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曲回族生活的艺术清辉
分享到:
2010-06-24 18:16:25 【来源:西海都市报】 点击:

青海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互通有无,共同开发了青海大地,共同创造了青海文化,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兴盛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卫

    回族宴席曲是民间文化艺术丛林中的一朵奇葩。在没有电视,也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和热闹手段的历史岁月中,它伴随着回族度过了漫漫长夜,如一盏高挂在土墙上的油灯,以其微弱的清辉照亮了一座座身处大山的黄泥小屋,也温暖了无数贫寒回族农民的心,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浸润在艺术的清辉之中,获得了独属于他们的精神愉悦。
 


 

      宴席曲曾是回族婚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宴席曲曾是回族婚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看针线陪嫁品和吃席待客一样,属于东家展示在亲戚面前的一道精神大餐。其表演时间,在女方家是姑娘出嫁的头一天晚上,在男方家是新娘进家的当天晚上。宴席曲的表演者是新娘或新郎村里有演唱天分的一般村民,而听众主要是前来祝贺的农民亲戚。同为农民,相互取乐,相互捧场,使一场原本平常的婚礼由此充满了浓浓的人情温暖和无尽的诗意。

  “好男儿要去个打围场,好女儿要去个宴席场。”这是宴席曲里的一句台词,准确地阐释了宴席场在回族心目中与众不同的价值。在过去,宴席场是女人们展示和学习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封建社会,许多女人终生的生活舞台几乎就是自己的家庭,她们对于外界社会的学习和了解很有限,这使她们就把宴席场看得很重要。平时,她们早早地算计着一年之中应该出席的婚礼,盼望着婚礼举行的日期,向往着“全头齐面”地与亲戚们见上一面,聊上几天。所以一旦婚期来临,前来赴宴的人往往很多,也每每超出东家预期。为此,东家在享受体面的同时也常常面临着不好安排住宿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诞生了宴席曲。村里的曲把式们就不请自到地来到东家家里,帮衬东家:通过唱一夜曲子,增添热闹,使所有的来客沉浸在曲子中,想睡都睡不成,在客观上免了东家不少尴尬。同时,也使所有的亲戚们在吃好、喝好的基础上,精神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放松。渐渐地,衬托东家脸面的这些曲把式们就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靠垫,而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尊重。

  宴席曲,又叫菜曲,类似于藏汉等民族的酒曲,属于助兴曲。所以,每每开场时,曲把式们就首先要来一段祝贺和夸赞的曲子。

  祝贺东家男婚女嫁,儿孝女顺,万事顺意;也夸赞媒人精明,新娘漂亮、新郎英武。在开场曲中,流行最广的是一曲《抬起嘛头儿瞧》,其曲子欢快、流畅,如屡屡触碰着嘴唇的盖碗茶,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使整个婚礼的气氛一下子从吃吃喝喝的庸常中转移到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中,增添了许多热闹。

  “抬起嘛头儿瞧,抬起嘛头儿瞧,我把我的穷东家表一表。”就从这里起始,在曲把式们满含沧桑的声音里,客人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穷人疼爱穷人的朴素。过去,穷人日子窘迫,一年到头没有几天从容和宽裕。他们一辈子的愿望,无非是打一座土夯的庄廓,盖几间藏身的茅屋,然后,东挪西借给儿子娶媳妇、给姑娘找婆家,再然后就是哄孙子、干家务,直至把后辈也带到自己曾经的人生轨道。一切简单而又艰辛。于是,曲把式们在儿女婚姻的晚上,既是帮衬又是助兴地例行要把东家夸一夸,这使平日里将凑着过日子的东家一下子成为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心中的灯盏,既明亮又温暖,其自尊一下子被显示出来了。这是多有意思的来自乡邻们的礼物啊!



 

      演唱:一波三折,气势宏大

 然而,在整个宴席曲中,这样欢快的曲子其比例却是很小的,它们就像是一截截直通瓶底的棉花捻子,引着的火苗只扑闪了几下,就把人们带到了一个偌大的悲剧世界。

  回族宴席曲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故事大多是悲剧性的,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完整的情节,唱起来都是一波三折,如江河奔流,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不经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循环地接唱,单个人是没法完成的。大气势,大铺垫,一切都暗合了回族的个性。回族是一个很好强的民族,富有理想,每每都想在波峰浪尖上飞翔。然而,残酷的现实往往又使他们的诸多理想不能顺利实现,道路常常充满了艰辛。为此,回族宴席曲的许多名篇都是反映征夫艰辛、英雄折翅、爱情悲剧的。就像传唱较广的《祁太府领兵》主要诉说的是主人公出师不利、中道患病的故事,其中,夹杂着他在人生最后的儿女情长,这使整个曲子硬中有软、软中有硬,把人性的主题开掘得很到位,因而,也很打动人。表现良家妇女命运多舛的《方四娘》中的多次感叹,如“阿妈的阿娘”等简直是如泣如诉,活生生地撕碎了一个在婆家抬不起头的苦命女子母亲的心。就这样唱着唱着,有时,个别心软的妇女就会连连拿起自己的盖头和纱巾偷偷地擦拭泪水;有时,还会引起哭声一片。在回族宴席曲里这样的曲子很多,这样的情景也常见,比如《三娘教子》《林英哭五更》,它们的风格与古诗《孔雀东南飞》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没有旋律,也会使所有的听众为之动容和唏嘘不已。


内容:兼收并蓄 丰富多彩

 有意思的是,回族宴席曲在坚守其悲剧主体、喜中含悲、悲中取乐风格的同时,还广泛吸收了中国历史传说和河湟民间小调的内容和各种艺术手法,引进了江湖情景剧的主要表现手法,使整场晚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元,满足了听众的多元需求。比如,当听众们过度悲伤,心情沉郁之际,“曲把式”们就会来一段情景剧或笑剧转移听众的心境。这些情景剧来自生活,有说有唱,常常会把人们带到充满幽默诙谐的场景,人们不禁笑声连连、捧腹弯腰,不胜快乐。比如,流传较广的《碗儿匠》就通过两个江湖骗子行骗四方的过程,把社会底层混碗饭吃的可笑夸大成了经典的笑话。除此之外,有些“曲把式”还通过表演汉族民间故事《十不亲》《孟姜女》《四季歌》等活跃气氛、调节情绪。这充分地显示出了宴席曲丰富多彩、兼收并蓄的风格,从侧面反映出了回族先民们在中华大地安身立命之后,学习一切,吸收一切的广阔胸怀。其中,有些曲子,不论是旋律,还是内容,在今天依然有非常鲜活的生命力和文化参照价值。

 
 

 值得一说的是,是人情催生了回族宴席曲,是回族宴席曲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今天,回族宴席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保护。在我省的门源、大通、化隆的一些山区里宴席曲再次复兴,并走进了普通的农家小院,这些曲子在接力棒一样的传唱中,唱响人们的美德和理想。

责任编辑 依布蒂哈吉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清辉 宴席

上一篇:“德通杯”宗教节庆祝福短信创作大赛征稿启事
下一篇:云南回族舞蹈《生命的赞歌》广受好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