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的社会背景、基本进程和历史影响
分享到:
2012-05-25 00:45:37 【来源:穆斯林在线】 点击:

十字军东征(1096—1270)是以罗马教会为核心的西欧教俗封建主对地中海东岸穆斯林国家和东正教国家拜占廷进行的侵略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历时将近两个世纪,先后进禄8次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兵力数十万,战争涉及欧亚非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堪称为中古时期的“世界战争”。战争结果对参战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十字军东征的原因。

    11世纪,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小农生产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日益冲击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加剧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分化。封建主受商品货币经济的刺激,地租收人日益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以致负债累累,进而变本加厉地剥削农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土地的破落骑士阶层,四处抢劫,肆意掠夺,是社会的一种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加之西欧各国政治不统一,封建主割据一方,彼此攻代,战乱不已,社会无序,动荡不安。罗马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和巨大的国际中心,对西欧日益恶化的社会危机深感忧俱,竭力鼓动和策划十字军东征。通过十字军东征既可以解决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克服当前的社会危机,还可以利用十字军的宗教狂热扩大教廷的政治影响,将东部的希腊正教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并通过掠夺东方国家的土地和财富以加强教廷的实力地位。此外,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为了独占东地中海的贸易特权,也积极支持十字军东征,并为之提供资助。

    东方世界(包括拜占廷和中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商业兴旺,文化发达,早已让西欧封建主垂涎三尺。只是由于条件不成熟,未敢妄动。11世纪末,据有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等地域、奉行伊斯兰教的塞尔柱帝国(突厥人所建)分裂,削弱了力量。而拜占廷帝国在和突厥人塞尔柱帝国的战争中,一再失利,国土日蹙,处境窘迫。这就为蓄谋已久的西欧教俗封建主的侵略提供了机遇。

   (2)十字军国家的建立与败亡。

    位于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地区的耶路撒冷,曾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都城,城内建有耶和华圣殿,是犹太人(以色列人)崇拜上帝的中心,也是他们民族的神圣象征;耶路撒冷也是耶稣基督布教、受难和“升天”之地,被基督教徒视为“圣地”;据传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神秘夜行的目的地,因此也被穆斯林视为伊斯兰教的“圣地”之一。636年,阿拉伯人从拜占廷帝国夺取巴勒斯坦,耶路撒冷转届阿拉伯帝国。1076年,耶路撒冷又转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帝国。由于阿拉伯人和突厥人实行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直到十字军东侵以前的4b3lE世纪,耶路撒冷作为上述三教的共同的“圣地”,各教教徒朝圣、礼拜等宗教活动,基本上相安无事。然而,当西欧封建主决定要发动侵略战争时,他们就大肆编造谎言,蛊惑民众,说东方的穆斯林如何迫害基督徒,破坏“圣地”,号召人们去援救基督徒,“解放圣地”。教皇还许诺,凡参加十字军者可以获得免罪,灵魂得救,欠债者免还债务,农奴获得自由,并以获得丰厚的战利品相诱惑。

