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史】阿拉伯伊斯兰史中的相关知识与名词解释
分享到:
2013-10-23 09:34:55 【来源:】 点击:

【中东史】阿拉伯伊斯兰史中的相关知识与名词解释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一)主要知识点

 

       1、6世纪后期,希贾兹地区的麦加是阿拉伯半岛经济文化的中心,伊斯兰教正是在这里复兴的。

 

        2、“伊斯兰”一词的原意为和平、顺从,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者称为“穆斯林”,意为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宇宙天地间唯一主宰,而穆罕默德是安拉选定的最后一位使者,向众人传播真主的启示。

 

        3、伊斯兰教以“希吉拉”(徙志)作为纪元,并以那一年作为阿拉伯太阴历的岁首。

 

        4、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宣布他作为安拉的使者向人们传播真理。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进入麦加,麦加的归顺标志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胜利。

 

        5、“哈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

 

       6、穆罕默德去世后,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相继担任哈里发之职。这四大哈里发统治时期被称为神权共和时代。

      

      7、“五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义务内容之一,包括念功、拜功、斋功、课功和朝功。

 

     (二)名词解释

 

       1、克尔白:阿 拉伯文的音译,意为“方形房屋”,中国古称“天房”,是麦加城内一座方形石殿的名称。相传为先知伊卜拉欣(亚伯拉罕)和伊斯玛仪(以实玛利)所修建。其后曾是阿拉伯半岛多神教徒敬神献祭的中心。古代阿拉伯人和后来的穆斯林都将其中的一块玄石视为圣物,穆罕默德迁往麦地那的第二年将该殿所在方位定位伊斯兰教徒礼拜的方向。公元630年穆罕默德回到麦加后,清除了殿内外的多神教偶像,克尔白遂成为穆斯林的朝拜中心。

 

       2、希吉拉:也译为“徙志”。公元622 年9月,因为在麦加受到了以苏非扬为代表的麦加贵族的迫害,同时应叶斯里卜穆斯林的邀请,穆罕默德及其少数亲信离开麦加,前往叶斯里卜,这一事件就被称为 “希吉拉”。希吉拉之后成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迁徙的那一年作为阿拉伯历的岁首,叶斯里卜也被更名为麦地那(先知之城)。“希吉拉”是伊斯兰教兴起后发展的关键事件,它对伊斯兰教的胜利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乌马:即穆斯林公社,元62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原初形态。622年9月,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因遭受倭马亚家族苏非扬一派的反对, 率领一批亲信出走麦地那。这批迁来的穆斯林称为“迁土”,麦地那原地的穆斯林称为“辅土”。穆罕默德将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一个称为“乌马”的穆斯林公社, 制定“麦地那宪章”,打破各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公社成员以兄弟姐妹相称。穆斯林公社既是宗教组织,又是军事和行政组织,穆罕默德以安拉使者的身份集宗 教、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为公社最高首脑。穆斯林公社奠定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体制的基础。

 

       4、《古兰经》:另译音为《可兰经》(港、台),伊斯兰教经典。共30 卷,114章,6200余节。是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作为安拉的启示陆续颁布的经文,为伊斯兰教最高经典和最根本的立法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穆罕默德在传教期间同阿拉伯半岛多种教徒和犹太教徒斗争的记述;信仰安拉独一的信仰纲领;宗教义务和社会义务;伦理道德;教法律例;祈祷词;引证的古代先知的故事等等。《古兰经》有麦加章和麦地那章之分,即先知迁往麦地那前颁降的,统称麦加章,迁往麦地那后颁降的,统称麦地那章,这是以时间为划分标准的.还有以空间为划分标准的,即不论迁都前后,只要是在麦加颁降的,统称麦加章,在麦地那颁降的,统称麦地那章。

 

       5、哈里发: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继承者”、“代理人”。中世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元首的称号。公元632 年穆罕默德逝世后,阿布·伯克尔被选为继承者,成为第一代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及其继任者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史称“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建立后, 哈里发变为世袭。10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丧失政治权力,仅保有宗教领袖地位。阿拔斯王朝灭亡后,埃及马木鲁克王朝苏丹拥立阿拔斯王朝后裔为哈里发,但实为傀儡。18世纪奥斯曼帝国苏丹宣布兼任哈里发,该称号于1924年被土耳其共和国宣布废除。

 

       6、逊尼派:伊斯兰教最大的教派,形成于穆罕默德去世后争夺哈里发权位的斗争之中,与什叶派相对立,全球85%以上穆斯林都属于逊尼派。全称“逊奈与大众派”,自称“正统派”。“逊尼”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遵守逊奈者”,亦即“遵循传统者”。逊尼派承认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四大哈里发都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任者。其后获得历代哈里发的支持,流传较广。在神学方面,该派有经典派和艾什阿里派等派别。在教法学派方面有哈奈斐、沙斐仪、马立克和罕百里四 个支派。

