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县浮现珍贵手抄本《古兰经》
分享到:
2010-03-14 12:39:41 【来源:博宝艺术网】 点击: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在广河县,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占全县的总人口比例高达98%,是全国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地方,也是穆斯林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最近,在广河县浮现了几部珍贵的手抄本《古兰经》,据省图书馆和省博物馆有关专家鉴定,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主要的经典,它是至圣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受“安拉”的启示陆续下降的。“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Quran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或“读物”。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

      《古兰经》共计114章,据载,6l0年(伊斯兰教历9月),安拉在“盖德尔”的吉祥夜晚,命令天使哲伯莱伊利向至圣穆罕默德开始陆续启降《古兰经》文,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启示”中止。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神圣的语言”,是一部“永久法典”。它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是伊斯兰教法的渊源和立法的首要依据,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

      其中有一本手抄本《古兰经》据称是书写于元代(见图一、图二)。该抄本以牛皮做封面,30卷一部成册,册页平面长31厘米、宽22厘米、厚度为7厘米,后几部分稍有轶失残缺,后经著名阿文书法家马奇志修补完善。牛皮封面颜色色泽部分脱落,呈现出暗沉的斑驳的酱紫色,牛皮历经岁月的风化霜蚀,表面凹凸不平、氤氲弥漫,右下面还有被缝补的痕迹,册页纸张已陈旧变黄、发脆,周边也有磨损。打开扉页《法蒂哈章》,经文周边配有精致的手工图画,全部以金粉镶镀。文中每一册页以红色彩线描绘外框,有的册页边框空白处缀以手工花卉图案,周边以金水彩绘描摹相衬,金色耀眼。综观经文字体,为阿拉伯书法种类中的苏鲁斯体(也称“三一体”),字体粗犷刚劲、笔锋流畅、书体规范。该抄本由广河县阿力麻土乡东乡族穆斯林群众马哈三收藏,由其阿訇世家的祖上代代相传下来。

      另一部手抄本《古兰经》据称书写于明末清初(见图三、图四)。分上下两册,每册平面尺寸为长43厘米、宽20厘米、厚8厘米。该抄本用牛皮做封面、封面上有压花装饰花纹和经文,经过漫长岁月的浸渍,表面颜色部分脱落,花纹也有些模糊,但其制作工艺的考究依然清晰可见。每页用金色线条画出方框,方框内白纸上用阿拉伯文手写而成,页内经文用竹笔书就,经文整篇为纳斯赫体,经文清爽媚秀、结构严谨、技法生动多变、妍妙多姿。在经文的周边,还有长短不一、横斜不等的经文简注,表明书写者不仅是阿拉伯文缮写家,而且对经文的内涵颇具见解,故能随抄随注。

      还有一部手抄本《古兰经》,装在一精致的木匣内,该《古兰经》抄本长19.5厘米、宽12厘米、厚4.3厘米,牛皮卷封面上周雕花中间的经文,凸凹有致,非常精致(见图六、图八)。

      每一页经文外框以金粉水彩镶嵌扉页首章,周边以金水彩绘描摹着阿拉伯细密画,镶镀金粉、图文并茂、出神入化,并且每一页经文柱头(相当于汉语标点符号)都以金粉镶嵌,点点金光闪烁于秀丽的阿文句段之间,显得高贵典雅。经文书法娟秀雅致,酷似今天我们看到的沙特版《古兰经》的标准印刷体,该抄本由宁夏固原穆斯林群众收藏。据说是完成于明代中叶,但有关研究者从其优雅的书法和考究的装帧认为,该抄本《古兰经》价值似乎更高,或者其来自遥远的中亚亦未可知。

      除了手抄本《古兰经》外,还发现一本1914年土耳其印刷的苏菲派伊斯兰文化典籍《代俩以里》。该版《代俩以里》虽然是印刷体,但印刷精美、保存完好、颇有价值。

      阿拉伯文书法艺术通过点线搭配、变化无穷的组合、布局严格的章法,使阿拉伯书法艺术的造型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在形质和神采上达到美的极致,成为阿拉伯民族和全世界穆斯林为之骄傲的瑰宝,东方和世界文化艺苑中别具一格的奇葩。而中国的穆斯林在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上有着别具一格的风格和特色,堪称中国体的阿文书法,让世界穆斯林刮目相看。而在此次发现《古兰经》的同时,还发现了穆斯林书法家马经邦阿訇书写的回族阿文对联(见图十)。对于马经邦阿訇的阿文书法,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1937年到甘肃、青海考察教育时曾来临夏,他在《西北考察日记》中做过这样的评价:“回族同人赠我以马经邦阿訇所作的对联及大中堂,其字以竹帚书写、顿若山岳、扬若轻烟、有似散花之舞,知中土飞白书即用此种笔墨,是亦中西交通史上文化沟通之一例也。”
(实习编辑 马斯)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广河县 古兰经 手抄本

上一篇:阿中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和谐与共的历史透视
下一篇:回忆西宁的皮货业作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