    1095年至五月26日,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勒芒城宣布组建十字军。急于摆脱封建压迫的数万农民首先响应,但他们没有装备和给养,又缺乏组织性,绝大部分人死于非命,幸存者徒劳而返。翌年秋季,由封建主组成的第一次十字军(1096—1099)约10万人,由欧洲出发,经君士坦丁堡渡海进人小亚细亚,在拜占廷的帮助下,攻占塞尔柱帝国首都尼西亚;进而又攻占爱德沙和安条克;1099年7月,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并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爱德沙、安条克、特里波利和耶路撒冷4个十字军国家。罗马教廷为控制十字军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建立了一种特别的宗教军事组织——僧侣骑士团:计有圣殿骑士团(神庙骑士团),医院骑士团(约翰骑士团),后来又建立条顿骑士团。骑士团内部有严格的教规和军事纪律,有很好的装备,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是教廷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工具。十字军侵略受到东方穆斯林的强烈反抗,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消灭爱德沙十字军国家。西欧教俗封建主组织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一五149),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但在穆斯林的抗击下毫无作为,无功而返。1187年7月,以阿尤布朝的埃及苏丹萨拉丁为首的穆斯林军队,在巴勒斯坦北部大巴列湖附近的海延(一译赫淀),一举消灭十字军主力,活捉耶路撒冷国王,解放了被十字军占领88年之久的耶路撒冷。西方为挽回败局,又组织力量强大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一1192)。这次十字军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即红胡子腓特烈)、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狮心查理率领下进行的。由于各国十字军之间矛盾重重,不能协调作战,各国十字军单独行动,没能达到预期目的。德皇腓特烈一世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水身亡,其军队亦随之瓦解。法国十字军占领阿克港后,于1191年回国。1192年,英王查理与埃及苏丹萨拉丁签订和约,承认萨拉丁占领耶路撒冷,从而结束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是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的,进攻目标不再是异教的穆斯林,而是信仰同一基督教的拜占廷。1204年4月,十字军攻陷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大肆掠夺之后,在拜占廷帝国故地上建立一些十字军国家和封建领地,其中最大的为拉丁帝国(1204—1261)。威尼斯商人夺取了拜占廷许多贸易和军事要地,垄断了同东方各国的贸易。

   第四次十字东征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教会权威的动摇,十字军战争的宗教狂热开始低落。此后的四次十字军,规模较小,多以失败告退。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历时两个世纪之久的十字军东征至此结束。

    十字军东征的基本进程。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约10万人,由欧洲出发经君士坦丁堡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占了耶路撒冷,并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耶路撒冷等4个十字军国家。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一1149),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德国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但在穆斯林的抗击下无功而返。1187年7月萨拉哈丁为首的穆斯林军队解放了被十字军占领88年之久的耶路撒冷。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一1192)由德国皇帝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即红胡子腓特烈)、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狮心查理率领下进行的。由于各国十字军之间矛盾重重,加之德皇腓特烈一世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水身亡,其军队随之瓦解。法国十字军1191年占领阿克港后回国。英王查理1192年与萨拉哈丁签订和约,承认萨拉丁占领耶路撒冷,结束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由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的,进攻目标为信仰希腊正教的拜占廷。1204年4月,十字军攻陷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大肆掠夺之后,并建立一些十字军国家和封建领地。威尼斯商人夺取了拜占廷许多贸易和军事要地,垄断了同东方各国的贸易。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年);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年);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年)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年);

   第四次十字东征此后的四次十字军,规模较小,多以失败告退。1291年,埃及马木留克人攻克十字军最后据点阿克,历时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至此结束。

 (3)十字军东征的后果和影响。

    十字军东征是中古时期的世界性战争。这次战争,历时之长,涉及的国家之多,地理范围之大,影响之深远,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十字军东征给包括拜占廷在内的东方各族人民造成了一场历史性的浩劫,它破坏了生产力,摧残了经济和文化,断送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严重地妨碍了近东各族和各国的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欧洲广大劳动人民蒙受了巨大牺牲,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
但是,十字军东征的后果和影响不完全都是消极的,特别是对西欧来说,其积极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十字军东侵占领了以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方广大地域,并建立了耶路撒冷、拉丁帝国等一系列的十字军国家。西欧封建统治者通过战争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土地和财富,极大地改善了西欧社会经济状况,不仅克服了社会经济危机,并且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十字军把东方的许多产品和生产技术,如棉花、水稻、西瓜、丝织、印染、制糖等传人西欧,大大丰富了物质生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在商业方面,意大利商人取代了阿拉伯和拜占廷商人在东方贸易中的垄断地位,独占了地中海商业霸权,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的商业发展。十字军东侵结束时,由东方输往欧洲的商品比以前增加了10倍。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市场的扩大,从而导致西欧封建社会的深刻变化,开始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恩格斯指出:“在意大利诸城市共和国中得到推动力的贸易,也波及到德国的沿海城市;货币流通以空前的高速度在发展;最后是,社会借助于无数新思想和新事实在接受着深刻的变化。”

