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临夏穆斯林的上海情
分享到:
2012-10-28 16:48:47 【来源:】 点击:

 在上海市闸北区铁路上海站北广场地区,有一家闻名遐迩的“大胡子”清真拉面馆。铺面不大,却拾掇得干干净净。店主马奴海是一名来自甘肃省临夏市的回族商人。因为蓄着一把漂亮的络腮胡子,故而大家都叫他“大胡子”。

 

  1988年,20岁刚出头的马奴海怀揣着创业的梦想,从老家临夏来到上海,先后在豫园和铁路上海站北广场地区的拉面店给人打工。从洗碗工做起,经过多年的学习磨练,他逐步掌握了经营拉面生意的门道。1996年,他筹资租下了铁路上海站北广场地区的一家铺面,开了“大胡子”清真拉面馆。在闸北区民宗办和区少数民族联合会的关心与支持下,他文明经营,热诚待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胡子”清真拉面馆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在全市和来自西北地区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群众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它给了我创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我要尽自己所能来回报社会、回报上海。”这是马奴海的心声。他热心民族工作,先后担任了区少数民族联合会来沪人员联络组副组长、区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天目西路社区(街道)少数民族联合会分会委员,尽己所能,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默默奉献。2011年1月,他被评为上海市民宗系统“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

 

  马奴海是位虔诚的穆斯林。生意再忙,他也每天坚持礼“五番拜”,每周去清真寺参加“主麻日聚礼”,并为清真寺做一些义务劳动。因为来自西北民族地区,本身又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故而他对该地区回、东乡、撒拉、保安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颇深,这也为他做好区少数民族联合会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一次,马奴海和一名老乡去区内彭浦新村地区办事,途经一家挂着“清真”字样的拉面店时,凭着职业的敏感,他感到经营者不像是穆斯林,于是当即进店里了解情况。果然,经营者说,他前一天刚从一名西北回族商人手里将店面转租过来,因急于开业,还未来得及更换店招。马奴海耐心地向他宣传《上海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劝其将店招上的“清真”字样立即撤除,以免引发事端。但经营者敷衍他说,现在没空,等有空了再撤除。同来的老乡见状,拿出手机欲召集同乡前来帮忙。马奴海制止了老乡,并当即向区民宗办反映情况。在区民宗办和街道有关部门的及时介入下,该店经营者认识了错误,当天就将带有“清真”字样的店招撤除,消除了一个可能引发“清真不清”事端的隐患。

 

  2008年夏,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马奴海的拉面店也在动迁范围内。经营了12年的店铺面临关闭,马奴海很是不舍。但为了北广场改造工程能及时完工,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方便,他毅然停止营业,另觅铺面,带头搬迁。他还根据区民宗办的要求,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该地区其他几家清真拉面店经营者的思想工作。在他的配合下,这几家拉面馆全部如期搬迁,未发生一起上访或聚众阻挠动迁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为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尽了力。

 

  2011年5月的一个夜晚,区有关部门在彭浦新村地区组织联动执法时,在纠正某兰州拉面店违法设置灯箱过程中,与该店业主马某等人发生纠纷。于是,马某召集一些同乡,先后两次到市、区有关部门上访,后又聚集在派出所门口,要求解决问题,且情绪激动。为此,区民宗办请马奴海前去做工作。他二话不说,立即关上店门打车赶到现场,利用自己与事主马某同是西北老乡的身份,同彭浦新村和临汾社区(街道)的几名少数民族志愿者一起,配合区有关部门,苦口婆心地做马某等人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激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事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从而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王莱莱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一位 临夏 穆斯林

上一篇:古尔邦节 茯砖茶俏销新疆穆斯林
下一篇:宁夏开拓东南亚穆斯林旅游市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