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茶馆今昔
分享到:
2010-05-24 10:06:10 【来源:西海都市报】 点击:

在西宁古城内,除了商店顾客每日熙来攘往之外,红火的地方恐怕要算茶馆了。这里是人们谈心议事和会友之地,许多生意人以饮茶为名寻信息、谈买卖、讲价格、拍板成交。有些远道而来的农牧民进城办完事,也坐进茶馆歇息片刻,顺便泡一壶茶提神解乏。至于一些闲来无事者,更是茶馆的常客。

  回忆解放以前,西宁地区经营茶馆颇有名气的有两家大户:一家户主名叫金吉斋,外号称金家禄禄,兰州人。此馆资金有白洋三百余元,桌椅达五六十套,三台盖碗一百余副。他常年开设在中山市场内的秦剧戏院中,日收入白洋三十余元,由其弟经营,一部分交给剧社,一部分留本人开销费用。若剧社邀赴庙会演出时,该茶馆也随之前去,摆桌经营。另一家户主名叫冯宝山,西宁人,在香水园开茶馆,规模较金家次之,资金约白洋一百元,茶桌共四十套左右。他除了隍庙和南禅寺逢庙会期间,在戏台前面摆设茶座,全家分而经营外,其他规模均较小,分布于城内各街巷。据有些老人回忆,西宁城内开设茶馆的地方,尚有石坡街蒲剧院、山陕会馆、北门外香水园、隍庙行宫、北禅寺坡灵官殿、大新街、三元阁、观门街广福观、小新街艳月楼等处。艳月楼为一座砖结构茶馆,房主自己经营。解放前麒麟公园每年到农历三四月开始游人逐渐多了起来,为接待游人玩赏,到公园开设茶馆的商人数量也渐渐增多,高峰期达二十多家,生意十分红火,收入可观。秋凉季节,他们才歇业撤走。

  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茶馆,设备都很简单,仅有桌椅、火炉、水壶和三台碗茶,附带一些大板瓜子、油炸大豆和少量水果糖及花生米等。当时,每份冰糖桂圆茶售价硬币五角,不放冰糖桂圆的二角五分,至于另加的大板瓜子一两二角,其余的油炸大豆、各式水果糖则按质论价,大都在茶客要走时才一并结算,茶客不讨价还价,以示大方有度。店主招待茶客也十分热情周到,特别是言语谦恭,态度和蔼。随时加添开水,随呼即至,使人大有宾至如归之感。

  解放以后,西宁的茶馆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最早开设的有工人文化宫、人民公园、北禅寺、南禅寺、胜利公园、小桥俱乐部、五一俱乐部等。以后私人经营的有文化街吴子芳(甘肃人)的茶馆、莫家街丁姓茶馆等。这些相继开设的茶馆,与解放前单纯品茗饮茶清一色的格调大不相同。他们会视自己的经济条件,在茶馆添置一些棋类、扑克、纸牌、画报、书刊等。除西门口的越弦剧团外,说书较有名的有苏治平、吴建勋等。有的还邀请艺人说书,或演唱平弦曲艺,活跃了茶客们的文化生活。这类文艺茶馆,以多姿态的形式出现,增添了饮茶者的兴味和雅趣,作为一种崭新的茶俗很受群众欢迎。

  话又说回来,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很理想的茶馆,不仅自己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还形成了客来先敬茶的好风尚。亲朋好友登门必然茶水当先,为客人沏茶,连茶具也得讲究,奉茶时还要双手捧杯,轻迎慢放,亲切招待,否则,就会说你不懂茶礼,有失敬意。

  随着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饮茶解渴、消食、清热、降火、益智等功效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过去不习惯饮茶的人,现在也开始饮起茶来。过去只喝熬茶的人,现在也喜欢喝起高级细茶来。


责任编辑 依布蒂哈吉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西宁 茶馆 今昔

上一篇:历史上的五次中东战争
下一篇:阿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