具和傀儡,有失宗教的本质,基督教徒对伊斯兰教的诠释缺乏公正,甚至歪曲,以致引起穆斯林与基督教徒之间的局部冲突。所以他希望基督教徒客观公正地研究伊斯兰教,加强两教之间的交流,使信仰两教的人们彼此亲爱,相互提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从早年开始,马善亭阿匐就开始接触基督教徒,通过向丁韪良学习希伯来文,并和李佳白有较为密切的私人关系,这为他后来展开宗教之间的对话奠定了基础。从后来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些对话最早是由基督教徒或者传教士发起,邀请中国穆斯林的知识分子或者阿訇参与,这与当时中国社会的非基运动和基督教本色化进程有很重要的关系。相对而言,基督教徒或者传教士的这些做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穆斯林与基督教的交流,并对中国穆斯林走向社会,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其他宗教及其信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演讲的水平,而且需要丰富的知识。从对话的内容来看,马善亭阿訇的演讲内容还是处于自我阐释或者自我表述的层面,尽管论述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关系,但他所代表的是阿訇阶层对伊斯兰教或者基督教的基本观点。相对于基督教徒或者传教士而言,马善亭阿訇的这些演说,代表了穆斯林的一种声音,对于他们客观了解伊斯兰教,认识伊斯兰教,放弃基督宗教优越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这些演讲中,基督教徒基本上把握了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教义主张,而且引起了他们对伊斯兰教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这从他们把马善亭阿訇的演讲稿翻译成英语在《教务杂志》等期刊或者报纸上发表体现出来,而且从基督教徒的反应中表现出来,正如马善亭在穆贞女子中学演讲完毕,一个学生所说的:“今日马先生在敝校讲解教义,不但将回教要义解释详尽,并且把宗教的功用以及人类的宗教需求说的很透彻,实在使吾们闻所未闻,并使吾们对于研究宗教,益加兴趣。”

(责任编辑 贠睿)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阿訇 宗教 对话

上一篇:《回乡婚礼》在京推广宁夏文化 两会期间每天一场
下一篇:“80后”人大代表毕红珍:从身边群众关心的事做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