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穆斯林大事年编(1919-2000)
分享到:
2011-09-16 19:11:22 【来源:穆斯林】 点击:
1919年7月:济南发生“昌言报馆事件”,回民爱国领袖马云亭阿訇被政府当局杀害。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在全国爆发,山东济南学生及各界人民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救亡运动。然而,亲日军阀段祺瑞的《昌言报》却公然反对和诋毁该运动,激起学生和各界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7月21日,济南各界人士集会声讨《昌言报》的罪行。山东“回教救国后援会”会长、回民爱国领袖马云亭阿訇带领回族青年捣毁了该报报馆,并将其社长、主编等揪出游街示众。事后,济南镇守使马良(回)即派兵捣毁山东“回教救国后援会”,将马云亭、朱春焘、朱春祥三名领导人士逮捕并杀害。这一暴行立即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马良被当局调离山东。

    1919年7月:李廷相编译《天方奇异劝善录》一书,由北京牛街清真书报社刊印。该书共录入劝善故事50则,正文约52000字。

1919年9月16日:马骏、郭隆真同周恩来、邓颖超等在天津发起成立“觉悟社”,创办《觉悟》周刊。

1919年:中国回教俱进会滇支部于昆明创办《清真汇报》。该报仅出1期。

1919年:张希真、李文澜合编的中国伊斯兰教义学著作《宗教正基》一书,由北京万全书局铅印。

1920年2月:《清真月刊》创刊于上海。

1920年:中国伊斯兰教现代地方民间教育组织“常德回教教育辅助会”由湖南常德的伊斯兰教上层人士发起成立。该会会址设在常德清真古寺内,其宗旨是:革新经堂教育,变旧式经堂教学为中、阿文并授的教学,并设立时事讲座等课程;促进城乡各寺成立普通小学,以满足穆斯林子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开展伊斯兰经书编译工作,为不谙阿拉伯语的穆斯林群众提供宗教常识性读物。

