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西宁城虽不大,但对一些文弱的人步行比较吃力,就需要代步的交通工具。从我记事起,有骑驴上门给人治病的医生,如府门街(现在的文化街)谷先生(名不详)、隍庙街张玉清老先生,还有坐轿车上门诊病的宋子安,也有人乘骡马出门办事的,还有乘坐轿车去机关衙门学校上班的,如省政府秘书长陈显荣,女师校长祁中道等。
三十年代,西宁的轿车子较为时兴,上自省主席,下自一些县厅级官吏都常乘坐轿车。我记得马步芳、张昌荣、陈显荣、魏敷滋、祁中道等及商贾蔡有渊、郑宪亭(真记相馆经理),德盛魁经理赵墨林、宋子安等人家都养轿车。1949年左右,养轿车的人逐步将轿车卖给民间作为营运工具,所以民间开始有了养轿车的人家。如蔡有渊的轿车就卖给了他的车伕杨春荣,祁中道的轿车卖给了邸华亭。
当时西宁轿车比较集中的地域只有现城中区,如观门街有郭家、魏家、晁耀安家;莫家街有张廷珍,兵部街(现解放巷)有魏广兴、罗恕龄;会馆巷(现兴隆巷,有郭正业,还有一家姓蔡的,外号叫“一撮毛”,大新街有唐家店唐窦娃、张华亭;小新街有甘有霖、杨春荣、窦老板(是商会会长赵墨林的车伕),饮马街有邸华亭。养轿车的人家有养一辆的,有养两辆的,也有大车、轿车并养的,全地区新旧轿车约有20多辆之多,他们服务于社会婚丧喜庆,以及商贸物资转运流通,活跃城乡经济。
长途载客运输线路,较远的为兰州、循化、化隆、贵德、门源,较近的为湟源、互助、大通、湟中等县。
过去养车马的人要有“上马鹞子,下马孝子”的精神,否则是养不好车马的。首先要维护好车辆,经常保持清洁卫生,牲口喂得膘肥体壮,皮毛洗刷的油光锃亮,要做到这些,首先人要勤快,能吃苦耐劳,耐心细心才行。在此我提一番我的父亲,他是甘肃省皋兰县邸家庄人名叫邸得春,字华亭,他在1935年从兰州定制了一套车马,在西宁从事经营,他为人生活朴实、勤劳,也很和蔼,爱交朋友,并有助贫之举,在生意运营方面有长客、短客、远客、近客,在运费上里外分明,不刻薄顾客,后来客户较多,生意较为兴隆,因此又买了祁中道的轿车。
养牲口实在是一件很辛劳的事,铡草、喂马、拣料、清扫马糟,日饮水3次,夏天还要每日给茶水一次,俗话说“草膘、料力、水精神”,这些细事都要做到。四季灌一付退劳清肺药剂,另外保持棚圈干燥,每天除湿粪填干土,这样,圈房干燥,蚊蝇就少,牲口不易生病。
牲口从不会拉车到会拉车,起码要请五、六位同行朋友调教,需一个多月时间,有的牲口没见过自行车、汽车、骆驼,容易受惊,乱蹦乱跑,伤害行人,所以,调教中防范措施要周到,器械都要给牲口带好,才能在街上行走。既要在宽窄不同的巷里转弯,还要训练上山下山,涉深浅不同的河道。另外还考验牲口是否有晕水现像,不晕水的牲口过河不在乎水深、水浅;晕水的牲口走到水深的地方,就会卧倒。这样把牲口反复调教多次,一直到不会发生晕水为止。
给牲口“美容”也很重要,每年在春、夏、秋季,人们便要郊游,车主为了招揽生意,需把牲口打扮一番。每天将牲口全身及四蹄洗刷干净。专门用胡麻、鹿角菜熬成浓汁,拿废布蘸上此汁将鬃毛一撮一撮梳理得竖起来,很能吸引顾主。
轿车的构造比较复杂。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轿车由两根辕条,7根横木串成车排,再装车蓬,制做用料主要是榆木、桦木、青刚木。车蓬前后门柱及小立柱空档有装板,上面有花窗;蓬顶是弧型,名叫和尚头,中间放三道梁,再用席片包上去,组装好以后,在轿车车蓬前后门柱及小立柱、车尾横木等主要部位,都要钉上一公分厚、有花样的铁件,使车坚固、耐用、好看。如有的铁件上锻打成狮子滚球图样,很有立体感;有的在铁件上砸上银丝和各种花卉;铁件边砸上“万字不断头”的花纹;也有鸟兽图案的,然后刷上紫色或黑色、黄色颜料,待干透了,刷上桐油,凉干。
