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家户村志》一座回族村庄的史记
分享到:
2011-10-26 22:22:09 【来源:银川新闻网】 点击:


中国第一部公开发行的回族村志


《纳家户村志》



专家评审会现场。



 

在纳家户村部,人们喜庆村志出版发行。本版图片由永宁县党史县志办提供
 


纳家户如何成为一个回族村?纳家户为何主姓为纳?纳家户与云南的纳家营有着怎样的渊源?纳家户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翻开2011年6月,由黄河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永宁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纂的《纳家户村志》,使久久萦绕于心中的谜团一一解开。

    纳家户起源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的纳家营村,有一块久经岁月却仍华丽精致的青石墓碑,上刻端庄秀丽的汉字楷书,也刻有艺术体的阿拉伯文。这块碑叫纳永阶碑,记载着纳氏祖先的来历:“自来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寻流溯源,祖宗公德,正历久而不可忘者也。粤稽我纳氏宗谱,远祖肇自西域,自索非尔入贡中华,受爵封王。数传至赡思丁,生而神灵,元世祖以平章政事,命辅滇南……”

    《陕西通志》记载:“元初,贵族赡思丁·纳速拉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居留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甘宁青史略》称:“纳氏是纳速拉丁的后裔,于元代迁居宁夏。”在今纳家户清真寺院内的匾额记载曰:“吾家弃秦移居西夏,吾寺起建于明嘉靖年间。”

    《纳家户村志》的总纂佘贵孝先生说:“这部村志弄清了纳家户的渊源历史。从文献古籍记载和清真寺匾额都说明,纳家户纳姓回族的先祖是元代著名政治家、中书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的长子——元陕西平章政事赡思丁·纳速拉丁的后裔。自元代起迁居宁夏,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今天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村镇。而且,在今银川沙滩回民墓葬前竖立着一块花岗岩石碑,正面题刻‘元翁纳老太爷’几个字,从碑文看,墓穴主人是纳速拉丁的第六子,从而证实了纳氏后裔在元代已到宁夏,纳家户人来到宁夏,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纳家户村志》中记载:纳家户原名纳家闸,因村东有汉延渠大水闸而得名,又称纳闸桥。明嘉靖三年(1524年),建纳家户清真寺,明代末期,纳家户已形成规模,筑有城池,四周有护城河、角楼等。清同治年间,清兵镇压马化龙领导的反清斗争,清兵围攻纳家闸、王瞳庄长达一年之久,城毁寨烧人亡。左宗棠秉承同治帝对回民实行大迁赶政策,此地仅剩几户人家,人称纳家户。民国年间,纳家户又兴盛起来,仍称纳家户。

    纳家户变迁

    1958年以前,纳家户是一个纯回民村,与它毗邻的大多是回汉杂居村。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因土地调整,邻村有少量汉民划归该村,致使其人口成分中容纳了少数汉民。现纳家户有农户1448户,人口4080人,其中回族占96.45%。

    《纳家户村志》约58万字,上限追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止于2008年,大事记延至2009年,在写法上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7体,记述了纳家户的环境、人口、社会、民族宗教、村政、村区建设、综合开发、农业、工商贸易、兵事、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村民生活、民俗、人物等,共16章69节。“从起初的打鱼度日,发展到今天迈向小康生活。《纳家户村志》是一部纳家户的发展史,也是纳家户人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奋斗史。”佘贵孝说。

    “在村志编纂中,工作人员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搜集资料。”《纳家户村志》主编吴建彬说。从2009年9月成立《纳家户村志》编委会,到志书付梓出版,搜集资料贯穿了志书的整个过程。仅访问过的50岁以上的人达七八百人,翻阅档案资料近4000册,第一次成稿约80万字,后3易篇目,8次改稿。在收集资料中,工作人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困难,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加点,保证了志稿如期完成。

    翻开《纳家户村志》会发现,有些数据空缺。比如,粮食产量,有的年份有,有的年份没有;人口、耕地面积、人均纯收入等,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数据都没有。“这是因为国家统计局自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主要数据进行统计。”佘贵孝说,但从现有的一些数据即可看出纳家户发展中的变化。如1984年,纳家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759.94元;2009年为5835元,比全国5158元高682元,比全区4048.3元高1786.7元。

    纳家户清真寺寺管会主任吕忠明在看过《纳家户村志》后赞叹道:“书编得好!再不编后人就没人知道纳家户的发展历史了。”

    众手成志

    永宁县党史县志办公室是个仅有5人的小部门,20年编修一次县志,在很多县志办司空见惯。可吴建彬2009年8月到永宁县党史县志办工作后提出,不仅要编写县志、还要重视部门志、乡镇志、甚至村志。于是在访问乡镇、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永宁县党史县志办决定编写《纳家户村志》,其理由是:纳家户是一个回族聚居村,这里有悠久的历史,且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国外友好人士及穆斯林国家的专家、学者先后来此视察、看望穆斯林群众。一个村庄享有如此之高的殊荣,在全国也不多见。为此,写一部村志,把纳家户的发展史记述下来,留给后人,就显得弥足珍贵。

    吴建彬将此设想汇报永宁县委、县政府后,立即得到重视和支持,并写进了县委、县政府2010年的工作安排,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永宁县党史县志办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写过村志,自治区方志办推荐《固原市志》和《原州区志》总纂佘贵孝担任《纳家户村志》总纂。人手不够,文广局、宗教局等15个县属单位先后派人参与进来,一些老领导、老劳模、老先进的子女也提供来许多珍贵的资料和线索。2009年11月,志稿编写工作正式启动,去年8月召开了志稿第一次评审会;同年10月,又召集专家组成员对修改稿进行评议。

    为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志书聘请了宁夏伊斯兰教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志书成稿后,又送达自治区民委(宗教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会长谢生林,宁夏社科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回族研究》主编杨怀中,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兴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杨大业,宁夏社科联副主席杨占武,宁夏社科院回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平等专家审阅。纳家户清真寺教长纳学保也两次修改民族宗教和民俗等章节的志稿。

    小村大志

    《纳家户村志》成书后,开创了两个第一:中国第一部公开发行的回族村志,宁夏第一部村志。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纳家户村志》是小村大志,开启了民族村志编修先河”,石嘴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副编审贾长安有感而发。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地方志以其具有的了解国情、存史资政、维护教化、信今传后的特殊功能,被历代为政者所推崇。“编修村志在宁夏是首次尝试。《纳家户村志》最大的价值就是对纳家户人的源流有了一个清晰的溯本求源,再就是记述了纳家户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纳家户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除其具有的历史文献价值外,对宁夏打造回族文化展示地也极具价值。”佘贵孝说。

    附专家评志意见: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兴华:《纳家户村志》是一本符合中国国情的好书。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杨大业:《纳家户村志》是由回族地区编写的第一本村志,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会长谢生林:村志是一本好书,更是一本影响广大的书,必将对其他村的经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纳家户村志》更有珍藏价值和推介作用。

    ★宁夏社科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回族研究》主编杨怀中:你们为宁夏人民办了一件好事。宣传宁夏,纳家户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纳家户村志》是一部难得的好村志。本报记者 党艳红/文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纳家户村志 回族村 史记 纳家户 云南穆斯林

上一篇:了解历史彰显爱国精神《回族百年奋斗史话》出版
下一篇:《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