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中的人物故事
分享到:
2010-01-26 17:05:10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阿丹

    《古兰经》中记载的人类始祖是安拉用泥土造化的第一个男人。《古兰经》第2章30~37节、第7章11~27节、第17章61~65节、第18章50节、第20章115~124节,多处提到阿丹的故事:安拉用泥土创造了阿丹,赋予他智慧,使他熟悉各种事物的名称,并号召众天使向他致敬,只有易卜劣厮拒绝这个召唤。安拉让阿丹和他的妻子(名叫“哈娃”,但经文中未出现此名)居住在乐园中,可以随意采食园中的果实,但告诫他俩千万不可接近园中的一棵树。不久,由于魔鬼的教唆诱惑,他俩违背了安拉的禁令,采食了那棵禁树的果实,致使他俩全身裸露,羞体无可掩蔽,终于被驱逐出乐园。阿丹后悔莫及,表示真诚求恕,安拉便命令阿丹夫妇和教唆他俩的魔鬼一起进入大地凡尘。从此,阿丹便成为人类的始祖、安拉在人间的代理者,并使一起下地的魔鬼和人类结为仇敌。只有意志坚定的人头脑清醒,不受魔鬼诱惑;而意志薄弱者,却经不起魔鬼的教唆。阿丹为《古兰经》提到名字的20多位先知中品级很高的先知之一。《古兰经》中呼告全人类时,都称之为“阿丹的子孙啊!”如第7章第26、27、3l、35节的起始句,都使用这样的称呼。有些宗教学者认为,阿丹即《圣经》中的“亚当”。在《旧约全书·创世纪》第2章中说:“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又说:“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第3章中说由于蛇的引诱,女人和丈夫吃了那棵树的果子,顿觉“赤身露体”,“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等,与《古兰经》的记述大体相近,但同中有异。

阿丹二子

   《古兰经》中所载人类最早发生的兄弟自相残杀的故事。阿拉伯语“易卜纳·阿丹”的意译。故事见于《古兰经》第5章第27~31节。据载,安拉命令先知穆罕默德向其族众讲述如下故事:人类始祖阿丹的两个儿子哈毕勒(Habil)和戛毕勒同时向安拉敬献祭礼,前者因为人忠厚,虔信安拉,其所宰之牲被安拉悦纳(即为天火吞噬),而后者因心存邪念,献祭出于被迫,故其所献之小麦未被接受。后者出于妒恨,便杀死了前者,但不知如何处置尸体,遂负尸到处奔走,后从安拉昭示的乌鸦掘土掩埋死鸦的事例中方才领悟埋葬亡人之法,便掘坑掩埋了人间的第一个被杀身死者。据经注学家解释,兄弟的矛盾起因于婚姻。安拉启示阿丹为其二子择偶,并规定同胞兄妹不得婚配。而戛毕勒原想同美丽的孪生妹妹结为夫妇,不甘心把她嫁给兄弟哈毕勒,遂暗起杀机。阿丹夫妇因调解无效,便奉安拉之命采取敬献祭礼的做法以决定命运,结果哈毕勒获得了美满的婚姻,随即发生了上述悲剧。伊斯兰教严禁人类自相残杀,并规定“除非因为正义”,不得“违背真主的禁令而杀人”,即使为“无辜而被杀者”复仇亦严不可滥杀”(4:29~31,6:151,17:33)。《古兰经》讲述阿丹二子故事之意义即在于:追溯人类自相残杀的渊源,阐明伊斯兰教严禁杀人的起因,重申“除因复仇或平乱外”不得“枉杀一人”的禁令(5:32)。

