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回族历史人物读物应把握的原则——以《话说中国》为例
分享到:
2010-08-05 15:22:49 【来源:穆斯林通讯】 点击:

 民族感情与民族心理密不可分,民族感情是民族心理的外在表现,它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民族心理,是增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尤为重要。

  由李学勤任总顾问、何承伟任总策划,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的十五卷本《话说中国》,以“一千五百余则经典故事,全面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亘长而风云变幻的生动轨迹”,是“一部具有多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①。《话说中国》从“创世在东方———200万年前至公元前1046年的中国故事(原始社会、夏商)”到“枪炮轰鸣下的尊严———公元1840年至公元1911年的中国故事(清代)”,“立体凸现光辉灿烂的中华五千年社会文明成果”

  ②,它的出版,对于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特别是向青少年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的确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书中虽然在处理回族历史人物故事上有某些错讹之处,但仍不失为一部较好的中国通史性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为了在普及读物中,也能真实再现历史的真实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这一重要问题必须引起出版者、编著者的高度重视,消除某些读物由于不尊重历史而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笔者仅以《话说中国》中“集权与裂变———1368年至1644年的中国故事”卷(胡敏、马学强著)的海瑞故事为例,谈一谈在出版涉及回族历史人物的通俗读物中应注意把握的一些根本性原则,以引起有关出版等方面的注意,在今后的出版工作中尽量加以避免。

  一、编写出版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故事必须以史实为依据

  在编写出版历史通俗故事中,必须坚持以真实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科学组织材料,并以通俗浅显的现代文语体表达出来。这是通俗读物编写出版的通行规则,更是编著者的社会责任和学术责任。然而就是这样一套发行量很大,而且多次印刷的《话说中国》却出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历史知识错误。

  以明代回族人物海瑞为例,在《话说中国》“集权与裂变”卷这样记述海瑞的故事:“海瑞平日粗茶淡饭,廉洁奉公,从不扰民。据说有一次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两斤猪肉”③。这篇专为表彰海瑞刚直不阿精神的故事,由于没有严格尊重史实,或对历史资料采取想当然的态度,在转述故事中对海瑞使用了侮辱性的文字,为回族读者所不能接受。

  事实上,《明史》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十四海瑞传中是这样表述海瑞为母做寿这一细节的。《明史》曰:“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④。囿于史家的习惯,过去在史籍中,凡入传历史人物均不注明族别。其实,关于海瑞的族属以及海瑞是否回族,早已在学术界确证无疑。比如著名回族学专家杨志玖先生针对“海瑞是否回族”问题,提出“海瑞出生于回族的说法是可信的,文献上也可以找到证据”⑤,杨志玖先生并在其《元代回族史稿》一书中列举出最有力的证据是明人梁云龙所作《海公行状》⑥。由于梁云龙是海瑞的同乡和同时代人,对海瑞的世系甚为了解,因此,通过其《海公行状》对明初海瑞先世的姓名及其与伊斯兰教的关系的考证,杨志玖先生得出了海瑞是回族这一令人信服、有确凿文献证据的结论。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明史·海瑞传》中清楚地看到海瑞作为一个回族的操守,即他所秉持的行为准则。《明史·海瑞传》曰:“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⑦《明史·海瑞传》在这里明示读者,海瑞曾初任福建南平县学教谕即学官。御史前往视察,下属官员均伏地拜见御史,惟独海瑞恭恭敬敬地作揖拜见御史,并且说,拜谒上官是属下之礼,但是此堂是敬拜父母老师教长(即主持伊斯教教务的阿訇)的地方,所以我不能屈膝拜谒御史。随后,海瑞升迁为浙江淳安知县。

  由此可见海瑞对伊斯兰教信仰的虔诚。回族禁食猪肉,海瑞为母亲祝寿绝不可能去买二斤猪肉。因此,《话说中国》故事将《明史·海瑞传》中的“市肉二斤矣”转述成“据说有一次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两斤猪肉”是何等的荒谬,与事实差之千里。

  《话说中国》“海瑞冒死相谏”一篇故事,对于海瑞这样一个《明史》专门列传、族属清晰的著名历史人物,却用“据说”之类极不负责的口吻转述故事,是极不严肃的,也严重亵渎了民族尊严,需要引起出版者和编著者的高度重视并认真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响。海瑞的故事只是这方面典型的一例。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出版 回族 历史人物 读物

上一篇:东部城市流动穆斯林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就业状况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