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经验综述
分享到:
2010-07-02 11:1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点击:



     牛街街道是北京最大的多民族聚居区,有汉、回、满、朝鲜、蒙古、维吾尔等23个民族,总人口5.4万,其中回族人口1.2万,占总人口的23%。长期以来,牛街街道在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战略任务,本着“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思路,积极挖掘民族特色,促进了民族团结,推动了街道和谐健康的发展。

     在全面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建设的同时,牛街街道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服务群众为工作重点,立足促进区域发展,着手机制创新,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继组建了机关干部、阿訇乡佬和社区积极分子三支民族团结进步骨干队伍,制定出“三比一”的少数民族干部配备原则和干部“三入门”的民族政策教育措施,形成了独具牛街特色的“三三战略”。

     党小组建楼上和楼门文化,明确了社区党员的职责,形成了党小组长、楼门层长、居民骨干三位一体的又一新的模式。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大非面前他们坚持“不听、不信、不传、不参与、不声援”的“五不原则”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进步,使地区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完善、文化氛围浓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祥和安定的局面。

     春风社区居民崔鹏,不仅妻子患有重病,父亲也卧病在床,根据他的家境,街道工委把他家列入“五关心、五问候”的重点扶助对象,从资金支持到工作安排都给予了热心帮助。崔鹏的母亲徐世敏每次面对记者的采访都发自内心地说到:“是党给了我们祖孙三代的生活依靠,现在吃喝都不愁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事例,在牛街,每逢年节,街道工委都会对纳入“五关心、五问候”的2000余户居民进行走访慰问。生动的事实告诉人们:只有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才能提高各族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认可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才能增强党、群之间的感情,这“稳人心、暖人心、连人心”的事实,向社会诠释出牛街休明盛世的真谛。


     以民生工作为本,就能激发各民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产生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而牛街的民生工作是在有目标、有规划、有策略、有步骤的进程中逐步实现的。经过研究思考后,一个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支撑、房改为先行、服务为手段的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战役打响了。

     翻阅历史的记载:1997 年牛街开始危改拆迁,1998年4月6日,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到2004年2月二期工程竣工,9000多户居民喜迁新居。工程历时6年,刷新了北京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四项历史记录。人均住房面积由过去的不足5平米增长到20平米,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社区群众甄淑美回忆当年的情景这样说到:“我家10前曾居住在一间只有9平方米的小西屋里,阴暗潮湿,逢雨必漏。屋里只能容下一张双人床和简陋的衣柜,孩子只能每天趴在床上写作业”。1999年2月,她家3口人分到了新居,女儿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具备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她女儿不懈地努力,顺利地考上了大学。面对镜头,搬进了新居的甄淑美眼含热泪地说到:“今天我家有这么好的居住环境,是我家几代人都不敢想的,说实在的,我是咱牛街危改工程的第一批受益者,也是咱党的惠民政策的受益者啊”。

    “围寺而居”这是回族的民俗习惯;改善居住条件,这是身居牛街几辈人的梦想。如今,居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为了让牛街居民都能过上高品质生活,街道体恤民情,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下大力气打造宣武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寻找经济增长点,制定总部经济战略,大力引资聚贤。

     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牛街结合自身的民族优势,打造民族特色品牌,积极涵养税源、招商引资,建成了民族特色经济一条街。牛街清真超市、清真餐馆、清真茶庄、清真牛羊肉市场等老字号民族商业网点遍布于街道两侧,成为拉动牛街经济发展的活跃力量。

    俗话说:“人生五步棋,生老病死难”,然而就在春风小寺街这条并不宽敞的街巷里却涵盖了这五步棋中的全部内容。12处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助困和殡葬等项目的服务机构,依次坐落在街的两侧,用以满足各民族群众从身体到精神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政府在街道投资修建了民族敬老院,其规模之大、床位之多、服务项目和设施之全在北京民族敬老院中乃是首屈一指。回族群众马大爷就生活在敬老院,“我生在牛街,长在牛街,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们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婴儿出生,有回民医院;学习成长有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回民中学;生活,有清真超市,养老,有民族敬老院,无常了,有回民殡葬所,一切政府都想到了,生活真是方便极了。”自打住进敬老院,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令他永生难忘,他忘不了在自己病重的时候,大夫亲临床前为他诊治;忘不了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更忘不了被自己弄脏的被褥床单,被姑娘们洗净如初送到他床前时的情景……,每每提起这些事情,他都异常感动……。

