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石
分享到:
2010-01-27 10:14:45 【来源:华讯在线】 点击:
      齐寿山自古就是林壑深邃连绵,猛兽飞禽栖没之处。相传李广为陇西太守时,曾在此山围猎射虎,竟把箭镞射进了一块大石头中,这“射石没镞”的典故就成了后世留传的佳话。

  李广(约前181-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今天水市西关飞将巷据传为李广故里)。先祖李信是秦国名将,曾经俘获燕太子丹,其家世代传授射法,故他自幼即精通骑射。

  汉朝建立初期,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萧条,人口大量减少,生产力还得不到恢复和发展,这时我国北部的游牧民族匈奴已经强大起来。它不仅占领了秦将蒙恬开拓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而且时常进攻现在的河北、山西、陕西和甘肃的北部地区。

  公元前201年,匈奴骑兵攻占马邑(今山西朔县),并向南越过沟注山(今山西原平北),进而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第二年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迎战。匈奴骑兵行动迅速,神出鬼没。他们先是把精锐部队隐蔽起来,迷惑汉军,引诱汉高祖向北越过勾注山进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当时汉军主要是步兵行动缓慢,一部分还在后面没有跟上来,结果匈奴骑兵迅速回师合拢,用四十万精锐骑兵把汉高祖团团围在乎城东面的白登山上,一直围了七天七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汉高祖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形势十分危急。后来他暗中派人贿赂了匈奴单于的妻子,使用了离间计,好不容易才在一个大雾迷漫的凌晨突出重围。当汉高祖从白登山回到平城时,汉朝的后续部队才陆续赶到,可是匈奴骑兵已经迅速撤退了。

  从此西汉政府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是汉朝统治者把平城之败看成是莫大的耻辱。他们又不得不承认,汉朝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只有在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这一任务经过汉文帝、汉景帝的努力,到汉武帝时才得以完成。

  公元前166年(文帝前元十四年),匈奴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兵从北地郡(今甘肃庆阳西北)大举南下,很快攻入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突破萧关进至彭阳(甘肃镇原东南)。匈奴主力大有攻取京城长安的势头,这时长安气氛十分紧张,汉文帝赶忙调集战车千辆,骑兵十万,在长安附近布防,同时又调兵遣将迎击匈奴。

  就在匈奴大举进攻之前,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投身戎伍,以勇敢善战,箭无虚发而首立战功。汉文帝封他为郎(皇帝侍从)不久又提为武骑常侍,以后历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七郡太守,后官至未央宫卫尉,一直到公元前119年即汉武帝元狩四年自刎而死。

  他一生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个皇帝执政。在长达四十年的军事生涯中,李广与匈奴大小作战七十余次,屡立奇功,威震边疆,使匈奴闻风丧胆,送与“飞将军”之美誉。边塞诗人王昌龄吟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维有诗叹道:“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相传李广做陇西太守时,在此期间战事平息,他听说齐寿山中猛虎时常出没。李广一向喜欢打猎,以前在各郡担任太守时只要听说哪里有虎,他总要亲自赶去射杀。有时即便被猛虎扑伤,他也从不退缩。

  一天下午李广带着几个随从骑马来到齐寿山的深山野林中去打虎,当他转过几个山岗时,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玉兔东升。突然发现在山脚下的草丛中,若隐若现地蹲着一只猛虎,仿佛正要向他扑来,李广赶忙弯弓搭箭嗖地一声向猛虎射去。只因天色已晚,他们几人又只好在齐寿山上的古庙中借宿一晚,天亮后李广的随从们提刀拿棒赶到昨晚射虎的那个地方去一看,哪里是什么猛虎,原来是一块大石头。再看那支箭,箭镞已经射进石头,拔也拔不出来。后来李广又照原样连射几箭,只见石头上迸出火花,箭也应声落地。即使用尽全身力气,再也无法射进石头。李广作为神射手的美名却从此流传更广了。

  李广射虎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唐朝诗人卢纶(约748—800年)曾根据这段典故在《塞下曲》里写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通过深山夜射的意境,生动地再现了李广射虎的英勇气概,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名将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李广死后尸体是否归葬天水,史无记载。但李广衣冠冢尚存,这座墓冢坐落在距天水市中心约四华里的文峰山腰石马坪上。墓外原有垣墙,门额题“飞将佳城”,门联排为两行。上联为“虎卧沙场射石昔曾传没羽”,“下联是“鹤归华表沾襟今再赋招魂”。
(责任编辑 小惠)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李广射

上一篇:东南亚的伊斯兰教:现状与特点
下一篇:穆斯林文化遗产——阿文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