努哈

    《古兰经》中记载的著名古代先知之一。一译“努海”。阿拉伯语音译。《旧约全书》称“挪亚”。与阿丹、易卜拉欣、穆萨、尔撒和穆罕默德并称为安拉的六大使者。《古兰经》第7章59~64节,第11章25~49节,第2l章76~77节,第23章23~30节,第26章105~122节,第29章14~15节,第37章75~82节,第54章9~16节,第71章l~28节(包括全章,章名即《努哈》)等,多处讲述了努哈的故事:安拉派遣他去教化其族人,劝告他们信奉唯一的造物主安拉,放弃他们原先崇奉的神灵、偶像如旺德、素瓦尔、叶巫斯、叶欧格、奈斯尔(71:23)等,“他们总是以指头塞住他们的耳朵,以衣服蒙住他们的头,他们固执而自大”(7l:8),骂努哈是“疯子”(54:9),认为只有他们中“那些最卑贱的人们”才轻率地顺从他(11:27)。努哈反复对他们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诫,他们便要求努哈快昭示“用来吓唬”他们的惩罚(11:32)。安拉遂决定以洪水惩罚他们,启示努哈在洪水泛滥前赶造船只,并“把每种动物各拿一对放在船里”,召唤追随努哈信道的人们一起上船(11:40)。一切准备就绪,洪水果然暴发,将所有不肯信奉安拉的人包括努哈的儿子在内全部淹没。洪水过后,努哈的船只“停舶在朱迭山上”(1l:44),所有信奉者及船只上雌雄成对的动物均幸免于难。努哈的妻子也因背叛信仰、与丈夫站在对立面而将遭到火狱的刑罚(66:10)。此外,《古兰经》还在第3、6、9、14、17、19、22、25、33、38、40、42、50、5l、53、57和66等章中多次列举、综述或涉及有关努哈的故事作为历史的鉴戒。有些宗教学者认为《旧约全书》中的挪亚即努哈,其中《创世纪》第6、7、8、9各章中载有挪亚“用歌斐木造方舟”之事,说被放入方舟的“洁净的畜类”有“七公七母”,“不洁净”者为“一公一母”,说洪水泛滥40天,150天后水势消退,“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这些情节同《古兰经》所载有类似之处,但也颇有出入。

呼德

   《古兰经》中记载的古代先知之一。一译“扈代”。阿拉伯语音译。相传为居住在也门和阿曼之间艾哈戛夫地区的阿德部族人。该部族人身强体壮,通过挖渠引水,变不毛之地为肥沃良田。日益兴旺后,便逐渐骄纵挥霍,追求享受,大兴土木,以供玩乐,以强凌弱,道德沦丧。他们崇奉偶像,迷信神灵掌握吉凶福祸。据《古兰经》记载,安拉派遣呼德为使者,对他们进行劝化,要求他们抛弃偶像崇拜,行善止恶,信仰唯一的造物主安拉,并警告他们:如果不改恶从善,顽固不化,必将遭到毁灭之灾。他们不听劝告,继续倒行逆施,并对呼德进行嘲弄和迫害。一天,天空出现彩云,阿德人以为将降甘霖喜雨,呼德警告说:灾祸即将降临,希望族人及早悔悟,归信安拉,引起一阵嘲讽。后安拉拯救了呼德及其信徒,而使“妄自尊大”的阿德人尝试了“凌辱的刑罚”,全族为暴风所殄灭(4l:15~16)。《古兰经》中多处记载了呼德向阿德人进行劝化的故事(7:65~72,11:50~60,26:123~140,46:2l~25),其中第11章即以呼德作为章名。这些经文均颁降于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时期,具有将古比今对多神教徒进行警告的意义。有人以为呼德即《圣经》中的人物希伯,穆斯林经学家认为不宜将二者混淆等同。

撒立哈

   《古兰经》中记载的古代先知之一。又译“沙里哈”、“萨利赫”等。阿拉伯语音译。相传为居住在也门和阿曼之间艾哈戛夫地区的赛莫德部族人。早先阿德人曾在艾哈嘎夫定居,阿德人消亡后,赛莫德人在那里重建家园。据《古兰经》记载,赛莫德人愚昧、迷信,崇拜偶像,先知撒立哈奉安拉之命对他们进行教化,但他们口出狂言,要撒立哈显示奇迹,才肯信服。撤立哈便指着一只高大肥壮的母驼,告诫他们不可伤害它。而赛莫德人经过密谋策划,杀死母驼,并进一步谋杀撒立哈及其信徒,突然霹雳一声,地动山摇,全部死于非命。而撒立哈及其信徒因得到安拉的拯救安然无恙。《古兰经》中多处记载了撒立哈向赛莫德人进行劝化的故事(7:73~79,11:61~68,26:141~159,27:45~53),指出恶人绝无好下场。有人认为撒立哈即《圣经》中的玛士撒拉,穆斯林经注学家认为,不宜将二者等同。

更多请点击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古兰经》 人物 故事 历史 穆斯林

上一篇: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以及东非、西非的传播
下一篇:古代中国穆斯林在科技文化上的贡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