     而65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全程办事代理制,使群众办理各种手续都能在政务大厅里一次解决。1200平方米的社保所,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就业、保险、退休等一系列的便民服务。30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以此为依托,组建了社区专业服务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服务求助体系和设施服务体系,其服务内容涵盖教育、科普、卫生、文体、扶危济困等多个方面。而小小的“牛街人·牛街卡”解决了居民们生活中的大问题。拿着它,牛街的居民可以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以用优惠的价格享受到修脚、理发、电器维修、清洗油烟机、找保姆、请小时工等服务。还可以用它交电话费、购电,享受社区医疗站大夫入户诊疗的高品位生活。

     牛街的民生工作是多彩的,它以新的居住条件、新的社区环境、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科技手段,打造出了牛街特色的民生“四新途径”,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说,党的民族政策落到了实处;我们深深地感到温暖了,心顺了,稳定了,幸福安康了……。


     在长达千年以上的共同生活中,牛街的各族人民形成了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好传统。新时期,牛街人根据新的形势,不断赋予民族团结新的内容,丰富民族团结的内涵和形式,把民族团结提升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高度。

     为尊重信仰伊斯兰教群众的生活习惯,街道、社区规定,在牛街中心地区,社区单位、学校及幼儿园都是清真伙食,牛羊肉生产和供给都经过严格审查。

     牛街中心道路拓宽后,两侧一批具有穆斯林建筑风格的商业网点迅速建成,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清真食品、用品专营店——牛街清真超市和牛街清真牛羊肉市场在这里落成,还有月盛斋、清华斋、聚宝源、年糕钱等10余家回族传统的老字号入驻,形成了一条民族特色浓郁的街区。

     以“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牛街”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蓬勃发展,“民族团结文明街”、“邻里互助、扶贫助残”、“社区民族团结月”、“军警民共建”等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使牛街的各族居民肩并肩、心贴心,出现了共建共享和谐的新局面。为了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街道投资兴建了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组建了民族艺术团、武术队等十几个文体团队。

     每逢穆斯林的开斋节,街道都给礼拜寺送去慰问金,还组织民族知识百题有奖问答、百米长卷绘牛街、百人健身表演以及清真小吃、民族用品展卖等系列活动。街道、社区与有关部门都全力以赴,确保市场供应充足、文化活动丰富、节日平安祥和。

    本着“民族宗教无小事”的原则,街道结合牛街的实际情况,把穆斯林的斋月定为“社区民族团结月”,每年都开展“团结月”活动。充分借助斋月这一特殊契机,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展现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的大好形势。

    回族姑娘孙阳,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经济拮据度日艰难,不想2007年母亲因心脏病加重不得不送往医院,可是3000元的住院押金却让她顿感天昏地暗,看着病危的母亲,摸摸自己囊中可数的现金,这个年仅十几岁的小姑娘绝望了,泪水从她双眼中涌了出来,她不知道也不敢想自己将会面临着怎样一个结果……。就在孙阳举足无措的关键时刻,社区的干部来了、居委会的叔叔阿姨们都来了,他们把交费单据送到了小孙阳的面前。“在叔叔阿姨们的帮助下,我母亲得救了。可出院不久母亲的心脏病又复发了,最终没有逃过病魔的威胁离开了人世”。街道干部对记者说:“孙阳成了孤儿,尤其她又是一个少数民族姑娘,社区书记、主任重点研究了她的问题,决不能让她感到孤独,我们有责任帮她度过这一难关”。鉴于孙阳的特殊情况,街道为她送来爱心卡、办理了低保手续。党员干部们强烈的责任感温暖着小孙阳即将绝望的心,深厚的民族情唤起了小孙阳对未来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今天的孙阳已是一名大学生,街道实施的少数民族助学工程,又为她提供了助学金,解决了她读书期间的实际困难。

     牛街的发展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以“三三战略、四新途径、五和风貌”的牛街民族工作新特色,赢得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实践告诉人们:只有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才能把党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只有坚持围绕“两个共同”的主题,才能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创造城市美好生活,让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都能享受到高品质服务;只有坚持把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牛街 经验

上一篇:第四届中国撒拉族旅游文化节
下一篇:风情海东惹人醉 海东首届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会速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