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清真寺
分享到:
2013-05-27 17:11:13 【来源:】 点击:

成都皇城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城区永靖街80号
邮编:610015
成都皇城清真寺,坐落于市中心西城区永靖街(原西鹅市巷)30号。因临原明蜀王宫护城(习称皇城),故名皇城寺。最早占地十余亩,现有7亩7分(约5138平方米,含原清真女子小学——回民小学高级部,现人民西路小学),是四川最大的清真古寺,也是全国较著名的清真古寺之一。守对面过街,有清中叶所建的长9米宽4米的照壁耸立,大门广三间,正中门相悬“皇城清真寺”横匾,左右为斗门,门外有栅栏,门内过道两侧,各有逾两百年银杏一株,高大挺拔,枝叶盈庭;再进为三道回拱门,越横廊,过院坝,到达礼拜殿,大殿典雅宏伟,古朴端庄。
民间传说,该寺始建于明代中叶;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内政部资料载,该寺建于康熙五年(1666年);另一说为清初云南人契巴巴捐款修建,现寺内二门悬“开夭古教”横匾,系清雍正七年(1729年)所立、清咸丰八年(1858年)大事维修,存有纪事石刻。民国6年(1917年)毁于战火,后再维修,始延续至今,但其规模已远不如昔。建国后,几经翻修,1979年政府资助6万元,修整较为全面。不久前,又事改建、扩修,礼拜殿内铺板,内层涂防潮剂,外表油漆上光,塑料天花板,装挂灯、吊扇。新辟女浴室4间,男女浴室皆磁砖砌壁,马赛克地面,装有烧水锅炉,莲斗淋头。
该寺原有可观的财产,根据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内政部资料,不动产有寺房2O间,寺产铺面42间,大小院7个,郸县、华阳、成都三处沃田共96亩。其财产殷实,居成都市13所清真寺之首。
礼拜大殿面积约380平方米,可容六七百人礼拜。寺内有邦克楼,大殿南北为沐浴室,二门内有藏经楼。楼、殿、亭、室内部为现代设施,外部整体仍不失古建筑风貌。寺内碑匾扯联,“文化大革命”中捣毁几尽,其中包括清果亲王书“世守良规”,成都骆成骧状元“开天古教”墨迹等。现尚存者,仅1956年中央民族慰问团赠送的毛主席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锦旗。郭沫若“如兄如弟”的题字,张澜副主席赠的长篇题词,其余即是几幅平常楹联碑匾及藏经楼中残存阿文、汉译经书刻板数百而已。皇城寺历来阿訇,亦多系川、滇教中之伎佼者。
皇城寺近年先后接待各国外宾及港澳同胞、海外华侨达数百人,外宾中有副总理、武官、总领事、教授、专家、宗教职业者等人士。
四川省伊斯兰教协会、成都市伊斯兰教协会,都在皇城寺内办公。
成都市唐家寺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
邮编:610305
现任教长;马立本
现任学董:张有良
唐家专清真寺又名弥牟镇清真寺,修建于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几经翻新,仍保原状。全寺建筑面积870平方米,占地面积1.5亩,大殿建筑面积为18O平方米,礼拜大殿建筑形式为木结构。寺内有阿訇8名,学董、乡老15名,负责各项宗教活动、同时有阿文藏经1O多部,波斯文藏经10余部。
唐家寺有教民585户,人口 1766人,均为回族,尊奉格迪目。
郸县郸筒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郸县邮筒镇西街二段93号
邮编:611730
现任教长:马文兴
现任学董:丁德元
该寺最早建于郸县北郊3公里处的鱼塘坝村。清乾隆初年迁至郸县郸筒镇西街93号。全寺占地面积16亩,建筑总面积4O00多平方米。由前殿、中殿、后窑殿上接望月楼组成,三者以“勾连搭”式加大纵深。殿内宽敞明亮,朴素典雅。里院有阿訇诵经室,宿舍及讲经堂、水房等,周围均有游廊通往大殿。檐下施斗拱,梁枋朱漆彩绘,描金涂丹,檐下有中文匾额“爱国爱教”。寺内原有的古物、碑匾在“文革”时大部分被毁坏,现仅存清嘉庆年间的碑刻一通。寺内其它建筑也有所损坏。为了全面修复这座古老清真寺,199O年12月经全体移民积极筹划,由马光德、丁庆明、马锡淑、马立全等人组成筹建组,在各地专管会及成都市伊协的大力资助下,于1991年4月修缮一新,同年10月21日举行开放暨圣纪庆典,参加人数50O余人。
现该寺有学董5人,阿訇1人,教民25户,共14O人,均系回族。
新都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新都县紫瑞街
邮编:610500
现任教长:达文泽现
任学董:刘盛元
据史料记载,新都县的清真寺从明成化七年(1471年)至光绪年间共修建了八座,大多为陕西、甘肃、湖南、广东等地回族移民修建。能保存至今的仅有新都清真寺等两三座。新都清真寺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O0年),原名“真一寺”。存有光绪二十八年“性真性理”贴金匾一方及清宣统二年(1910年)石碑一通。“文革”期间,真一寺遭破坏。拨乱反正后,在县政府的关怀和全县穆斯林的大力支持下,乜贴资助和政府拨款相结合,于1987年2月修复,更名为“新都清真寺”,共耗资6万余元.