    其次,十字军东侵过程中,许多贵族和骑士丧生或因战争失败而消耗了力量,另一方面,城市却在不断地发展,市民地位日益提高。市民反对封建主专制,导致有市民参加的等级议会制的产生。贵族力量的削弱和市民力量的加强,有利于王权的提高。在中世纪“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第三,十字军东侵期间,封建主为筹措战费急需金钱,曾让部分农民以金钱赎买自由,或减轻部分封建义务;有些封建主在战争中死亡了,他们的农奴也往往得到了自由。另一方面,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地租日益取代劳役地租。这一切“发生了一种有利于农民的决定性的转变。”

    第四,十字军东征导致罗马教会权威的盛极而衰。罗马教廷是十字军东侵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战争初期,随着十字军的胜利,教会权力大大膨胀,如教皇英诺森三世时期(1198—1216),教会权力达于顶点。但是,后来随着十字军的失败,十字军的神话破灭,教会权威动摇。另一方面,各国王权不断加强,教会权威日益受到挑战。于是作为西欧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的罗马教会势力衰落了,这就为西欧各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恩格斯在谈到十字军东征的结果时指出:“十字军东征的结果是贵族阶级的削弱,市民阶级和王权的加强以及农奴解放的开始”。

    此外,十字军东征对西方军事方面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十字军通用重装骑兵战术。战时采用一线队形作战,骑士配置在前,侍从和步兵在后。战斗一开始即分为若干小群和单兵进行决斗,骑兵和步兵之间很少协同作战。而阿拉伯和突厥人的军队主要是轻骑兵,他们装备弓湾、马刀,其战斗素质和机动能力都优于笨重的十字军骑兵。阿拉伯和突厥人骑兵先用弓箭射伤十字军,尔后将其包围,割裂敌军,加以歼灭。十字军东征使西欧重骑兵的作用下降,轻骑兵和步兵的作用日益提高。十字军还从东方学会制作燃烧剂,后来又掌握了火药和火器的制作技术,加强了战争能力;特别是从阿拉伯人处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从而大大改善了航海条件。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摇桨战船队逐渐被帆船队所取代,这标志着西方海军战略战术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总之,“十字军东征的结果,使动荡的欧洲的面貌焕然一新。从巴勒斯坦国来的人大开眼界,更新了观念。此外,大批大批封建主在东征中战死,欧洲各国不再困于那些好战成性的封建主们的扰攘,一时如释重负,颇为自在。国王们用一种初级形态的中央集权政府取代了各自为政的封建体制:警钟楼(beffro)不久便与封建城堡主塔(donjon)一样成为防卫与权力的象征。”

    诚然,十字军东征带给西欧的不完全是胜利和实惠,也有负面影响。十字军东征,使西欧广大劳动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自不待言。就战略而言,也有重大失误之处。例如,十字军征服拜占廷,西欧教俗封建主暂时如愿以偿,痛快一时,但从长远的政治战略来看,这是得不偿失的错误。首先,侵略拜占廷彻底暴露了教会所标榜的十字军东征是为“解放”耶路撒冷,援救基督教教友的“神圣事业”的虚伪性,从而导致教会威信扫地;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征服拜占廷就破坏了君士坦丁堡作为欧洲对东方穆斯林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的作用,使东南欧直接暴露在穆斯林攻击的目标之下。后来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反而成为土耳其人进攻欧洲的桥头堡,欧洲为防御土耳其人的进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还有,十字军东侵及其暴行造成了穆斯林人民和欧洲基督教之间的长期仇恨和对立,遗患无穷。如当今的中东和巴尔干诸多问题,从历史原因上来说,即可以溯源于十字军时代。不过这些都是当时人们始料不及的。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十字军 东征 社会

上一篇:剑桥中国晚清史关于陕甘回民起义的记载
下一篇:沧州回族先民的传奇往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