 

       7、什叶派: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派别、党人”,专指拥护阿里的人。形成于穆罕默德去世后争夺哈里发权位的斗争之中,与逊尼派相对立。该派只承认阿里及其后裔为穆罕默德的合法继任者,称之为伊玛目,认为他们是“超人”,受安拉的保佑,从不犯错误,以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该派对古兰经有自己的解释,并有自己流传的圣训。公元909年,该派曾经在北非建立了法蒂玛王朝。该派有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宰德派等支派。现今主要分布于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等地。

 

       8、哈瓦立及派:又称为军事民主派,意为“出走者”。是因不满第四代哈里发阿里在与穆阿维叶的斗争中妥协而由阿里的支持者中分裂出来的派别。公元661年刺杀了阿里。该派主张哈里发应由穆斯林公选,一切穆斯林不分民族或阶级都有资格当选哈里发;平均分配战利品,土地归穆斯林公有等。该派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哈里发国家统治者的镇压,现主要分布于阿曼、北非和坦桑尼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阿拉伯帝国

 

    (一)主要知识点

 

      1、公元661年,穆阿维叶在大马士革建立倭马亚王朝,中国史籍称“白衣大食”。

 

       2、公元732年,阿拉伯军队在普瓦提埃附近为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击败,至此阿拉伯人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活动。

 

       3、改宗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血统的穆斯林被阿拉伯人称为“发瓦利”(单数为“毛拉”)。未改宗伊斯兰教而仍保持原来信仰的原住民被阿拉伯人称为“迪米人”。

 

       4、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建立,初期定都库法,公元762年迁都巴格达。中国史籍称“黑衣大食”。

 

       5、公元756年,倭马亚王族在西班牙建立后倭马亚王朝,定都科尔多瓦,这是阿拉伯帝国分裂的开始。

 

       6、公元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就此灭亡。

 

       7、倭马亚王朝时期,教法学派主要分为麦地那学派和库法学派。阿拔斯王朝时期,哈奈斐学派、马立克学派、沙斐仪学派和罕百里学派是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四大教法学派。

 

    (二)名词解释

 

       巴贝克起义;黑奴起义;苏非主义;穆阿维叶;萨拉丁

 

       1、倭马亚王朝: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后来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建立。从661 年至750年,该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统治王朝。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对外征服达到了另一个高峰。他们的疆域最广阔之时,东至中国西北、西至今日的西班牙。倭马亚王朝时代建立了伊斯兰教几座最重要的清真寺,包括耶路撒冷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大马士革的倭马亚大寺。

 

       2、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帝国的一个王朝,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因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阿拨斯王朝时期乃是阿拉伯的黄金时代,历时500 余年。747年,奴隶出身的阿布·穆斯林(750—754在位)领导呼罗珊人民举行起义,于750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近90年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750—1258年),定都库法,762年迁新都巴格达,直至1258年被蒙古人所灭。阿拔斯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王朝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该城宏伟壮观,人口众多,商贸繁盛,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世界性大都市。

 

       3、伊克塔: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分割”。系指阿拉伯帝国赐给行政和军事官员作为收入来源的土地。这种封地制称为伊克塔制。四大哈里发后期,开始实行伊克塔制。倭马亚王朝(661 —750)和阿拔斯王朝(750—1258)前期,伊克塔日益盛行。阿拉伯的伊克塔制与同时代西欧的采邑制不同。伊克塔并非具有封建等级制的世袭领地。获得伊克塔的阿拉伯封建主有权向农民征收苛重的地租,但没有土地所有权,更不能世袭。封建主一般不住在封地,而是委托代理人管理土地。10世纪以后,即阿拔斯王朝后期,波斯人、突厥人相继当政,伊克塔制普遍发展。封建主多为波斯和突厥的军人,他们仅向哈里发进贡礼物或现金,随心所欲垄断土地。这时伊克塔逐渐变为世袭,转为私有。

 

       4、沙里亚:伊斯兰教法的专称。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通向水泉之路”。泛指“行为”、“道路”,引申为应予遵循的“正道”、“常道”,即指《古兰经》中所启示的、圣训中所明确解释的安拉诫命的总称,为每一个穆斯林必须遵行的宗教义务。逊尼派穆斯林学者认为,“沙里亚”是判断世人行为或善或恶的依据,这一标准即安拉启示。

 