新建的新都寺古朴典雅,属悬山式建筑。大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全寺占地面积1.2亩,寺内附设牛羊宰牲店、清真饮食店、清真茶园等。有教民248户,822人,尊格迪目。1990年以来,先后有尼泊尔、印度、泰国、沙特阿拉伯、坦桑尼亚等国家穆斯林前来参观,并做礼拜。
新都县清真虎家寺
地址:四川省新都县龙虎乡
邮编:610512
据民国四川省新都县县志载:“清真虎家寺在县东龙虎桥,建于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
又据传说:“虎家人乃陕西渭南九里沟虎姓人氏。清乾隆初年,有虎成林、虎松林兄弟俩,回族人,因带兵打‘长毛’,从原籍迁来四川新都龙虎乡插占定居。”那时来该地定居的大姓有:虎、白、赵、许、张、马等。其中虎姓的人最多,有十多户;其余五姓人仅四五户。回民多了,礼拜、集会,没有清真寺是不行的。因此以虎姓人为主体,承头集资买田30多亩,即在现在的虎家清真寺一带。拿20亩田作为回民基地;其余的10多亩田,作为回民居民住房及修建清真寺使用。修建清真寺时,从人、财、物等方面,虎姓人的贡献都居首位。竣工后,就正式定名为清真虎家寺.
清真虎家寺,自建成到现在,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清真寺有房20多间,全系木结构,小青瓦平房。大殿屋脊虽遭“文革”破坏,大殿地板、卷拱天棚还依然留存,各种雕绘的建筑艺术和图案,从外到内还举目可见,仍然保存着清真寺古朴典雅的风貌。解放后,清真虎家寺由当地的回民作为居民住房使用,清真寺房地产权归属,尚待进一步解决。
清真虎家寺有田六七十亩,是当时新都县7个清真寺中最富有的。阿訇和海里几全由寺田收入供给。
清真虎家寺的开学阿訇,在20世纪初叶为大阿旬马建廷,唐家寺人。他少年时去陕西西安大寺求学,新都寺坊无力资助,全由本人自费,每天吃饭由办学寺坊教亲轮流供给,生活艰苦异常。通过刻苦用功,学成归来,接任清真虎家寺阿訇。嗣后的虎芳廷阿旬是他的学生。紧接着是马亮庵,字彪,陕西人,曾来虎家寺开过学.193b年,是阿訇虎佳友,字定以新都唐家寺人,在虎家寺开学好几年,1936年去世,葬于虎家寺墓地,享年70多岁。1938年,是阿訇马明礼接任,成都人,1944年病逝。安葬于虎家寺墓地。1944年,是彭县阿訇何瑞图,接任开学两年多,1948年上半年回成都。1948年下半年,是茂县马隆昌阿訇。从成都市西寺受聘来开学,解放后,1952年土改时分了田,1954年辞学回茂县。
清真虎家寺的木匾很多,现据回忆有:新都知名人士许成塑先生书写的《清真古寺》一道;还有马建廷阿旬开学时期,成都一些有名的官员,崇敬马阿訇的知识、口才、名气,特地给他送了一道贴金字匾,上书“扶轮”二字。清真寺窑屋里边,现还保存一道刀刻石匾及对联,匾文为《独一无二》,对联为“万世山河归一主;普天日月照群生”。
清真虎家寺培养的海里凡很多,仅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马秀夫、马维泰、蔡时福、马友清、罗仕先、张友福、马立本及陈寿先等人,解放战争时期又招收了马凤义、江武强、马凤福、张永成、买贵华等十多人,解放后,清真寺解体,海里几各自东西。
清真虎家寺的乡老(现称管委会)由马、许、虎、白、赵、张6个姓氏组成,在每年圣纪节公布寺内收支帐后,每姓氏中选一名代表,实行换届选举。好的可连选连任。抗日战争时期,寺里的乡老是马春发、马玉山、许大生等。
彭县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彭县城关西干道
邮编:611930
现任教长:苏庆章
现任学董:海成龙
亦称彭县清真西寺。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建筑总面积1576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201平方米,呈中国古典宫殿式风格。礼拜大殿门颁有“道自西来”匾额一块,左右楹联是“无形无象熔形形象象之冶;非生非化辟生生化化之门。”“圣道赖昌明际兹异说高张障挽狂澜资砥蛀;天堂在飓尺深原及时修省荡除群秽树根基。”殿内彩绘装饰,异常精美,宽敞肃穆,方形宣礼楼,稳重、高耸、华丽,别具特色。另建有经堂、宿舍、沐浴室等建筑设施。现有教民372户,其1232人,均系回族,属格迪目。寺内收藏有明宣德年间铜香炉两个,其中一个铸有“清真言”。手抄《古兰经》一部,其它文本伊斯兰教经典多卷。
三台县清真寺地址: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清真巷邮编币21100现任阿訇:张英才现任学董:马昌友
三台清真寺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它位于县城西门,在凤凰山森林公园与牛头山、杜甫草堂、人民公园之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风景优美,处于花香鸟语之中。三台清真寺为木瓦结构的四合院平房,全寺建筑总面积为683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396平方米,高6.5米,宽15米,礼拜大殿建筑形式为古殿式结构另有左右厢房,沐浴处等房屋,两棵古丫柏树左右挺立,枝茂叶盛,浓荫匝地。
三台清真寺有教民75户,人口400余人,教民均为回族。
寺内有阿訇1人,满拉1人,学董11人,有阿文藏经10部。
三台清真寺历史悠久,在抗日战争时期,清真寺救民于水火之中,成立了“中国国教协会抗日救国三台支会”,其主要宗旨是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现又成立寺务管理委员会,专门接待参观和旅游的国内外贵宾,并进行宗教文化交流活动。
