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干族
分享到:
2012-01-26 13:01:20 【来源:东干族杂志】 点击:

东干族是中国回族的后裔,其主要来源是19世纪末回民起义失败后迁居中亚的起义残部。在120余年的历程中,由于生存需要和受教育的结果,使这个原本操用单语的民族群体渐变成了一个多数人能够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双语民族,并且由于语言环境和教育的原因,部分东干族丢失了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其它民族的语言。同时,双语化进程中强烈的民族意识凸显出来,又使东干族认为东干语这一从语言学特征上讲的是汉语西北方言特殊变体的语言就是东干族(回族)自己的民族语言,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语言观。

    一、东干族的双语化进程

    1.过境初期到卫国战争前夕的单语时期

    东干族在最初过境的几十年间,能够掌握俄语或其它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是极少的。迁来初期,东干族人数较少,又聚居在一起,多数人整日耕作,劳作于田野,能够接触到俄语等其它语言的机会也小得多,加之中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当地民族的接触也十分有限,相互协作的机会也比较少。而且在当时生存都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沙俄政府及十月革命后初期的苏维埃政权对教育没有投入过多的注意力,整个东干民族很少有人受到正规教育,文化水平很低。所以整个民族直至卫国战争前夕仍处在单语时期。据一些老人回忆,当年卫国战争(1939年—1945年)爆发初期,乡庄上去当兵的青年人都不太会说俄语,有的去了战场后,往家写信,使用的还是“消经”文字。在这一阶段,也有极少一部分人掌握了俄语或其它少数民族语言,如外出受教育的年轻人或常与外界接触的商人等,但这些人仅占东干民族的极少一部分。诗人黑牙•拉阿洪(70岁)曾回忆说他小的时候,乡庄上如果谁会说俄语,旁人都会当稀罕事来看待。因此直至二战前夕,东干民族仍是单一语言民族。

    2.卫国战争期间到七十年代的双语过渡时期

    二战前的三十年代,苏联中亚地区的教育事业已经有所发展,东干民族的双语化进程已开始初现端倪。但由于战争原因,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教育一时没有保障,东干族暂时也失去了在教育中接触俄语这样一个双语化的机会。但这一时期的战争对东干族的双语化进程有着催化的作用。因为战争使苏联各民族凝聚在一起,空前团结,形成了反抗法西斯德国的巨大的、统一的力量,东干族作为苏联的一个少数民族,和其它民族一道积极投身于保卫祖国和战争后恢复经济的工作中,这使他们有可能接触到俄语和其它民族的语言,这一共同奋斗的时期可以算是东干族双语化的初始阶段。

    战后经济逐渐恢复后,东干族从此也开始了快速的双语化进程,这一进程的主要催化剂便是教育。因为战后前苏联教育逐渐走上了正轨,东干族也和其它民族一样,开始享有受教育的权力,并开始频繁接触俄语。因为在东干族就读的学校中,除东干语和外语(早前外语也少有开设)以外,所有课程均为俄语讲授,这样使新一代受教育的东干年青人能够系统地学习俄语并使用俄语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再者俄语作为族际共同语在中亚有极强的社会功能,这样使俄语迅速成为东干族的第二母语,东干族中掌握俄语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1970年,在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总数为19837人,95.4%的人认为东干语是母语,同时掌握俄语的人的比例也已达到52.9%。哈萨克斯坦东干族总数为17283人,94.7%的人认为东干语是母语,同时掌握俄语的人数比例也已达到43.3%○1(P252-253)。到1979年,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总数为26661人,掌握俄语的人为17639人,占总人口的66%。○2(P260-261)这样的比例已说明在东干族群中,双语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东干族已经从单语民族过渡到了半数以上通晓另一种语言——俄语的双语阶段。这一时期是东干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是东干族接受教育、参与社会活动异常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双语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期。

    3.八十年代至今的双语发展完善时期

    自八十年代以来,东干族的双语化范围也逐渐覆盖了整个民族,今天的东干族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人兼通俄语的双语民族。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目前吉尔吉斯斯坦的东干族总数为51,800人,15岁以上人口为30,993人,这组人中认为东干语是自己母语的为29,985人,占15岁以上人口的97%,掌握俄语的为28,360人,占15岁以上人口的80%○3(P31)。笔者在五个东干族聚居点(阿列克山德洛夫卡乡、米粮川乡、马三成乡、尔德克乡、比什凯克市)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300个12岁以上的东干族人中,熟练掌握俄语的人数为28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3%,不太熟练或基本不会俄语的为19人,仅占7%。这些人无一例外均为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他们几乎没有受过教育或受教育的程度很低。由此看来,俄语日益成为东干族重要的工作语言和生活语言,俄语渗透到了东干族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东干族的社会交往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东干族今天已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兼用母语和俄语的双语民族,这中间教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越普及,双语化程度也就越高,当然现今各种传播媒介也在双语化进程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东干族最典型的双语类型是东——俄双语,同时也有其它一些双语类型。中亚地区是多民族、多语言的交汇地区,尤其是突厥民族的语言如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维吾尔语、乌兹别克语、塔塔尔语等也是使用较广泛的语言,东干族在和操用这些语言的民族长期相处、共同合作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因而东干族中兼通东、俄及突厥语言的多语人也不少。这种现象有较强的地域性,如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市,东干族兼通乌兹别克语;在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市,东干族多兼通哈萨克语;在哈萨克斯坦的潘菲洛夫(现撒马尔)等地,东干族多兼通维吾尔语;在吉尔吉斯斯坦卡拉库里市尔德克乡,东干族则多兼通吉尔吉斯语。这些突厥语言均为地域性的强势语言,因而易被东干族所掌握。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吉尔吉斯坦15岁以上的东干族为30,993人,掌握了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的共4,285人,占这一人群的13%。○4(P31)在笔者的抽样调查中,300人中兼通吉、哈语的为922人,占30%强,而且60岁以上老人明显多于年轻一代,92人中占了57人。这些兼通吉、哈语的东干族或母亲一方为吉尔吉斯或哈萨克族,或曾经就读于吉语或哈语授课的学校,或是通过日常接触到的。目前对新一代东干学生来说,兼通吉、哈语又多了一条渠道,那便是在学校学习。因中亚国家独立后,小学教育中都加上了民族语言如吉、哈语的课程,东干学生就读的学校也不例外,因而今后东干年轻一代兼通这些突厥民族语言的情况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上一篇:三亚凤凰镇回族开斋节
下一篇:撒拉族民族服饰特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