1920年:马哀陆(回族)创办《南方日报》于南京。该报又名《江南日报》,共出1年。

1920年:山东回族拳师王兆林创建“俊英体育社”于济南。

1921年1月:北平清真书报创办《清真周刊》于北平(北京)。该刊物主创人为马魁林。

1921年6月:童仁甫(回族)创办《三山日报》于镇江。该报至1937年停刊。

1921年冬12月:印度穆斯林学者赖哈麦图拉所著《仰祝哈尔汉各》一书,由王静斋阿訇译成汉文,取名《回耶辩真》,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正式刊印。译著分上、下两卷,共六章:第一章,“论新旧二约”;第二章,“指明新旧二约原文之更易”;第三章,“论古兰经之废止”;第四章,“驳三位一体说”;第五章,“论清真教中重要问题”;第六章,“论穆罕默德之为圣并辟基督教徒种种之谤渎”。全书约150000字,台湾“回教经书研究社”曾重印该书。
1921年:英籍基督教传教士伊萨克•梅伊逊将雍正年间穆斯林学者刘智所著《天方至圣实录》译成英文,分别在伦敦和纽约出版。后来,前苏联的艾哈迈德•勃烈捏夫又根据英文译本将其译为俄文,取名《俄语实录解要》,法国人又通过俄文译本译成法文。
1921年:杨敬修译《古兰经》汉文选读本《亥贴注解》一书,由上海老北门穿心街清真寺内秀真精舍刊印。该书全一册,共244页。
1922年1月:山西晋城马骏著《清真要义》一书刊印。马骏,字君图,回族,前清举人出身。曾留学英国,历任山西政务厅、教育厅负责人及河东观察使、河东道等职。所著《清真要义》又名《清真要言》,属伊斯兰教教义学范畴。全书共17章,于1933年11月再版刊行。
1922年初:包头清真西寺建寺。
1922年5月27日:中国伊斯兰教地方穆斯林文化教育团体“宁海回教教育促进会”在西宁成立。时任宁海镇守使的马麒兼任该会会长,西宁东关大寺教长马骏任副会长。1929年青海建省后,该会更名为“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马麒去世后,会长改由其子马步芳担任。
1922年7月10日:北京牛街清真书报社出版发行清同治年间马退山所著中国伊斯兰教教义学著作《指迷考证》。该书全一册,正文约78000字。
1922年10月:马福祥出资刊印清康熙年间刘智所著《天方典礼》,由上海中华书局代印。
1922年:中国现代伊斯兰教经书出版、发行机构“北平清真书报社”在北京牛街正式成立。该机构在此之前就已由创办人马魁林阿訇活动运营,社址设在牛街寿刘胡同。其宗旨是:传播伊斯兰教文化,扩大穆斯林的知识视野。1956年公私合营,报社并入北京宣武新华书店。
1922年:孟村县清真寺遭军阀洗劫,全寺被毁。
1922年:中国回教俱进会滇支部于昆明创办《清真旬刊》。该刊物至1924年停办,共出50期。
1922年: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王静斋阿訇,携弟子马宏道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次年秋间离埃及赴麦加朝觐,1924年回国。
1923年2月:刘格平(回)在河北盐山县大提东村创建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大提东支部。
1923年3月:刘守信编译《万化正宗》一书,由天津光明书社刊印并发行。该书属伊斯兰教教义学范畴,共分六篇,正文约22000字。
1923年8月:河南南阳回族穆斯林学者水子立著《世界回教史略》一书,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刊行。该书为我国穆斯林较早从事国际伊斯兰史志研究的纲要性著作,其内容主要依据各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聚居地区的历史资料汇集而成。全书分上、下两卷,共18章,正文约30000字。
1923年:刘霁岚创办《评报》于天津。后来该报因触及时事,于1934年更名为《平报》,至1937年停刊。
1923年:李廷相译圣训选读译著《圣谕祥解》一书,由天津光明书社刊行。该书原名《虎托布》,属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波斯文系列教材之一。译本分上、下两卷,共收入圣训40篇。
1923年:宣化马耀庭编译《教典释要》一书,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刊印。该书属伊斯兰教礼仪典制范畴,全书共分50章,正文约10000字。
1924年10月1日:中国伊斯兰教学术性刊物《回光》在上海创刊。主编为李庆云和一位名叫左东山的日本人,社址设在法租界蒲石路55号。
1924年:尕德林耶教团大拱北门宦将脱稿于同治年间的宦统史略《清真根源》一书刊印问世。该书记载了大拱北门宦的道统和老道祖化者尔不董拉希及道祖祁静一等事迹。
1924年: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性刊物《明德月刊》创刊于天津。该刊物由天津回教联合会创办,至1927年停刊,共出11期。
1924年:刘髯公创办《新天津报》于天津。该报至1937年停办。
1924年:李廷相译《天经译解》一书,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初版刊行。
1925年:中国伊斯兰教现代新型教学机构“成达师范学校”,由马松亭、唐柯三、法静轩、穆华庭等人于山东济南创办成立。校名取“成德达才”之意,主要以培养校长、教长、会长“三长”为主。该校课程设置一改过去的陈规旧俗,兼授经、汉各科。学制为四二制,前四年为初级师范,后二年为高级师范。学校实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设有专门的委员会(包括编译委员会、回文课程设计委员会和毕业生服务指导委员会)、教务部、训育部、事务部、出版部等机构。校址最初设在济南西关杆石桥穆家车门清真寺内,1929年秋学校因故迁往北平,校址改设在北京东四清真寺内。1937年,因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爆发,学校又南迁桂林。1940年,国民政府将该校接管,更名为“国立成达师范学校”,曾在安徽阜阳设立分校。1944年秋,学校又因桂林沦陷再迁往重庆。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北平。1949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同北平的西北中学、燕山中学、西北女中合并,成立了国立回民学院。
1925年:李廷相译中国伊斯兰教劝善故事类译著《天方奇观》一书,由南京明德书社铅印刊行。该书原名为《卜合雅提勒传》,作者以种种奇闻铁事来引导读者,进而劝进教化,达到其宣教的目的。全书共分十卷,正文约27000字。
1925年:中国伊斯兰教地方性穆斯林青年宗教文化团体“广州回教青年会”,由何敏衡、陈焕文等人发起成立于广州。
1925年: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再版重印咸丰年间长沙人蓝煦所著伊斯兰哲学译著《天方正学》。
1925年:中国伊斯兰教地方性穆斯林慈善机构“广东回教慎终会”在广州成立。会址设在广州南胜清真寺内,拥有部分动产和不动产。1934年该会改组,更名为“广东回教同益会”。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该会因广州沦陷而停办。
