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在东南亚海岛地区传播与发展的特点
分享到:
2010-01-19 11:43:03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点击:

      哇等地因盛产香料(胡椒、丁香、麝香、肉桂、生姜、樟脑、毕澄茄、小豆艹冠、肉豆艹冠等)而深深卷入了当时的国际贸易网络之中,成为东方商品的重要来源。来自印度、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不再像先前那样航行到中国,而是直接渗透到印尼群岛各港口,在那里建立贸易据点,结交当地统治者,劝说其皈依伊斯兰教,并与当地人贸易、通婚、传播伊斯兰教。因此,13世纪末伊斯兰教首先在苏门答腊西北边的巴赛、八儿剌等国立足,13世纪末,苏门答腊出现了穆斯林统治者,即苏丹马利克·阿斯·萨利赫,他的墓碑已被发现,日期为伊斯兰教历696年(1297年)。马利克王朝此后一直统治着苏门答腊的一些地区。15世纪,马欢在其所著的《瀛涯胜览》中记述了郑和下西洋时在苏门答腊的见闻,据说此时在苏门答腊东北沿海的巨港,西部的苏门答腊城,西北部亚齐地区的南勃里、那孤儿、黎代等地,” 国王国人皆是回回人”。①
     

 

      此外,马来半岛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是南洋交通的要冲,也是南洋群岛同印度、中国、西亚、非洲海上贸易的必经之路。13世纪末,伊期兰教传入苏门答腊的同时,也开始在马六甲沿海地区传播,14世纪末15世纪初,控制马六甲的满者伯夷势力渐趋衰落,沿海地区的封建主乘机向内地传播伊斯兰教,扩张势力,至迟到1403年以拜里迷苏剌为国王建起了马六甲王国。第二代国王伊斯坎达·沙倾慕由巴赛迁来的穆斯林商人的财富和权势,同时为了对抗暹罗,遂与巴赛公主成婚,改宗伊斯兰教。国王改宗后,“盘陀诃罗和全体头人都奉了清真教门,其余的人民也都奉王命学他们的榜样”。2伊斯兰教迅速发展。到第五代国王无答佛那沙时,便采用了穆斯林君主“苏丹”的称号,立伊斯兰教为国教,马六甲正式成为穆斯林苏丹国。3
     

 

      马六甲的伊斯兰化,又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穆斯林商人到这里来贸易,它迅速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中心,同时又是东南亚和东亚、南亚、西亚之间进行贸易的主要中转港口。随着势力的增强,马六甲逐渐向周围地区扩张,最终使马来半岛南部的彭亨、吉打、丁加奴、北大年,苏门答腊东岸的硕坡、监篦、占卑、因陀罗、基里等小国以及廖内群岛等地变成了它的属地并皈依伊斯兰教。马六甲在扩张过程中,武力无疑对伊斯兰教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伊斯兰教首先在沿海地区立足,靠的不是战争,而且被征服的小国也是为摆脱暹罗的统治而皈依伊斯兰教。
     

 

      在爪哇早在14世纪下半叶,满者伯夷统治时期,由于贸易往来,外来的穆斯林“就已在图班、泗水、淡目、锦石等沿海城镇建立了商业中心,同时也把伊斯兰教传入这些地区。”4伊斯兰教在这一带的传播,有9位来自西印度和阿拉伯的传教师起了重大作用。当时,他们大都选择一个地方建立教区,娶当地女子为妻,繁衍后代,并招募附近的人民前来开发,使他们皈依伊斯兰教,从而扩大教区。例如,爪哇最早的教区革儿昔是由阿拉伯人莫拉纳·易卜拉欣于1400年建立的,到1416年左右仅有人口千余家,穆斯林大多为外国移民,但到16世纪竟发展到拥有3万穆斯林人口,其中大多是爪哇人。5此外,贤人苏南·基里建立了基里教区,苏南·岸佩尔建立了岸佩尔教区。在杜扳、扎巴拉、井里汶、泗水、三宝垄、南望、淡目等地都建有类似的教区。这些教区既是穆斯林贸易的港口,又是伊斯兰教宗教、政治的活动中心。随着伊斯兰教徒的不断增多,教区的政治势力随之壮大,有的教区就转变成伊斯兰教政权,形成了新的国家。15世纪末兴起并强盛一时的淡目王国就是这种类型的国家。
     

 

      在菲律宾南部,据说14世纪末,阿拉伯学者阿尔·马赫敦就到苏禄岛上传播伊斯兰教,在那里建立了第一座清真寺。以后苏门答腊的穆斯林也不断到苏禄群岛传教并建立了苏禄苏丹国。15世纪末,在棉兰老也建立了苏丹国。6
     

 

     通过贸易,15、16世纪伊斯兰教还在摩鹿加、班达、安汶群岛沿海立足,并由爪哇传到婆罗洲和文莱。苏拉威西的伊斯兰教化较晚,但17世纪以后也由于商业压力和武力扩张逐渐由南向北传播。
     

 

       总之,伊斯兰教在海岛地区的传播,一是靠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在贸易过程中带来的宗教影响,二是靠宗教职业者的劝说和鼓吹,三是靠一个地方的穆斯林君主向邻近的非穆斯林地区发动战争。其中第一种方式所起的作用最大。16世纪初,伊斯兰教得到巩固确立的地区,都是在国际贸易的重要地区——苏门答腊沿海、马来半岛南部、爪哇北岸、文莱、苏禄等地。而且是由于商人带来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使当地的统治者主动接受伊斯兰教,再自上而下传播的。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教 海岛 东南亚

上一篇:回族的经济和文化历史
下一篇:中国《世界历史》摄制组在沙特阿拉伯拍摄片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