平武县龙安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平武县龙安镇
邮政编码:622550
现任教长:马光雄
现任学董:马登情
因龙安镇为平武县政府驻地,该寺亦称平武清真寺。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年)。清代初年,对大殿进行过大型维修和油漆装饰。道光七年(1827年)署理龙安营都江府世袭云恩骑尉都司冶文惠重建,咸丰四年(1854年)五月维修大殿,重建头、二门,光绪年间(1875—1908年)筑寺院围墙并建门前照壁。豆925年曾进行维修。1943年再次重建大殿,未能竣工。1948年募捐续建亦未成、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才修筑了大殿墙体,安装了窗户。1962年修复沐浴室。“文革’中被侵占,头门、二门及“邦克楼”被拆毁,大殿亦遭破坏,形成危房,各种文物被毁。1977、1981年曾对大殿进行过抢险维修,1983年重建沐浴室。1988年8月至1989年9月重建大殿。1989年10月12日(伊斯兰教历1410年3月12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暨圣纪节纪念庆典活动。新大殿为仿阿拉伯式双层建筑,上置绿圆顶,门面结构新巧对称,华俪美观,建筑面积245平方米。全寺建筑总面积1530平方米。寺内现存有明代铸鱼龙纹大铜锅1口,并存“空明无妄”、“泽被真源”、“本然清高”、“妙造自然”、“在明明德”等匾额。本寺坊教民均属回族,现有_穿衣阿訇5人,满拉7人,学董。人,寺内开支由晌出租和寺办小企业收入维持。本寺1990年被定为县旅游观光电。
盐亭县达家坪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盐亭县冯河乡尖子村
邮编:621609
现任教长:达文绪
现任学董:达文国
该寺始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寺内存有阿拉伯文匾额和碑石多块.解放前开设有经学班,曾培养了不少伊斯兰宗教人才。现有学董3人,阿訇5人,满拉18人,海里几5人;教民110户,共600人,均系回族,属格迪目。寺内收藏阿拉伯文经典60卷。
都江堰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都江堰市南街45号
邮编:611830
现任教长:陈家龄
现任学董:张伯夫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是川西通往西北各省区的孔道之一,历来商贾云集,贸易非常活跃,明代末年即有大批穆斯林来此经商,并陆续定居于此,于是集资修建了南街清真寺(都江堰清真寺前身)。清代、中华民国初期增修。1934年在教长马尧衢及董事会的倡导下,又捐资修建高两层的望月楼,雄伟壮观,享誉西川。1991年国务院宗教局拨款5万元,改建“望月楼”。1993年新建“穆斯林服务中心”大楼一幢。现寺占地3.5亩,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35O平方米。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三进庭院,渐进渐宽。由大门、二门、大殿、邦克楼、沐浴室、厢房、殡礼室、办公室、客房、花园、服务部等不同建筑组成。主要建筑礼拜大殿建在约1.5米高的台基上,门窗精雕细刻,殿内正中有阿文金字大匾一道,为清光绪年间著名阿旬魏正芳书写,意为“最好你拜主,如未见真主,真主也会见到你。”两侧抱柱有阿文楹联,也为魏正芳阿訇书写。墙壁悬挂有清咸丰七年(1857年)四川安阜营把总陈天柱题写“原有独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川提督马维骐手书“无为而成”等匾额,俱颜体楷书,苍劲有力。邦克楼建在大殿之后,为高21米的三层塔式六角形建筑。上盖琉璃瓦,油漆 彩绘,雕花窗榻,楼顶置银白色新月 标志。寺内还有石山鱼池。现存明、清时期文物数件。1992年7月17日,伊斯兰世界联盟代表团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沈遐熙,国际部副主任杨 志波陪同下,前来该寺进行访问。该寺每年接待中外来宾千余人,现已成为都江堰市穆斯林举行庆典和聚礼的重要场所。
本坊现有教民1480人,均系回族,属格迪目;其中学董9人、阿訇5人,满拉7人。寺内珍藏《古兰经》3O本。
广元上河街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上河街324号
邮编:628000
现任教长:马万全
现任学董:田福润
广元上河街清真寺,位于四川北部门户广元市中区上河街324号。地处嘉陵江东岸。初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均有穆斯林捐资进行扩建。民国2年(1913年)修建抱厦,民国17年(1928年)修建清真义井和井亭。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进行了维修。清真寺至今保持原貌。
全寺占地面积2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为中国传统式建筑风格。由寺门、厢廊、厢房、客厅、殡葬室、沐浴室、大殿、井亭等建筑组成,设施完备。在1990年7月6日特大洪灾中毁坏严重,在人民政府拨款和穆斯林群众捐助下,现已基本修复。
在元朝、明朝时,伊斯兰教曾盛行该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该地有回民200余家,清时回民中习武者甚多,让官自云恩骑尉至提镇皆有。现在本坊国民有600户,3000余人。