       5、白益王朝:(或译布韦希王朝、布耶王朝)是945 年至1055年间统治伊朗西部及伊拉克的一个王朝,由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建立。王朝名称来自建立者阿里之父白益(或译布韦希、布耶)。934年阿里占领法 尔斯的都城设拉子。945年其弟艾哈迈德进入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合克非成为白益家族的傀儡。1055年塞尔柱人进入巴格达,白益王朝结束。

 

       6、法蒂玛王朝:中世纪伊斯兰教什叶派在北非及中东建立的封建王朝(909 —1171)。因其旗帜、服饰尚绿,故中国史书称“绿衣大食”。西方史称“南萨拉森帝国”。初建都拉卡达,920年迁都新建的马赫迪亚城(在今凯鲁万东南海岸)。在政治上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相抗衡。在宗教上奉什叶派伊斯玛仪派为国教。法蒂玛王朝的政治制度与阿拔斯王朝相似。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宗教的最高领袖。在王朝极盛时期,工商业及城市都很发达,物产丰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王朝继承和发展了阿拉伯东方伊斯兰文化,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教育事业,文化发达,学术繁荣。11世纪后期,法蒂玛王朝开始衰落。1171年萨拉丁推翻法蒂玛王朝,自立为素丹,法蒂玛王朝灭亡。

 

       7、阿尤布王朝:12 世纪末到13世纪中期的穆斯林王朝,由萨拉丁所建。统治整个埃及、今伊拉克北部、叙利亚大部和也门。1171年,萨拉丁推翻法蒂玛王朝,自立为素丹,在埃 及建立阿尤布王朝。萨拉丁对十字军进行“圣战”,1187年收复耶路撒冷。统一汉志、巴勒斯坦、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萨拉丁注意发展灌溉事业,鼓励 对外贸易。阿尤布王朝实行军事分封制,把大批土地分给贵族和将领。王朝后期的素丹从中亚等地购买大批马木留克(意为被占有的人)充当卫队,致使马木留克最 后夺取政权。萨拉丁死后,他的继承人分割全部领土。1250年,阿尤布王朝的素丹萨立赫死去,王朝结束。

 

       8、圣训: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传教、立教的言行记录。阿拉伯语“哈迪斯·奈白维”的意译。中国穆斯林学者还译作圣谕,有时亦称为穆圣的嘉官懿行。穆罕默德弟子谈论宗 教、经训和实践教理的重要言行,凡经他认可和赞许的也被列为圣训的范围。圣训为伊斯兰教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经辑录定本的圣训集被视为仅次于《古兰经》的 基本经典,是对《古兰经》基本思想的阐释,它对整个伊斯兰教的教义、教律、教制、礼仪和道德作出了全面回答和论述。成为后世各派法学家立法、制法的第二位 渊源和依据,也是历代教职人员、学者进行宣教和立论、立说的依据,故受到穆斯林的高度尊崇。

 

       三、阿拉伯文化

 

     (一)主要知识点

 

      1、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中心有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

 

      2、被誉为“医学之王”的阿拉伯医学家是阿维森那(伊本·西那)。

 

      3、被称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的是阿拉伯历史学家马苏迪。

 

     (二)名词解释

 

       花刺子密;拉齐斯;阿维森那;泰伯里;伊本·赫勒敦;金迪;法拉比

 

       1、《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故事小说的代表作。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民间故事,于10 世纪前半叶形成初稿,至16世纪最后定型。其中有童话、语言、传奇、轶事以及历险、恋爱和历史故事等,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 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内容和写作风格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清真寺:伊斯兰教聚众礼拜的场所。中国约在元末明初逐渐定名为清真寺。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后正式建造清真寺,后称先知清真寺。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代表,一般以圆顶寺为主体,寺内不得有雕塑、画像、供品等。寺外有高耸的尖塔,为召唤穆斯林参加礼拜之用。一般都附有淋浴室,供穆斯林做净仪。最初清真寺是行政管理、 军事指挥和教法法庭的所在地。在另设行政机构后,清真寺在政治和公共事务方面仍起着重要作用,通常也是宗教教育和办理教务的场所。

 

       3、《黄金草原》:阿拉伯杰出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马苏迪的代表名著,全称是《黄金草原和珍玉宝藏》,是马苏迪30 卷巨著的摘要。全书共4卷,第1卷是东西方各国历史概要,后3卷是阿拉伯史,上起伊斯兰教创立,下到公元947年白益王朝占据巴格达。其内容丰富,涉及历 史,地理、政治、宗教、风俗、文物和典章制度各个方面,实际上是一部史地百科全书。它保存的资料极其珍贵,是当代研究阿拉伯帝国历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

责任编辑:鲁格亚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东 阿拉伯 伊斯兰

上一篇:历次中东战争简介
下一篇:伊斯兰文明播下欧洲文艺复兴的种子

相关新闻