车轱辘由车头、辐条、车网子、铁瓦、大小车串、车轴靠串及铁箍、车划子(鞘子)、键条等组成。车头、辐条、车网上为了防止木料劈裂,都要钉上串心铆钉;车网上钉上铁瓦,并钉上大盖头铁钉,这样就很坚固。
车轴是六楞形,小头打上铁箍,大头打上靠串,并在大小头挖键窝子,装上一寸长的生铁键条,车轮转动时,轻巧灵活。再加上随时在车轴的大小头滴上清油,便有些轻巧。
车轱辘有两种样式,一种叫“八道腰”。车头是齐的各打四道铁箍,另一种叫胡芦头,型似胡芦,打有暗箍以防裂缝。
轿车配备的东西,有里、面车围子,冬有棉围子,夏有单围子,用蓝斜布缝制,周边及窗口都用黑平绒裁剪成的云字花样镶边,车门帘和四个花窗上镶上明镜,夏天还备有油布车围,以防漏雨。车蓬内配有较厚的棉垫子,长短三层,大草枕头一个,使顾客坐靠舒适。夏天防止牲口为了被暴晒和雨水淋湿,备有布帐子和油布帐子,随天气情况变换,撑帐子在辕条前端各钉有铁打制的帐杆窝子,将两根帐杆支撑布帐,用绳子绑缚结实以防脱落。
夏天为了顾客坐得凉爽,布帐子边沿折叠缝制绸子皱水,车蓬周边有皱水耳帐子。车子行动起来,迎风飘扬多有凉意。车上还配有一个小板凳,它的使用就是顾客踩着上下车方便,车排底部备有一个小花油瓶,内装清油,以便随时给车转动的部件注油,使其转动灵活。要是走长路,还备有草蒲篮一个,内装一些草料,在路途中使用。
车辆挽具方面,牲口所带笼头、钗子、嚼口、刺牙链子、缰绳、拉车用围脖、拉板、车鞍子,鞧叉、肚带。除缰绳是麻外,其它都是硝牛皮做的,比较柔软,鞍辔有景泰蓝的,有黄铜制的,也有砸银丝花纹铁制的,围脖有草卷芯牛皮面,蓝土布里子;还有一种小巧玲珑的京围脖,适宜拉轿车用,由棕纱卷芯,驴皮面,蓝斜布里子组成,这种围脖,轻巧,不压牲口肩领。车鞍子,弧型梁,桦木鞍桥,榆木鞍板,做的花样较多。只说两种:有鞍桥上雕刻双狮滚球的,也有鲤鱼戏莲的,雕工相当精致,另外配有鞍踏、鞍枕(内装荞麦皮)及汗溜布等组成。驮梁是装辕条头上搭在鞍上提辕条的主要零件;车革酉是更为重要零件,它的两头制有铁环,并用皮条拴在辕条头的铁环内,中间拴三叉皮条,两头拴到鞧上提鞧,一头扣到鞍梁上,它的作用就是车行到下坡路时,牲口屁股坐到鞧上,好控制车速。拉板是拉车的,两根拉板拴有皮条环,套在辕条头铁环上,起牵拉作用。车辆上用具若不适当,会伤及牲口皮毛。备用东西齐全后,检查车排底部勾心是否钉的结实,车轴上勾心槽开的恰当与否?如都合适,就把车排抬到车轴上用绳子札绑好,于是一辆完整轿车就制做完备了。
轿车的运价,依当时各季节市场粮价起落而定,过去西宁粮价小麦1斗3到4元,豌豆每斗2到3元之间,清油每元可买到八九斤(依银币计算),所以运价跟粮价走,同时也看路程远近,如去兰州、循化、化隆,每天平均5—6元,因山大路不好走,郊县每天平均3—4元,市区喜庆用车运价3—4或5元之间,郊游接送客人短趟1元或2元。包车4至5元为标准,旺季价高一些,淡季价低一些,随行就市灵活掌握。(原载《西宁城中文史资料》)
邸兆贵(作者系西宁城中区政府干部)
上一篇:纸上西宁:老西宁城内的阳沟
下一篇:1987年7月31日 麦加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