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在中国
分享到:
2010-03-03 20:10:00 【来源:中国清真网】 点击: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汉文或其他民族语文的译本问世。这可能与人们注重诵读而忽视对经文含义的理解有关。马注谈到康熙十八年(1679)曾在蠡城(河北境内)“诏寺人能讲(《古兰经》)者来”,其后“蠡人无有应诏者”;二十一年(1682),“西域国臣以天经进”,康熙再次“谕礼部侍臣即传京师内外,诏能讲者来”,结果来的“乃教领之能诵而不能讲者”(《清真指南·进经疏》)。就是说,有的“阿訇仅能粗讲大意,其深微亦莫晓”(《西域闻见录》)。正如杨仲明阿訇所说的,“天经义谛,我国历来仅听口传,讲说纵或作始有伦.,然小言詹詹,究远难行。况讹以袭谬,久之致多莫解。此又亲自经见之实况”(《古兰经大义》例言)。可见,至少到本世纪的20、30年代,这种以口传心授或以记忆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多少改变。

       在译经问题上,教内历来有人主张《古兰经》是安拉以阿拉伯文“降示”的神圣经典,反对用其他文字翻译经文,以免亵渎圣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使一般穆斯林理解经文的真谛奥义,以民族语文讲经、解经、进而译经,势在必行。
       约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上半叶,中国穆斯林学者在这一时期从事的翻译活动,主要是“抽译”或意译。马注所说的“篡籍真经,抽译切要”,“词虽粗陋,意本真经”,“言本天经,字用东上”(《清真指南》),是这一时期《古兰经》翻译状况的真实写照。刘智在他的著作中也只是节译或引用经文,没有专门从事翻译活动。

       约从18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20年代, 一些穆斯林学者从事了经文的选译活动,出现了《古兰经》选译本。这类选译本可能是在称为“赫听”(或“赫帖”、或“亥听”、或“亥台”、或“亥帖”、或“孩听”、或“黑听”等)的《古兰经》的各种选本基础上再进行翻译的。最初,这类选本除了汉文名称外,其经文全是阿拉伯文,没有任何翻译。它通常包括以下一些章节:首章、第2章l、2、163、255、256、257、 285、286等节、第3章8、9、16、26、27等节、第9章128、129节以及第36、37、86、87、93、94、102、103、105、106、107、108、109、110、 111、112、113、114等章。1875年的《赫听》和没有注明出版年代的《赫听真经》,可能属于此类选本。以后对“赫听”进行翻译而有选译本。选译本包括汉语音译本和汉文注释本。音译本除选用经文的原文外,还相应地对所选用的经文子以译音;以汉语拼读阿拉伯文经文,形成汉文阿拉伯文的对音本。显然,此类选本中尽管对经文作一些简单注释,但它的主要目的是供那些并不掌握阿拉伯语(或阿拉伯语较差)、但能认识汉文的穆斯林直接诵读使用。注释的选译本系供穆斯林理解经文含义用的,在经文的注释中,甚至在译文中使用一些经堂用语。这一时期译经中的经堂语,对以后的译经活动有一定影响。属于此类选译本的有马联元的《孩听译解》(1874)、余海亭的《汉字赫听》(1882)、马玉书的《经汉注解赫听》(前言写于 1886年,简称《注解赫听》)、杨仲明的《亥帖译音》(1919)和《亥帖注解》(1921)、马魁麟和畅德元的《宝命真经》(1919)和李廷相的《天经译解》(1924)。 

       约从20世纪的20年代起,中国开始出现通译本。最早问世的是李铁铮的《可兰经》(1927年北平)。该译本据坂本健一的日译本并参以路德维尔的英译本转译而成。其后有姬觉弥的《汉译古兰经》(1931年上海),它始于1928年经过数年最终完成。该译本实际上是一个集体创作。参加翻译工作的还有李虞宸、薛子明、樊抗甫等人,译经过程中同样参照了日、英文的译本。以上两个译本被认为是“教外人士”的作品,而不受穆斯林的欢迎。在穆斯林中,首先从事这一工作的是王静斋。他最初的译本《古兰经译解》(甲本, 1932年北平)是以文言文和经堂语直译的;第二个译本(即乙本)改为白话文直译并附以注释,1942年在宁夏石印出版;1946年在上海出了第三个译本(即丙本),除对前所译经文予以修订外,还详加注释并增附说。其后有刘锦标的《可兰经汉译附传》(1943年,北平)、杨仲明的《古兰经大义》(1947年,北平)。这几个版本的译文中夹有经堂用语,被认为仍很“艰涩”,一般读者难以从中深究经文含义,或仅译经文大意,使读者难获经文全貌。遂后则有时子周、马坚、仝道章、林松等人的译本问世。时子周的《古兰经国语译解》 (1958年,台北)系据英译本译出后,由定中明、熊振宗、常子萱等人校以阿拉伯文原文,以语体文形式出版,但“译文仍多欠流畅”。马坚的译本《古兰经》址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通译工作后,1958年在北京出版了《古兰经·上》;以后义对泽稿几经修润,终于[98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目前国内最为通行的版本。沙特阿拉伯以该译本为据,于1986年发行阿拉伯文和汉文的对照本,向世界各地穆斯林赠送。林松的《古兰经韵译》(1988年,北小)是以带韵散文体的汉译文。仝道章的《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注释本,1989年,南京)在泽文后还增以附录,读者可按词目查询经文内容,同时它对阿拉伯语读音做了简介,这是该译本的——大特点。周仲羲的《古兰经译释》1990年在新加坡出版发行,以后在国内一部分人中流传。除了汉文通译本外,还有买买提赛来的维吾尔文《古兰经》译本(1986年,北京)。

       《古兰经》是伊斯主教的基础及其教法的首要渊源。它在伊斯兰教中的神圣地位,不仅为穆斯林所公认,而且受到世人的尊重。它的经文被人们以不同的文体雕刻或书写在石板或木板上,并被镶嵌在醒目的地方(如大殿的四周墙壁、拱顶),或是作为匾额悬挂在各种宗教建筑的内外,这往往成为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建筑的重要装饰;在一些穆斯林家庭的居室内,悬挂绣有《古兰经》的经文的挂毯,或是悬挂、张贴中国传统形式的、写有经文的经字画(如中堂、横披、条屏、条幅、对联等),同样是居室的一种装饰。

(责任编辑 贠睿)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古兰经 中国

上一篇:把握时间 珍惜生命
下一篇:古兰经知识250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