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体育
分享到:
2010-05-14 19:35:52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回族武术。回族有强健、勇武、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自古以来就有尚武的习俗。他们把开展武术活动,当作振奋民族精神、健身、自卫的手段。回族群众认为"穆圣勇武"、练武功自卫是"逊乃提",所以至今中国许多清真寺还设立了习武场,有的阿訇还亲自任教练。有句拳谚说:"南京到北京,查拳来自教门中。"说明回族练武的情景。回族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做出过宝贵贡献,在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优秀的武术家,创立了许多著名的拳术。如"查拳"是回族的教门拳之一,相传是由西域回回查密尔所传,后辈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查拳。"穆林十八肘"从明末开始流行,是以肘法为主的短打招法,宁夏回族自治区90高龄的居奎拳师正在整理传授这一绝技。 "汤瓶七式"以回族穆斯林净身用的汤瓶为基式。"教门弹腿"在回族中流行广泛,其开头或结尾都有"都瓦以"动作。此外,"八极拳"、 "穆圣拳"、"穆民拳"、"通臂劈挂拳"、"心意六合拳"等拳术均为中国武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们常以西域昆仑为标记,把回民穆斯林所习的武艺划为"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嵋相提并论,列为中华武术的四大技术流派。回族练武人常抛弄石锁锻炼臂力,称为"掷子"。石锁用10余斤的石块凿成,形状像一把旧式大锁,用手握住锁柄作挺举,悠摆、挥舞等动作。技艺高的人,两人相互对抛,变换各种花样,还把石锁从胯下、背后、体侧等部位高高抛起,用手接住,或让石锁稳稳落在头、肩、手臂上,面不改色心不跳。回族的棍术、剑术和伊斯兰功法(气功)-"汤瓶功"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汤瓶气功,已为不少疑难病人发放外气治病。

     回族尚武,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如明代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的开国元勋常遇春、胡大海、名噪一时的马世龙,清朝智勇双全的哈国兴,被称为"北方八门拳术之初祖"的吴钟,清末民初的"神力千斤王"王子平,还有一举挫败了两个俄国大力士的丁发祥等等,他们都为中华民族武术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宁夏为例,回族武术教练兼运动员王新武在1975年曾荣获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太极拳"冠军。同心县的马振武,少年时曾学习少林寺的"开家拳",即"十八罗汉拳"。1979年和1980年在全国两次武术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优胜奖,1982年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上,又获得优秀项目奖和60岁以上的运动员纪念奖。马振武不光擅长打拳,还会使用多种长短兵器,掌握50多个武术项目,并教授学生2000余人。目前他虽年逾古稀,但仍能动静自如,功夫不减当年。

     木球。是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流行的"打篮子"、"打毛球"的民间游戏中发展而来的民族体育项目。比赛场地、规则、裁判、时间及比赛方法都有较明确的规定,是一项较成熟的竞技运动,现已列为国家体育比赛项目,深受国内外好评。木球是一节粗约10厘米、长约8厘米的木棍,两端削成椭圆形,形同小橄榄球,打起来常易改变方向,需要较高的控制技巧。民间玩时,场地、人数均没有限制。玩法有多种,如打圈扛、刁扛和赶龙等。正式比赛时赛场长约30米,宽20米,有一中线,两头各有一个3米宽、50厘米高的球门,比赛时间为20分钟。比赛开始,双方队员互相行回民传统的左手搭胸鞠躬礼,发球者必须在发球前呼出动作名称,否则被判失误。运动员在球场上奔跑,用一根两尺长的宽头球棍击球,将球打进对方球门就赢得一分,以攻进球门多少计胜负,有趣的是胜方并不得奖,而是由胜方一人在端线用棍将球猛力击出,负方队员齐喊"索儿"数声,一队员从击球点出发叱喝"嗦--"跑向落球点将球拾起跑回,一鼓作气,中间吆喝"索儿"声时不许换气,否则重新受罚。胜方有意折腾负方,每次惨败后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负方球员,并不善罢干休,总想下次取胜以作报复.

责任编辑 哈 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回族 体育

上一篇: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回民医院
下一篇:入夏,小心肠道传染病盯上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