雍正甲寅年果亲王赐该寺一块“世守良规”’刻龙图案匾,可惜被毁。 现在寺内还保存着八方古匾,即;一,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清真寺”匾;二,嘉庆八年(18O3年)钦赐巴图鲁阂 怀希送“认主无二”;三,道光十六年(1836年)广元营游击守备耿子玉书“气清理真”;四,道光十九年(1839年))广西提督闵正凤书小字匾一方,叙述雍正七、八年由内阁支出谕二道,当时按察司鲁国华奏称回民不奉正朔,一些奇谈怪论,有灭回之意,雍正降旨称鲁为庸碌之才,调离;五,同治十二年(1873年)钦赐花翎广元营游击江国林立“贯彻微尘”;六,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钦赐花翎广元营中军守备马登超送“惟精惟一”;七,光绪年间广元游击守备穆香甫送“枝维圣教”;八,民国14年(1925年))g陕边防督办兼四川陆军检查使刘存厚“道阐天方”。
宣统元年(19O9年),该寺开办清真小学,民国时期续办并改为伊斯兰小学。1928年由回民何松泉成立广元回教丧葬协力会。1988年成立教育基金会和穆斯林书画院。广元市伊斯兰教协会、广元市中区伊斯兰教协会均设于寺内。
目前,该寺有阿訇2人,满拉4人,学董8人。本坊哈吉有优素夫、马万全。后者也是中国伊协委员、四川省伊协副会长。本坊知名人士还有穆秉义,清末清真小学董事;马履安,清真小学校长;余子云,民国伊斯兰小学校长,现为四川省伊协副会长。
阆中市巴巴寺
地址:四川省间中市盘龙山
邮编:637400
四川省阆中市有回民3500多人,主要居住在城关地区和博树乡、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博树地方曾建立过乡苏维埃政权,不少回民青年参加了革命,有的至今仍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职务。现在,回民中任省伊协常委的有2人,任省人民代表的1人,任县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的10多人。有的则担任工厂的领导。在招工、升学、参军、提干等方面均受到同其他民族一样的平等待遇,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享受着充分的自由。
说到回民的宗教信仰受到保护和尊重,首先就要说一说这里的阿补董喇希巴巴墓和寺。此寺座落在间中市城外盘龙山麓,又名久照亭。近年来由人民政府拨款和穆斯林捐助(特别是甘肃临夏大拱北清真寺阿訇杨世俊等人的捐助),已修葺一新。不仅恢复了它的旧日风貌,而且增加了新的光彩。
巴巴寺坐北向南,主要建筑包括前山门、照壁、砖洞门、牌坊、人照亭院、花庭院、庭房、小院、井房、坟亭园、后山门,周长500多米。乾隆年间用大方形青砖砌成的照壁上,有一幅长两米、高一米的阆中古城全景浮雕,如白塔、浮桥、船帆、城内的飞阁危亭、锦屏山上的景物等,尽收画面之上,形象生动,线条清晰,完好无损。久照亭是寺的中心建筑,清代初年来这里传布伊斯兰教的阿补董喇希的墓就在亭子中央。亭子分上下两层,四面檐角飞翘,亭顶宝瓶屹立,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具有独特的风格。亭中分内室和外室,内室前面为纱帘会掩的阿补董喇希墓。墓后的正上方挂着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亲人府右宗正多罗贝勒王手书的“清修”匾额。
据寺内碑文和阆中县志记载,以及驻寺人员的介绍:华哲阿补董喇希是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人。他因仰慕先 贤斡葛思的业绩,故步其后尘,来中国传布伊斯兰教,先到青海,后到甘肃临夏,再陕西汉中,最后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随州北镇台、左都督马子云来到阆中。《师祖上人席记》云:“马公慕师祖之德,迎于官署,以师礼之,遂传教于此,寿逾期间,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 1689年)去世”.此寺是由甘肃临夏跟他受业的弟子祁静一为其所建,并用自己的《久照亭》一书为它命名,可借此书已无可考。
近年来,经过修葺,用油漆粉刷了剥落的门窗、柱橹,用数千块石头砌了保坎,新铺院内平地,用水泥加固了青砖新修的围墙。3O多块康熙、乾隆、嘉庆年间的匾额及几座古碑,都重放光彩。寺内的古柏、红桂、翠竹、花圃、盆景、清泉,也比过去保护得更好。
附录《先师碑记》:
尝思两间钟流,每因其材,有非时地之可域,今古之可言者也。粤稽我朝
圣圣相承,含熙翔洽,相朴作人之盛,无远弗届。所以豪杰之兴,云蒸霞起,虽僻壤遐微,亦多挺生贤哲。盖由运会之隆,德教罩敷,故统遐迩,东西而降,生不偶也.如吾先师毕哲阿补董喇希,系衍天房默抵勒之祖,国教本
至圣穆罕默德之宗传,其诞生也不知其如何颖异,其成立也不知其如何纯备,自撒哈伯色尔睹理或噶思教人中国,而后先师即蹑履而届我中原,举止迥出乎常,盲动大异乎众,其胸中眼底,别其洞天,及与之探天人之秘,究性命之微,则理出天根,道深月窟,浩浩乎胥白性分而出,有非区区紫气溢出函关,令人驻而异之,矜而奇之者之所可同日而语也。岁在丙寅,余叨沐
圣恩,节镇川北,与师追随左右,师事有年,公余之喉,质疑辨识,究本穷源,多所启迪,而矢忠报国,正己率人,与夫和辑兵民,张宁薮泽,余得其勉助者较多。记己巳岁三月念五
师闻鹏鸣,而邃悟朝露之不可以久留也,含笑而化,这后此山之阳.余悼思其道德之高深,峙而为亭于墓上。因为竖碣镌文,以志永久,俾后之景其音客者,睹山川之秀丽,俨道气之犹存云尔。是为记。
