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伊斯兰慈善事业的一些建议
分享到:
2013-07-23 01:47:59 【来源:】 点击:

       尊贵斋月到来后,诸报端和网络频传各地如火如荼的慈善事业,着实令人欣喜,多年来,国内穆斯林纳天课、出施舍,总是默默举意,从不组织化、系统化。这可能和中国穆斯林所经历的历史有关,也与现实文化背景有关。

 


 

 

     但现在的穆斯林已经慢慢觉醒,他们尝到了将这些属于主命或圣行的善功集体化之后的好处,这确实是值得肯定的。其实,集体化地运作这项善功符合伊斯兰精神。通读《古兰经》和圣训,我们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天课这项工作如同礼拜一样,将其集中起来,进行总体调研、评估、分析、分配、跟踪和总结……其效果与单独私自履行的效果有天壤之别。如同单独礼主命拜的回赐仅是集体礼主命拜回赐之二十五分之一。

 

      伊斯兰为倡导集体缴纳天课,甚至规定管理天课的人可以享受天课,哪怕他们是富裕的。那么什么是“管理天课的人”呢?经注学家和教法学家们告诉我们,天课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对需求者进行寻访、考核,对其情况进行分析,看哪一些人最需要资助,交给哪一些人回赐在安拉那里更大,其社会效应更好。安拉说:“安拉命令你们将信托物交给其应受者。”(妇女:58)天课也是一种“信托物”。但何为“应受者”呢?“应受者”原词有“家人”的意思,意指:“最应该接受天课、最有资格接受天课的人”,如果同时有十个穷人,那么天课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在这十个人之间进行考核和评估,看哪个人最需要,就交给最需要的人,然后再做后期跟进工作。如此做了,他就把天课这件信托物交给了其“家人”,否则,就可能是张冠李戴了。

 

     把天课交给穷人或需求者之后,天课工作者并未万事大吉,其工作还没有结束,而要进行后期跟踪,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售后服务”,一家公司的售后服务如何,决定公司的实力和品质,我们伊斯兰工作者也有好多“售后服务”,一位兄弟或姐妹归信了伊斯兰,我们要做的“售后服务”就是随时关心其生活、信仰、学习和环境,要不断给其温暖,让其感觉置身穆斯林大家庭,感受伊斯兰温馨;一个人接受了天课,我们要不断去了解他,信仰方面是否加强了,学习方面是否进步了,认识方面是否明确了,生活方面是提高了……这些都是“售后服务”工作范围。并随时总结工作当中的不足和经验,年年总结,时时分析,以期将伊斯兰慈善工作做得更好,安拉那里的回赐更大。

 

     说到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那就是慈善工作者要注意让受益者了解行善者的背景文化,详细研读《古兰经》文和各大部圣训,我们会得出一个明确结论,伊斯兰的天课也好,其他一般施舍也好,始终贯穿着伊斯兰的信仰文化,哪怕是一个非穆斯林,只要他对伊斯兰心存善意,或者有所向往,我们就可以将天课交给他们,《古兰经》将这种人称为“为被团结者”。我们在搞慈善,搞捐助,但我们在其中可能缺乏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我们在向受益者实践我们的善举的时候,我们疏忽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对自身背景文化——伊斯兰文化背景的突现和加强。这是现在的伊斯兰慈善工作者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

 

     还有一点就是慈善的内容,现在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是物质方面的捐助,绝少看到精神捐助。其实,《古兰经》和圣训也好,各大教法经典也好,都在不断地从精神和物质方面寻找平衡,伊斯兰是一个中正的宗教,其中正的表现之一就是它需要精神,也需要物质,它既不完全侧重于精神,也不完全侧重于物质,而是要不断地在其中保持平衡。

 

     今天,我国民生政策愈来愈好,许多地方尤其城市里绝大多数公民的基本生活已经有了保障,国家为一些真正的贫穷者提供低保,在农村,许多农民甚至可以向国家申请修建房屋补助。所以,我们应该将目光向精神层面有所转移。有些地方的一些人真的揭不开锅,我们慈善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不是给他们送去一袋子面粉和一桶食油,而是帮助他们落实国家对他们的优惠政策,有些地方的社区工作者将国家所给的大量福利据为己有或挪为私用,这一方面损害了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损害了穷人利益。慈善工作者在此中的工作应该是一则尽到公民义务,协助相关部门落实国家民生政策,二是实实在在地给穷人寻找一条生活出路。

 

     毕竟,从整体上来说,穆斯林社会的经济资源目前还相当匮乏,让穷人长期依赖民间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穆圣(愿主福安之)曾经给一位讨要者馈赠了一把斧头和绳子,希望他通过打柴自食其力,自谋生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伊斯兰文化之瑰宝。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多年前曾在西安协助某企业家向大学生代发天课,在某一个斋月,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对十几名学生进行了天课补助,对个别特困生补助一万元,对较穷困的学生补助了五千元,后来,发现个别获得五千元补助的学者对我们工作人员甚至资助者怀恨在心,他们因为别人得到更多资助而耿耿于怀、咬牙切齿。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穆圣曾说:“当一个人归真后,其善功中断,除非以下三件:一、川流不息的施舍;二、益人的学问;三、清廉的儿女为他祈祷。”学者们在解释第一条甚至第二条时,大多提到伊斯兰中最可贵的施舍,天课的最佳用途,即用天课去修建学校,尤其是发展伊斯兰教育和文化。国外教法咨询委员会认定,资助和印刷伊斯兰读物就是川流不息的施舍之一。世界穆斯林学者联盟主席优素福·格尔达威更是强调,当代最能表现“川流不息的施舍”的,应该是为伊斯兰的宣教事业做努力,其中包括伊斯兰书籍的翻译、写作、印刷、出版和馈赠,也包括严格由伊斯兰学者指导的、有明确伊斯兰舆论导向的穆斯林网站的建设,包括花费到伊斯兰信仰教育普及学校和机构、穆斯林思想统一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优素福·格尔达威还指出,在当代,做这些事情不但属于一项施舍,甚至是代表伊斯兰之巅峰的最伟大事业——吉哈德。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奥斯玛廼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伊斯兰 慈善事业 一些

上一篇:穆斯林的沫浴图解
下一篇:伊斯兰教的养生之道——斋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