1926年1月1日:中国伊斯兰教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回教学会月刊》。在上海创刊。该刊物由设在上海的中国回教学会主办,沙善余任主编。1926年共出12期。1927年1月至1929年9月曾一度停刊。1929年10月复刊,改为《中国回教学会季刊》,仅出一期即停刊。
1926年4月:河北涿鹿县清真寺教长张鸿韬所著伊斯兰教教仪常识性著作《女子礼拜箴规》一书,由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刊行。
1926年7月:中国伊斯兰教教义学译著《清真教之研究》一书,由云南马镇邦编译而成。该书为锡兰友努斯来博•阿罕默德•摩希甸编纂的回教丛书之二,原著作者为英国握享清真教会罕直克尔定,广东人张炳镇初译为汉语。全书分为7章,正文约25000字。
1926年8月:刘格平在河北盐山县大提东村创建成立中共大提东支部。
1926年8月:上海伊斯兰文化供应社编纂的《伊斯兰丛书》之一《穆罕默德言行录》一书撰成,并在上海出版印行。全书由29篇短文组成,正文约25000字。
1927年8月17日:北伐军铁道队三排长、中共党员罗雨田(回)同志,在蚌埠因叛徒出卖不幸被害。
1927年9月:中国伊斯兰教宣教及知识性刊物《伊光》创刊于天津。王静斋担任该刊物主编,尹伯清、陈鹭洲、张石麟等人曾先后任编辑。社址最初设在天津清真北大寺内,后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该刊先后迁至武汉、河南郾城、重庆、甘肃武威、宁夏吴忠及银川等地刊行。至1939年2月停刊,前后共约刊行128期。
1927年11月:广州回族穆斯林举行游行集会,支持广州起义。
1927年冬:中国伊斯兰教地方青年文化团体“中国回教青年学会”由四川成都几所大学的穆斯林学生在东鹅市巷清真寺内发起成立。该会成立不到一年即解散。
1927年12月:中国回教学会出资刊印马复初译《宝命真经直解》一书。该书又名《汉译宝命真经五卷》或《本经五章直解》,是中国《古兰经》早期汉译选本之一。
1927年:中国伊斯兰教综合性知识刊物《震宗报》创刊于北平。唐易尘任该报主编。社址设在天桥西市场大街路南24号,接收稿件总务部设在先农坛福长街5条3号。抗日战争后期停刊,共出7卷。
1928年2月15日:回族反帝爱国运动先进分子、中共北京市临时党支部书记兼组织部部长马骏同志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1928年3月:中国伊斯兰教宣教刊物《真光》创刊于云南昆明。该刊物由昆明市东门清真公会主办,社址设在东门清真寺内。
1928年春:中国伊斯兰教现代新型教学机构“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由中国回教学会在上海创建成立,校址设在小桃园清真寺内。1929年更名为“上海伊斯兰经学研究社”,后又更名为“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学校”。1930年,校址迁至上海青莲街222号。达浦生曾担任该校校长。著名的伊斯兰学者马坚即毕业于该校。1938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办。
1928年10月:中国伊斯兰教宣教类刊物《天方学理》创刊于广州。该刊物由广州濠畔街回教礼拜堂天方学理月刊社主办。马瑞图任主编。至1936年停刊,共出6卷。
1928年:中国伊斯兰教新型教学机构“杭州穆兴中学”由杭州凤凰寺董事会集资在银洞桥绸业会馆创办成立。该校按照当时教育部颁布的办学标准施教,除定期为回族学生开设伊斯兰教义、阿拉伯语外,其课程设置还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常识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
1928年:中国伊斯兰教师范学校“上海私立伊斯兰师范学校”由回族著名阿訇达浦生、哈德成及回族著名政界人士马福祥创办成立于上海小桃园清真寺内。马福祥任懂事长,达浦生任校长。1938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迁至甘肃平凉,更名为平凉伊斯兰师范学校。1941年改为“国立陇东师范学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与平凉师范学校合并。
1928年:中国伊斯兰教现代新式学校“万县伊斯兰师范学校”由四川工商界穆斯林人士周级三发起成立。校址设在万县清真寺后山坡。1935年,该校因经费拮据而停办。
1928年:积石县上庄清真寺毁于战火。
1928年:临夏清真老华寺、清真老王寺、清真大祁寺、清真西寺、清真铁家寺等被国民军焚毁。
1929年1月:中国伊斯兰教综合性学术刊物《月华》创刊于北平。该刊物由设在成达师范学校的“月华报社”编辑出版,赵振武任主编。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停刊,并随校迁往大西南后方。1938年4月5日在桂林复刊,1942年出至14卷12期后因时局动荡印刷条件不敷而停刊。1946年元旦在重庆复刊。1947年迁回北平继续出版,由旬刊改为月刊。1948年出版最后六期。该刊物第一、二两卷为报纸形式,八开,四个版面。自第三卷起,改作杂志形式。原以卷期计算,1947年改月刊后变为年度计算。
1929年2月: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术类文化刊物《清真铎报》创刊于云南。该刊物由云南回教俱进会白孟愚等人发起创办。社址设在昆明正义路121号,马适卿、马慕青任主编,纳忠为主要负责人。出版近30期后,因编辑人员陆续离滇而停刊。1940年日本侵华期间,云南回教救国协会会长马伯安将其复刊,号召各族同胞“团结起来,共赴国难”。但只刊印3期,就因稿件与印刷厂遭日本飞机轰炸而再度停刊。1945年10月,重新复刊,销行量迅速增加,至1948年时已达3000份。1949年9月,该刊在出版了38期后,因国民党云南政府“九•九”整肃而被迫停刊。在此期间,白寿彝、马坚、沙得珍、纳钟明、纳训等人曾先后担任过主编。1948年9月份,该刊物还出版了当时全国唯一的穆斯林周刊《伊斯兰通讯》。
1929年10月:中国伊斯兰教民间社团“中国回教公会”由哈少夫、马乙棠、沙善余、伍特公、孙燕翼、达浦生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该社团的宗旨是:联络国内穆斯林情谊,共谋回民公益事业;团结全国穆斯林,辅助国家。其工作任务是:(1)造就优良阿訇,以发扬伊斯兰教教义,砥砺道德。(2)广设学校,以振兴平民教育,启牖民智。(3)兴办职业教育,以提高回民生活。(4)延请名人讲演,以实施公民训练。(5)创设医院、图书馆等慈善福利事业,以利于穆斯林身心健康。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穆斯林 大事

上一篇:世界最长运河:京杭大运河1794公里
下一篇:中国穆斯林大事年编(1919-200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