大清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仲夏谷旦
镇守四川川北等处地方总兵官左都督加三级五原马子云撰立
阆中市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阆中市礼拜寺街
邮编:647400
电话:25362
现任教长:杨德礼
现任学董:哈 庆
阆中市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时由保宁镇台马子云及保天左等经办,系由陕甘土木专家仿西安华觉寺设计建造,占地3亩多。
寺门向东,门楼为亭阁式,简瓦覆盖。寺内庭院占地面积2.4亩,3条石板小径直达礼拜大殿。大殿为传统宫殿式,取明五暗三格局,无中梁,俗称“二郎担山”,面积628平方米,高30米,其造型古朴庄重,气势雄伟,整个大殿雕梁画栋,古雅清净,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被列为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清真寺所辖教民2000多户,800O余人,均为回族。属格迪目。现有寺产房2000多平方米,另有自办清真快餐馆1个,所有收入均归清真寺。
阆中市鼓锣山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间中市博树回族乡
邮编:637406
现任教长:卞明林
现任学董;卞子思
鼓锣山清真寺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博树回族乡。该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礼拜大殿为古典式,全寺占地面积1.6亩,大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全寺建筑总面积1600平方米。由于该寺遭受“文革”的破坏,许多历史文物历史资料全部毁掉。该寺在1933年还是乡苏维埃所在地。教民661户,共3260人,均为回族、属格迪目、本坊有阿匐1人,满拉5人.藏阿文《古兰经》30册。清真寺匾额为:清心拜主,真主独一,真归一敬。
武胜县沿口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武胜县沿口镇半边街
邮编:638450
现任教长:黄显鉴
现任学董:马识周
武胜县清真寺位于县城所在地沿口镇。该寺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整个寺院由寺门、大殿、侧殿、拜台经堂、水房、阿旬住房及内外天井月台组成。由于年久失修,损坏较大。解放后,政府曾多次拨专款维修,现已修葺一新,样式古朴,庄重典雅,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文化色彩。1983年4月,武胜县人民政府将该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碑为记。并收入198s年出版的《南充地区文物保护单位介绍》一书。
该寺大殿房顶为重檐歇山式,叠梁式构架。大殿建筑面积167平方米,全寺占地面积1.2亩。现有教民300户,700余口,均属回族,尊行格迪目。
匾额:1. 本然清高。2. 杨明真地3.精一执中。4.兴教建国。
楹联:1.清洁不朽,吾教独高世界;真诚无伪,此端久著环球。
2.命中有主宰,贫富夭寿分定不爽;功益任人为,念礼斋课心诚归口_
3.真伪诚心,勿由心有是无非,有非无是,欺心处,难逃天监;公正为主,莫谓主用恶报善,用善报恶,归主时,自按刑施。
4.大道本于天,先圣后圣,律开教化传千古;至理通佛儒,东方西方,传教源流注两间。
5.道高三教,法备三乘,务道处极古今至理;遵守五功,全尊五典,做得来达天地完人。
6.念天经诵经文,能使老鹳皆倾耳;传真道明道理。应叫顽石齐点头。
7.痴迷者终身不悟;猛醒的及早回头。
万县市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万县市三马路91号
邮政编码:634000
电话:223675
现任教长;包明勇
现任学董:方少斋
万县市因穆斯林人数有限,原有清真寺十分简陋。该寺为1923年由四川工商界穆斯林人士周级三捐资,周为成都人,在万县营商致富,以盈余倾心民族宗教事业。清真寺建成后,又出资增建房舍,创办清真小学。1926年聘湖南宝庆(今邵阳)张仁声阿訇任教长.为重印常德版《回语读本》,还请作者张仁寿(寿三)到万县重新编译(初高级共12册),他出资刻为木板,以示永存。该读本在全国发行量颇大。1928年受当时北平、上海等地穆斯林办学风气影响,再出巨资创办万县伊斯兰师范学校,在清真寺后山坡建起3层校舍,并以经营的伊斯兰百货公司和伊斯兰皮革厂所得为办学经费,聘请常德李仁山阿旬主持教务并兼清真寺教长,聘任教员5人,面向全国招收学员3O余名,膳宿一切均由学校负担。直至1935年,万县一时成为中国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之一,在全国颇具影响。
该寺为中西结合式建筑结构,大殿建筑面积186平方米,混凝土结构,圆拱形门窗显示了较强的民族特色。全寺占地面积约6亩。“文革”中寺产及原万县伊师大楼、宿舍等均被侵占,大多数迄今未收回。新中国成立后寺务由该寺伊师毕业生方少斋阿旬勉力维持。方阿旬为小学教员,历任万县市历届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现年90高龄,退休后以全部精力主持寺内教务,赢得穆民敬重。寺内现存“无极之真”,“独一无二”,“万化归真”等匾额,楹联“为名忙谋利忙劳筋碎骨何日方醒卢氏梦;生寄也死归也弃假守真即时快寻主人翁”颇具警策.寺内开支主要依靠出租4间门面所得租金。本坊教民150户,450余人,均属回族。
