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乌兹别克斯坦主体民族乌兹别克族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此外,塔吉克族、哈萨克族、吉尔吉斯族、阿塞拜疆族、鞑靼族、维吾尔族也信仰伊斯兰教。其他民族如朝鲜族信奉佛教和基督教,犹太人信仰犹太教,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
(一) 宗教发展状况
早期传播 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当地居民信奉佛教、祆教、萨满教,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原始宗教。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开始对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进行军事进攻和经济掠夺。伊斯兰教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河中地区的。大批阿拉伯人迁移到这一地区,焚毁大量的庙宇和神像,销毁大量宗教文献,同时建造清真寺,强制实行伊斯兰法律。这些强制性措施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但是大部分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人,仍长期继续秘密信奉自己原先的宗教。从8世纪后半期到9世纪初,伊斯兰教开始逐步为中亚当地居民所接受。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拉子模成了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中心。萨曼王朝(公元875~999年)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很快,逊尼派在中亚河中地区建立起了稳固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波斯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使中亚的伊斯兰教带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哈拉汗朝(公元992~1212年)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大量修建清真寺,创办经学院,宣传伊斯兰教义。伊斯兰教的传播者用突厥文书写简单的宗教诗歌和短文,在突厥部落中传教,促进了突厥游牧部落的伊斯兰化进程。13世纪初,蒙古进攻中亚,在其统治期间,对伊斯兰教持宽容态度。辖境包括河中地区和花拉子模的帖木儿帝国建立后,帖木儿在撒马尔罕修建了金碧辉煌的清真寺和其他华美的建筑物,撒马尔罕成为伊斯兰教的文化学术中心。在这一时期,伊斯兰苏菲教派传入中亚。
沙俄时期 在沙俄统治时期,统治者为稳定社会,避免采取限制伊斯兰教自由和伤害伊斯兰教信徒感情的举动,对伊斯兰教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政策。伊斯兰教在当时既保留了其固有的习俗,又有鲜明的地区特色。沙俄指派当地行政、军事长官亲自管理宗教事务,出版有关伊斯兰教的书籍,创办伊斯兰学校。与此同时,东正教开始在乌兹别克斯坦传播。
十月革命以后 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政府对宗教、宗教组织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保障公民的信仰自由,对民族宗教问题比较谨慎,采取了一些既有别于俄罗斯又符合乌兹别克实际的宽松政策。1925年苏联政府开展宗教世俗化运动,对伊斯兰教采取了压制的政策,关闭清真寺及一些宗教设施,迫害教职人员和普通信教群众等。伊斯兰教成了"劳动人民的阶级敌人"。到1928年底,乌兹别克斯坦废除了宗教学校,结束了伊斯兰教对教育的垄断权。十月革命前,撒马尔罕共有清真寺和宗教学校150座,塔什干有300座,布哈拉有430座,安集延有387座。它们不仅是伊斯兰教活动的中心,而且是文化、科学、教育、艺术的中心。在30年代与宗教和蒙昧作斗争的口号下,这些清真寺和学校统统被关闭,大量宗教文献被毁。卫国战争期间,政府停止了反宗教宣传,宗教政策重新放宽,伊斯兰教在乌兹别克斯坦有所恢复。1943年10月,苏联政府在塔什干设立了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穆斯林宗教委员会,专门负责中亚5个加盟共和国的伊斯兰事务,以及《古兰经》和其他宗教文献的出版发行。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宗教重新开始实行极左政策,关闭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大部分清真寺,限制信教群众去麦加朝觐。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调整宗教政策,对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的限制有所松动,宗教活动场所有所增加。
70年代末,激进的伊斯兰宗教分子通过非法的经文学校在费尔干纳盆地散发宗教书籍,宣传伊斯兰教的激进观点。80年代后期,一些激进分子在恢复或重开的清真寺中任伊玛目,而其他人则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些地方掀起伊斯兰政治运动,建立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组织。苏联伊斯兰复兴党成立后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分支。
独立后的宗教状况 乌兹别克斯坦总人口的82%信仰伊斯兰教。独立初期鼓励兴建新清真寺和维修旧清真寺,并拨款资助以开设新的宗教设施,欲通过伊斯兰教的象征力量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达到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目的。
不少宗教风俗和礼仪得以恢复,去麦加朝觐的乌兹别克人也大大增加,1991年仅有1250人,次年便增至4 000名。穆斯林、礼拜场和宗教学校的数量在中亚五国中居首位,正式登记的有2 000座清真寺。乌兹别克人的伊斯兰信仰在中亚穆斯林人口中素有最保守和正统的名声,而费尔干纳地区、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又一直是中亚的宗教中心,所以乌兹别克斯坦被认为是中亚的伊斯兰教中心。此外,宗教组织、党派也在如费尔干纳盆地等地区活动频繁,与前苏联时期相比,伊斯兰教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地位增强,人民对其信仰程度加深。到1999年8月,正式注册的穆斯林组织有1 566个。
乌兹别克斯坦有10所伊斯兰经学院,有多达5 000名学生接受伊斯兰教育。塔什干伊斯兰经学院是一所高等伊斯兰研究学府,有559名学生,其中有346名是函授学生。9所中等经学院共有874名学生,其中在布哈拉和塔什干的两所中等经学院是女子经学院,有200名女学生。1999年成立了伊斯兰大学,已招收了第一批大学生入学。
但是,由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不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所以乌兹别克人的宗教信仰只能在民族传统和文化精神的领域发展。
1999年,非穆斯林的宗教组织有150个。有26个俄罗斯东正教教会,2座修道院,1座神学院;15个福音教派教会和1个该教派中心;44个朝鲜基督教教会。
主要的宗教学院有:建于1946年的布哈拉米尔·阿拉卜经学院,有学生146名,教师24名;建于1971年的塔什干伊斯兰经学院,有学生215名,教师24名;纳曼干穆拉·吉尔吉斯经学院,建于1991年,有学生115名,教师15名;布哈拉朱伊波里·卡仑经学院,建于1991年,有学生104名,教师15名;乌尔根奇法赫里金·阿尔-洛兹经学院,建于1991年,有学生36名,教师13名;撒马尔罕伊玛姆·阿里-布哈里学术中心建于1991年,有学生42名,教师13名;卡里卡达里亚哈热·布哈里经学院,建于1992年,有学生53名,教师20名;安集延撒伊特·穆赫特-马赫杜姆经学院建于1992年,有学生126名,教师21名;努库斯穆哈玛特·伊宾·阿赫玛特经学院,建于1992年,有学生61名,教师6名;塔什干哈吉恰伊·古波罗经学院,建于1994年,有学生96名,教师19名;塔什干东正教中等宗教学校,建于1998年,有学生13名,教师13名。
上一篇:埃及艳后凭卓越头脑征服人心
下一篇:马文清和他的回族家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