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东乡族自治县 千年《古兰经》将实现馆藏
分享到:
2013-06-21 18:20:02 【来源:】 点击:

 

 


 

    东乡族自治县存世千年的《古兰经》手抄本,历久弥新,古色古香,被誉为伊斯兰古籍手抄本经典文物、中华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相融合的优秀文化遗产。如今,这一收藏于东乡族自治县坪庄乡韩则岭拱北的古老的阿拉伯文经书,其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务之急。

  

    阿拉伯文经书传递古籍信息

  

    在韩则岭拱北二楼深处的一间藏经室里,马清方阿訇打开保险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从层层丝绸包裹中,捧出了《古兰经》手抄本。

  

    《古兰经》手抄本为一卷本,封面牛皮压花,压花花卉对称,压花图案均以《古兰经》经文点缀。内页长38厘米,宽33厘米,共536页,每页11行,书写颜料为黑色墨汁,字体为阿拉伯文书法三一体,所用纸张为撒马尔罕纸。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言论汇集的经书。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古兰经》手抄本开始留存中国。

  

    北京东四清真寺现存《古兰经》手抄本,成书于1318年,曾一度被认为是我国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2004年,专家考证,青海循化街子清真大寺《古兰经》手抄本成书年代或早在公元10世纪左右。而东乡韩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传递的古籍信息,使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悬念陡增。

  

    国家一级文物东乡历史见证

  

    韩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是中亚穆斯林学者哈穆则自遥远的撒马尔罕带来。

  

    据东乡族自治县史志记载,哈穆则,阿拉伯人,1340年传教到东乡坪庄韩则岭。1400年,哈穆则去世,经书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代有传承,呵护备至。2008年,东乡族自治县开展伊斯兰古籍普查,获悉韩则岭拱北《古兰经》古籍手抄本的信息,随之成立韩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鉴定保护领导小组,鉴定保护工作启动。

  

    2010年12月,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邀请我国及英国、日本等国考古、纸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古籍手抄本研究诸领域的多名专家进行实物鉴定,认为该经书的封面风格、彩绘艺术、书法字体和采用纸张约起始于9世纪前后,初步判断其成书年代上限为公元9世纪,下限为公元11世纪,距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可能是中国保存最早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报告初步认定,韩则岭拱北《古兰经》手抄本为国家一级文物,其“篇幅之长,规格之大,是国内一卷本《古兰经》手抄本中非常罕见的珍品,是我省东乡族迁徙史的历史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重要的纸质文物”。

  

   原址建馆珍藏民族文化亮点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韩则岭拱北缺乏现代化的保护手段和收藏能力,东乡族自治县经过研究论证,决定在韩则岭拱北原址修建一座《古兰经》珍藏馆,并确定了立项、建馆、珍藏、展览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时间表。

  

    “《古兰经》珍藏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陈列装饰、电子展示系统、展厅以及监控系统等。”近日,记者走进韩则岭拱北采访时,《古兰经》珍藏馆主体工程已经封顶,东乡族自治县县长张忠学介绍说,项目建成后,不仅意味着流传千年的《古兰经》手抄本有了自己的“家”,同时也将成为展示、研究穆斯林文化的一扇“窗口”。

  

    张忠学告诉记者,以《古兰经》珍藏馆为中心,东乡族自治县将同步实施韩则岭集镇和韩则岭拱北周边村寨保护工程,打造集刺绣、餐饮、特色民居于一体的东乡族民俗村,形成东乡族民族文化的一个新亮点。
 

 

 

责任编辑:May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上一篇:新疆2013年高考成绩6月25日开通查询
下一篇:同济大学踩踏事件因现场安保人员人力不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