奉节县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奉节县人民路一巷20号
邮编:634600
现任教长:谢里夫,尹耀中
现任学董:马彰恺
原名清真西寺。位于奉节县城永安镇北五道拐,三国蜀汉章武二年,刘备兵败唬亭,屯兵白帝城,于此别置永安宫。故镇以宫为名。五道拐在镇中偏北,回族多数聚居于此,故而在此选址建寺。该寺据传约始建于元代,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次重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当地阿訇周绍林、魏鸣远主持扩建。整个寺院地势平坦,坐东朝西。东至五道拐;南至华家街;西至城隍街;北至月牙街.占地约4亩。入内有照壁,在二门之前,教胞“舍白”、“乜贴”石牌林立,前后院落三进,主体建筑为礼拜大殿、大殿为中国传统式造型,八盏八角型大宫灯悬挂殿内两侧,望月楼屹立专南,邦克楼坐北,二楼对称,婷婷玉立.相传川东诸县阿訇都曾在望月楼观赏过闻名全川的“峡门秋月”。寺内水房、厢房、客厅20多间对称协调,讲经堂又形成独立大院,位于大殿之北侧,10多间具有明代格调学府式厢房一字形坐北排开。1939年寺大部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大殿。后由该寺阿訇苏良相主持,在重庆、成都清真寺及穆斯林中募集资金重建,并将原办经堂改为伊斯兰小学。该寺原设有经堂教育培养海里几,并自编教材开办阿文培训班。本省川东诸县的阿旬多启蒙于该寺、1983年、1984年由省财政资助7000元,另由穆斯林捐赠,进行全面修葺。改建沐浴室、教务室、殡礼室等,并立“修复碑”、现占地2.7亩,建筑面积618平方米。主体建筑仍以礼拜大殿为主,外形庙宇式,内形宫庭式。大殿中梁保持原有中文手记“大明洪武二年起三次重修”及“中华民国叁拾叁年牺牲节柒日立”等原文,隶书汉字“清真寺”刻于门坊之首、大殿后院宽大芭蕉绿叶高耸,使整个寺院显得更加雄伟肃穆。
近年来,随着长江三峡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座古老的清真寺先后接待了全国2O多个省市(包括台湾在内)穆斯林乡老和回教同胞前来观光,名驰中外。
现有学董5人,阿訇1人;教民273人,均系回族,属格迪目。寺内藏有阿拉伯文经典33部,阿文初级教材手抄本多卷。
阿坝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阿坝县阿坝镇
邮政编码:624600
现任教长:马绍祖
现任学董:刘德成
该寺始建于1945年,时占地O.5亩,大殿建筑面积80平方米,全寺建筑总面积约150平方米。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时被拆除。1983年易现址重建,有砖木结构大殿5间,计212平方米。由于穆斯林人口不断增加,为满足宗教生活所需,1993年再次重建礼拜大殿,建筑面积7O0平方米,仍采用中国传统殿宇式,分前后两进,前为卷们歇山式,后仍用歌山顶,两组并建一起,浑然成一整体,而又高低层次分明,材料以钢筋混凝土和木结构相结合,屋顶用斗拱相托,六角飞檐高挑,气魄宏大,雄伟华丽。殿前左侧水泥高台之上为两层六角亭式邦克楼,亦十分华丽美观。全寺占地约5亩,建筑总面积125O平方米.本坊教民32O余户,2500余人,均属回族。
全川县城关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金川县金川镇
邮编;624100
现任教长:张安钧
现任学董:马永平
金川县城关清真寺,座落于金川镇老街,地处有才巷与老街交汇处,北邻原出化县政府(今金川中学),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120O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15O平方米。
该寺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第二次金川之战结束后,大小两全州改土归流,清政府于此设镇安支,派重兵镇守。在随征官兵中,有不少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在他们的倡仪下,集资修建了这座清真寺。其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届中国宫殿式风格。嘉庆九年(1804年),聘请著名阿訇马万明主持教务:“余自嘉庆甲子年负经来此,承众教民尊称依玛目,于兹六十年,圣教广行,蒙主恩佐,年近九旬,精神矍铄,人传四代,眼见曾孙,想由众教民诚洁行教,致获此庆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该寺是绥靖县回民苏维埃政府驻地,又是红军回民独立连连部。革命烈士肖福祯曾在这里领导金川回民进行了艰苦的斗争,120名回民独立连指战员在保卫金川苏区,为北上红军筹粮和西征战役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现该寺被确认为革命纪念遗址、红军长征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原有汉文匾额44道,阿文匾额5道,均系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及民国时期知名人士馈赠之珍品。“文革”期间,该寺惨遭破坏,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匾额多数被毁,现存汉文贴金匾额14道,阿文匾额5道,尤以清嘉庆八年(18O3年)所悬挂的“洁净精微”的贴金匾额最早。1989年9月22日,该寺又遭受地震灾害,致使屋架走形,墙壁裂缝,为了修耷这座驰名中外的古寺,国务院、四川省均拨专款予以资助.199O年圣纪节之际,由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筹办了盛况空前的庆典活动,金川县党政群主要领导前来祝贺。
