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回族历史
分享到:
2010-10-23 16:25:18 【来源:穆斯林在线综合】 点击:

 唐朝东都洛阳,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由陆路向西,沿古丝绸之路,可抵中亚、西亚。水路向东可至扬州、杭州,进而远航直达阿拉伯。由于各国客商云集洛阳,致使当时的河南有不少“胡商”和“蕃客”。这从北宋李盼等所撰的《太平广记》卷四○二《李勉》条及卷二十八《郗鉴》条中,可找到佐证。 

     北宋时,开封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时,大食、波斯诸国的穆斯林商人、学者、使者、宗教人士纷纷到中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今来大食诸国蕃客,乞往诸州及东京(开封)买卖”(《宋会要稿》职官四十四)。宋朝和大食、波斯等穆斯林国家关系密切,来往频繁,这在《宋会要稿》蕃夷四、蕃夷七、《玉海》、《宋史.大食传》等书中都有记载。从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至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的148年中,仅大食人就来朝贡46次。

     宋王朝对大食、波斯诸国穆斯林一向采取友好态度,对东来或要求定居者都给予适当的安排(《咸阳王抚滇功绩》)。据安徽安庆和湖北襄樊《马氏族谱》记载:马依泽,西域鲁穆人,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入华修历(历法),越二年书成,经王处纳(北宋人,宋太祖时,上新历二十卷,拜司天监卒)上之,授钦天监监正,世袭候爵,后定居陕西省泾阳县永安镇,成为巨族。至第十一代马乾玑,号枢仪,南宋宁宗庆元丙辰(公元1196年)进士,于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四月十二日任南阳府知府,遂入籍河南新野县,新野县至今仍有马乾玑的后裔。安庆、河北省中部、湖北等地有的马姓回族是由新野迁出的。

     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的梁全智先生讲:其家谱序言中记载,他家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从西域古教之地来到汴京(开封),做金疮科御医,皇帝赐其始祖姓梁名柱,二代以后转入地方,成为开业学医,御赐堂号“滋德堂”。

     明代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一八《真教寺条》记载:“先是宋室徙跸,西域夷人安插中原者,多从驾而南”。 

     南宋人周密《葵辛杂识》中记载,汴京的“万岁山大洞数十,其洞中筑以雄黄及炉甘石……后因经官折卖,有回回者知之,因请买,凡得雄黄数千斤,炉甘石数万斤”。

     白寿彝先生在《元代回教人与回教》一文中说:“蒙古西征前,回教人之在中国者,虽间有赴内地贸易之事,但其集合及长期居留中心,仍限于京师及通商口岸”。开封和洛阳即为元以前的京师之地。

     以上事例说明,唐宋时期,河南省确有“胡商”、“蕃客”前来定居,这些定居在河南的大食、波斯等国穆斯林商人和他们的后裔,就成为河南回族来源的一部分。

     蒙古军西征胜利后,不断扩充军队,把大量的回回军士编入“探马赤军”和蒙古军队一同作战,准备统一中国。回回大将葛斯麦里率军于窝阔台汗(元太宗)三年(公元1231年)讨伐金国,驻军于怀(今沁阳)、孟(今孟县)。第二年任怀、孟州达鲁花赤,后来晋职为怀、孟、河南二十八处都达鲁花赤。能古蒙哥汗(元宪宗)元年(1251年)葛斯麦里去世,其次子密吉里袭任怀、孟达鲁花赤。密吉里去世后,孙忙兀代又先后为怀、孟达鲁花赤。葛斯麦里祖孙四代在怀、孟为官(《孟县志》、《回族人物志.元代葛斯麦里传》),其部下多系回回人。怀、孟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是回回驻屯之地。原怀、孟州的地方,回族大姓为回族特有的姓氏,如闪、拜、买、丹等姓。

    《元史.兵志二.镇戎》记载:“河洛、山东居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回回军士和妇孺被编入屯田。“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立南阳屯田总府……。屯田一万零六百六十二顷七亩”(《元史》二五六六页,卷一百,兵三)。在屯田区,回回人有的是聚居,有的是同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回回聚居的地方逐渐发展成为回族村镇。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在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南阳尚存61屯,其中石桥屯、瓦店屯、玉池坡(即黄池坡)等12屯,至今仍是回族聚居之地。明朝建文帝时任兵部尚书的铁铉,就是元朝时居住在邓州市的回人后裔。《元史》卷一九、成宗本纪,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十二月记载:合刺鲁军士在襄阳、南阳等地屯田。大德五年十月记载:畏吾尔人在南阳屯田,这些畏吾尔人后来有一部分融合于回族之中。

     从淮阳到沈丘一带,西域的穆罕默德'阿力率穆斯林到此屯田。沈丘县槐店回族镇的“至元清真寺”中,原来立有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的建寺碑。

     元祖至六十八年(公元1281年)诏令“括回回炮手散居他郡者,悉令赴南京(开封)屯田”《元史.世祖本纪》。造炮专家、宣武将军、管军总管阿老瓦丁率炮兵进驻开封一带,今开封的“回回寨”就是当年回回炮手屯田处之一。距开封四十里的“荆**”(现名荆乡回族乡,属封丘县管辖,原属开封县)也是回族聚居地,回族李姓有“军李”和“民李”之分,“军李”系元代屯田的军人,而“民李”则是明洪武初年由北京宛平县而来。

     洛阳一带也有回回炮手屯田处。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四月所立的《赐伊川书院碑》记载:“伊川鸣阜镇炮手总管瑁实戴诒回回人而屯成河南者欤”。明嘉靖《巩县志》记:“回回凹在县西南三十里,元时牧马之地”。

     另外,据元朝许有壬《至正集》卷五三《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称“哈只之孙凯霖葬其祖及兄嫂弟侄于安阳”。这也说明当时安阳有回回人居住。从地名来看,河南有不少地方有回回寨、回回营、回回凹、教门街等地名称谓,这些多是元代回回人屯田的地方。上述事例进一步证实元代“今回回人皆以中原为家”之说,元代来的回回人是河南回族来源的主要成分。

      宋代,有500多家、70个姓氏的犹太人,从印度来中国,定居于开封。经过五六百年的历史变迁,至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仅留有七姓(李、赵、艾、张、高、金、石),即所谓的“七姓八家”,尚有200余户。他们与回族杂居共处,在长期的交往中,有一部分融合于回族之中,这是因为他们杂居在回民聚居区,在经济上有一定联系,并得到回族帮助,在习俗等方面与回族有相似之处。在宗教信仰方面,犹太人后裔的礼拜寺也叫清真寺,每天“寅、午、戎(早、中、晚)三次礼拜”,礼拜前需沐浴更衣,他们不塑像、不崇拜神鬼、不信于邪术,诵读希伯来文经卷的人称为“满喇”,也有白日不吃不喝的“斋期”,禁食猪肉,男孩行割礼等,因平时多戴蓝帽,所以人们称之为“蓝帽回回”。由于信仰和生活习惯的相似,使犹太人后裔融合于回族的阻力较小。开封犹太人后裔融合到回族之中也是河南回族来源的一个特点。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Arr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河南 回族 历史

上一篇:台湾回族历史
下一篇:北京回族历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