现该寺学董9人,阿訇11人、满拉7人,教民813户,总人数为3564,均属格迪目。寺内藏有阿文《古兰经》2部。
康定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康定县城
邮政编码:626000
现任教长:马连城 现任学董:马连城
该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间(1775—1784年)。道光十年(1830年)遭火焚,十三年重建,原清真寺占地面积近1.5亩,建筑宏大,大殿为中国宫殿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可容50O多人礼拜,殿顶覆琉璃瓦,脊峰上嵌红、白、绿三色宝瓶,颇具伊斯兰风格。设前左右两棵柏树挺立,两边为南北经堂,地面是沐浴室,整体端庄、肃穆、整洁。“文革”中寺被拆除,改建为回民小学。宗教政策恢复后,坊内教民在回小未占的大门内200多平方米地集资重建,1990年一座完全仿阿拉伯式建筑风格的新大殿落成,外观乳白色墙面,半圆形落地窗,淡绿色油漆,和谐雅致;直径5米多的绿色大圆顶上,竖立一根4米长的银白色、镶有弯月的不锈钢柱,直耸云霄。殿内中央挂有圆形大吊灯,四周由各种灯光环绕陪衬,再加地上各色绚丽地毯,金碧辉煌;窑殿及两侧墙上饰以阿拉伯文条幅,使殿内呈庄严肃穆之感。现寺占地面积0.5亩,大殿建筑面积15O平方米,全寺建筑总面积42O平方米。有出租铺面数间,用于以寺养寺。本寺坊教民188户,136O余人,均属回族。
雅安市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县前街56号
邮编:625000
现任教长:马思聪
现任学董:张二鸿
雅安市是四川省雅安行署所在地,位于四川西南部,是通往西藏、云南等地的重要市镇,其所辖各县皆系边远地区的农业县,经济较落后。散居在各县的回族很少,一地只有三五户人,故没有清真寺,雅安市清真寺是该地区唯一清真寺。
清真寺始建于1912年,占地面积约1.5亩,大殿面积93平方米,为殿宇式建筑。
本寺由于经费困难,曾多次更换阿訇,现已将清真寺部分空房租出,略有收入,得以勉强维持阿旬的生计。
本坊教民有百余户,约5OO多人,均为回族。
合川县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合川县合阳镇清竹湾
邮编:631520
现任教长:苏善辅
四川省合川县清真寺,位于合阳镇清竹湾,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咸丰元年(1851年)九月维修过一次,1940年日本飞机轰炸合川,礼拜殿被震坏、又维修过一次。后由于清真寺年久失修,礼拜殿已破烂不堪。1989 年在县委、县政府及重庆市政府宗教事务处的关怀支持下,将礼拜殿(原系平房只有25平方米)、沐浴室全部拆除新建,199O年4月竣工启用。
新建的礼拜殿外观壮丽,造型美观,混凝土结构,前有抱厦,后有窑殿,大圆屋顶,有星月标志,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礼拜殿面积5O余平方米,宽敞、明亮、幽静。礼拜殿的对面,还新建了1间会议室,侧面修了3间沐浴室。近年开斋节来寺欢度节日、参加宗教活动的穆斯林倍增,他们目睹清真寺焕然一新,莫不喜形于色,79岁的老阿訇苏善辅激动地说:“修清真寺是我多年来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清真寺的新建落成全靠党和政府对我们穆斯林的关怀,我们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为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团结贡献力量。”穆斯林们看到济真寺焕然一新的面貌都很激动,异口同声地说:“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主的恩典。”开斋节暨大殿落成这一天,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县委统战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到清真寺祝贺。
叙永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叙永县城
邮编:646400
现任教长:苏才明
现任学董:马国初
叙永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故有“川南第一寺”的美称。
叙永地处云贵11三省交会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一座历史名城。这里的回族大都来自西北各地,尤其以陕、甘、宁为最多。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为稳定西南局势,四川巡 抚年羹尧奏请朝廷,准子带西北回国铁骑兵入川,驻防永宁(叙永)、随军入的还有部分家属和回国商人,他们有的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叙永第一代回族。此后,雍乾两代不断移民入川,其中有一批回族,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叙永回民已发展到1OO户。随着回族人口的增加,修建清真 寺已成为必需。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真寺终于落成,占地近4亩,有礼拜大殿、教室、礼堂、沐浴室、宿舍、埋体房等建 筑设施,大门两边建有花园。大寺建成后时四川提督赫玉贵(回族,西北人)主持开寺大典,捐白银1O00两,并赠金匾1块,亲书“报国朝真”4个大字,悬挂在正门之上。
清真寺在历经百年风雨的侵蚀后,房屋大部分损坏,从咸丰五年(1855年)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真寺陆续得到维修,规模不断扩大,终成四川的五大名寺之一。
本坊教民历来有着爱国爱教的思想和义举。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本坊教民组成“回民护送队”,积极支持护国战争,并将清真寺作为“回回营”伤病员的疗养所,深受护国军将士的赞誉,蔡锷将军特送彩匾一块:“同仇敌汽,报国朝真”,悬挂在正门上;抗战期间,又成立了“回民抗日促进会”,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其间,先后有3名回族将军来清真寺慰 问参观,他们是赵凤岗少将(国民党陆军二十三军五师副师长)、马硫智(二十五军第七师师长)、白崇禧(一级陆军上将、总参谋长)。
解放后,清真寺基本完好.“文革’期间,清真寺遭到了破坏,许多珍贵的经书及文物被毁坏。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先后拨款3次共1700O元,用以整修清真寺,使这座具有200年光辉历史的古寺重放光彩。
叙永清真寺现有教民54户,464人,均为回族。寺内藏有咸丰、光绪年 间石碑2块,阿文本《古兰经》30部。现有房产6间,归属清真寺。本坊哈吉马朝龙,为叙永清真寺第一任大阿訇,祖籍宁夏,是雍正时的武举,又是著名书法家,曾朝觐三次,他为川南 各县清真寺培养了很多大阿訇,为教门发展做出了贡献。
沪州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沪州市小市镇
邮编:646100
现任教长:海 武
现任学董:马元义
沪州清真寺始建于1927年,又名北寺,因地处沧江北岸而得名。时有隆昌、荣昌等县来此经商的许多回族商贩,为方便宗教生活,集资购买小市镇一盐仓改建清真寺,以供众教民礼拜聚会之用。解放后,曾聘请过3位阿訇主持教务,后因缺少经费,无力再聘,使教务废驰。“文革”期间,清真寺变成了民居。宗教政策恢复后,政府拨款5000O元重新维修,发展到目前的规模。
现寺占地1.3亩,大殿建筑面积11O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7平方米,土木结构。教民939人,均为回族,属伊赫瓦尼。寺内藏有伊斯兰经典阿文本30部.另有寺产房1116平方米,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不久可望得到开发改建,从而实现以寺养寺的目的。
辽宁县沪沽清真寺
地址:四川省冕宁县沪沽镇
邮编:615602
四川冕宁县的沪沽镇位于成昆铁路的要冲,距离对外开放的卫星发射场地仅20公里。这里有回族穆斯林4O0余人。解放前,回民大多以经营皮张、山货、药材为业,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修建了沪沽清真寺,有驻寺阿旬主持教务,各地来此经商的回民都感到方便。但早在1939年,伪靖边部队二十四军派一个排进驻寺内,捧走了阿訇,强占了寺宇。从此,沪沽镇的穆斯林宗教生活被迫停止。
解放后,沪沽清真寺空了出来。又由于诸多原因,清真寺仍迟迟未得到开放,当地穆斯林无法过上正常的宗教生活。几十年来,回族穆斯林举办婚、丧事以及诵经等要到百里以外的西昌市请人,特别是南来北往的穆斯林极感不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认真贯彻执行了民族政策,1986年清退了曾一度被集体单位占作生产用房的寺一院房产,在当地回族穆斯林的积极努力下,自投部份劳力和筹积一些资金,在省、州、县宗教部门和冕宁县民委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投资1万余元,分期进行维修,经过两年的努力,于1989年基本修复,聘请了住寺阿訇。沪沽清真寺正式开放,并建立了由7人组成的民主管理委员会。“古尔邦”节这天,州委统战部、州宗教局、州伊协、冕宁县“四大机构”、县民委、以及区、镇领导前来祝贺,县政府还专门行文,对各单位的回族职工放假一天.全体穆斯林到清真寺内参加”会礼”。开了3O本《古兰经》,做了“睹洼”。在寺管会的成立大会上,副主任马发文激动地说:”我活了70多岁,沪沽的回民同胞5O年没有过上本民族的三大节日和宗教生活,今天是解放后3O多年来的第一次节日,这要归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好政策!”。参加节日活动的回民无不称赞党对穆斯林的关怀,并深有体会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三 中全会也就没有穆民的今天。”

 

 

责任编辑:M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四川省 清真寺

上一篇:西藏自治区清真寺
下一篇:贵州省清真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